基于扎根理论的书院学生归属感研究*

2023-01-29 08:5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归属感范畴书院

符 慧

(海南大学 海南海口 563000)

一、问题的提出

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双一流”建设,教育部2019 年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1],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弊端,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书院制开始成为各高校探索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实施书院制的目的不仅希望能更好为学生提供服务,更是希望通过模式改革的创新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四字功能”内生动力。但若想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学生要对书院有归属感。当学生对书院有归属感时将会对其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投入书院的建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首要的是探究影响学生书院归属感的要素有哪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基于此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归属感。

目前关于书院归属感的研究较少,但归属感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其作为影响因子探讨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张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归属感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2]。二是将归属感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发挥的作用,如孙靖雅探讨家庭亲密度对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其中学校归属感是中介变量发挥作用[3]。三是探究归属感的构成要素,如高娜在书院文化塑造背景下探究书院归属感,将其设计为身份归属感、情感—精神归属感两部分[4]。

综上,关于归属感研究丰富,但深入构成要素方面可以发现,关于书院归属感的研究较少,多数主要以学校归属感为衍生来探索影响因素,且方法上以定量研究为主。因此,本研究试图基于扎根理论,从大学生群体和一线书院工作者出发,探究学生书院归属感由哪些因素构成以及因素间的关系,并建构书院归属感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最早由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斯特劳斯提出。该方法要求研究者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通过开放式、关联式和核心式编码(或是二级编码)来不断提炼数据中最能体现实质的东西形成一种理论。是一种由下而上构建理论的方法,并非先行提出研究假设再进行验证,而是研究者在与资料的互动中不断抽象出新概念和新思想[5]。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随机抽取18 名书院学生、5 名辅导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整理后随机将2/3 的数据用作研究。每名访谈对象的时间为30—150 分钟,整理后形成的访谈文字约8 万字全部导入NVivo12 软件,并借助软件进行逐级编码,建构理论模型。

三、学生书院归属感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第一阶段编码,目的是找到范畴。该过程类似于定量研究中的聚类研究,将具有相似性的样本聚为一类,以抽象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形成更具代表性和涵盖性的范畴[5]。研究将样本数据导入后以句号为一个单位节点,进行编码,最终抽象出36 个类属。但36 个类属中存在重叠,如“住宿环境”和“宿舍卫生”等,进行分类重整再提炼,最终获得21 个范畴,将其命名并概念化。部分范畴开放式编码过程如下:

表1 学生书院归属感开放式编码示例

(二)关联式编码

关联式编码目的是获得主范畴,即将具有更大范围相似性的范畴进行合并,找到范畴间的关系将零散范畴编织成具有中心节点的网[5],该中心节点就是主范畴。本研究紧密围绕“构成学生书院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这一主题,对21 个范畴进行反复分析研究,其中一部分范畴如教师风格、教师声誉、教师态度和师生交互等主要都与教师方面相关,将其命名为“教师”;书院活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均指书院自身具有的文化特性,因此命名为“书院文化”;通过不断提炼,最终获得七个主范畴。下面以主范畴“书院文化”为例进行关联式编码分析的详细说明。

表2 学生书院归属感关联式编码示例

为更加直观形象了解关联式编码的情况及给核心式编码提供一定的编码方向参考,在此将主范畴节点整体作为项目进行关系展示,具体如下:

图1 学生书院归属感项目模型图

(三)核心式编码

在该阶段,研究者需要对多个主范畴及其各自连接的范畴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挖掘和发展出一个具有统领性和核心性特征的核心范畴,并围绕核心范畴以“故事线”的形式将各种相关联的变量逐渐填入一个简单又紧凑的理论模型中。

结合本研究旨在形成书院学生归属感理论模型的研究目标,最终可提炼出“书院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如图2 所示呈现的便是该核心范畴对其他部分的统领结构,即最终的理论模型。

图2 书院学生归属感理论模型

(四)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通过采集除原有研究样本外的大量新数据进行编码,不产生范畴、新范畴和新理论的时刻[6]。该方式是扎根理论中常用的检验方法。现将预留的1/3 样本量作为检验样本,没有发现新重要范畴或理论关系。因此,可认为学生书院归属感理论模型在理论上已达到饱和稳定状态。

四、研究结果

在“书院学生归属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所描绘的“故事线”中,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学生书院归属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结构关系。二是理论模型的作用机制。

(一)学生书院归属感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结构关系

影响学生书院归属感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体、教师和书院层面,共七个因素。

教育活动含党团活动、组织生活;个体因素含性格、态度责任、学生身份和个人需求;教师含四个范畴;物质环境含硬件设施、景观风景和学生空间;书院文化包括书院活动、精神文化、书院支持和制度文化;书院管理包括管理方式、教育管理和日常管理;书院宣传包括书院文化标志、推广宣传和文化宣传。

(二)理论模型的作用机制

个体因素直接影响学生书院归属感,但性格范畴具有一定的不易改变性,受个人以往生活经历影响而形成。个体需求是个人融入书院的直接内驱动力。当书院能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个体提升能力,或让个体能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时都将直接驱动学生积极投入书院建设,增强归属感。学生身份主要是指学生干部和政治面貌。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学生身份的同学归属感普遍高于普通同学,尤其是党员兼任学生干部归属感更强。究其根源,具有学生身份的同学具有一定角色意识,且比起普通同学参加、策划活动机会更多。同时党员又多受到教育活动如党内组织生活等影响,教育活动对个体因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通过影响个体因素影响学生归属感。

书院层面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归属感,也间接通过影响个体因素来影响归属感。物质环境是直观感受,越良好、便利的住宿环境和以学生为主的公共区域设计,越能增强学生归属感;书院活动、精神文化主要是在与学生交互中对其认知和情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归属感。内容丰富、具有价值的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变群体内的社会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归属感;精神文化中书院的价值理念、氛围,越普及教育至学生越能增加学生对书院的了解,从而产生认同感、增强归属感;书院给学生提供的社会支持越丰富,关怀越多越能促进学生感受到书院人文情怀,感受到被关爱;制度文化方面,当所在书院制度规章上呈现公平性将促进不同学院的学生融合,认可书院。若出现偏颇等则会降低学生的归属感;书院管理方面如管理方式若存在流程烦琐、效率低下以及管理方法缺乏人情味等,都将降低学生的归属感。

教师层面直接影响学生书院归属感,也通过间接影响个体因素对归属感产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师生交互发挥作用。在形成归属感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书院的态度。当教师越多提及书院,传递书院正向信息越能促进学生认可书院。同时学生在形成归属感过程中会比较不同书院教师,当书院教师是其喜欢风格或对外形象是良好时,越能提升学生满意度,从而提高归属感。

五、总结与讨论

探究书院学生归属感既为更好了解学生归属感影响因素的构成及相关作用,也是为在有限资源下有方向性地服务学生从而尽快提升其归属感,更好地在发展中激发其形成自主性,营造良好的书院学生自治氛围。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书院学生归属感的因素主要有七个,可从三个维度来解释。书院和教师维度直接对归属感产生影响,也通过个体因素间接产生影响。个体因素直接影响归属感,教育活动间接影响归属感。

这一理论模型也提示我们:各因素对归属感有正相关影响,提升学生归属感可从影响因素及其所含范畴出发。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易改变和提升的要素如个人因素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良好生活环境更易于改变学生的性格。

猜你喜欢
归属感范畴书院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朵云书院黄岩店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