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1-29 12:35姚海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宁夏发展

□文/ 姚海娟 连 华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并伴随时代进步不断提质升速。“十三五”规划完成年,城乡发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城市群建设优化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动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更加平衡。宁夏沿黄城市群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产业逐渐优化完善,城乡统筹水平明显有所提高,加之沿黄河而建区位优势明显,银西高铁的开通让宁夏全区有拥抱全国高铁网的趋势,与西北其他城市群相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我国新型城镇化提出已有6 年,取得了推动城市化与市民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显著成效。作为国家着力打造的六大地区性城市群之一,宁夏沿黄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依托良好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并且发展势头依然强烈。

一、宁夏沿黄城市群概况

宁夏沿黄城市群地处西北干旱地带,北部和西部是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是甘肃省,东边临近陕西省,地势平坦,适宜城市发展,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的北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银川市为中心,吴忠市为次中心,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联合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和永宁,共十个城市组成,依托黄河而建。有着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又处在西安、兰州、包头三个城市的引力平衡点上,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且呈带形分布的城市群。在打造“黄河金岸”、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决策和构想的引导下,依照《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沿黄城市群聚集了全区85%的城镇和88%的城镇人口,城镇化率远高于全区整体水平。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一主三副、核心带动,两带两轴、城乡统筹”的总体布局如图1 所示。(图1)

图1 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战略示意图

二、宁夏沿黄城市群建设取得的进展与成就

(一)产业发展逐渐优化。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逐步提升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宁夏沿黄城市群的10 座城市,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57%的人口、80%的城镇、90%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 和财政收入。截至2019 年,全区全年生产总值为3,748.48 亿元,其中沿黄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3,089.31 亿元,占全区的82.4%,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说明该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效果显著,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9.93 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4.72 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83.83 亿元,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同比提高0.6 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217 元,增长5.5%。与以往相比,该区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从建国初期的农业为主,到改革开放后的工业独大,自2010 年全国主体区划将宁夏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后逐渐形成三产为主,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趋势。(图2、图3、图4)

图4 宁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单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有学者在2012 年对影响宁夏沿黄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因素,其次是地方财政支出总额、劳动生产率和非农产业比重,他还认为回归分析的结果并不能全面地概括,总结出了县域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完善带来的制约和农村本身的发展滞后缺乏动力等问题。依照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初步判断宁夏沿黄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发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的城乡统筹有促进作用,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城乡统筹水平有所提高。首先,城镇化的推动使农村人口逐渐向非农人口转变,农村的第一产业逐渐向二三产业转变或融合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发展速度。其次,着力加强中小城镇建设,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缓解了城市外来务工者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了联系城与乡的纽带,助力了以城带乡的举措,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多层次全方面地带动了农村发展,提高了城乡统筹水平。最后,在该城市群总体布局规划中,拟建30 个滨河特色新村,现已开始建设或投入使用,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甚至高于城市。(图5、图6、图7)

图5 宁夏地区城镇化率统计图

图6 宁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图7 宁夏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三)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与生态保护。近年来,宁夏启动了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大银川都市区建设、银川滨河新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文化旅游区、吴忠滨河新区、固原西南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构建独特的建筑元素符号体系以彰显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了银川市同心路民族街、吴忠市利民街、固原市中山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实施了道路交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从2012 年的11.9%增至2019年的14.6%;银川市BRT 快速公交系统全面启用,银川至吴忠、银川至石嘴山城际公交正式开通,滨河大道连接线工程、慈善大道等园区连接线工程建成通车,城镇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发展品质显著提高,新型城镇示范作用明显。依托首府城市银川市的西夏王陵、苏峪口、三关口明长城、沙湖、中华回乡文化园,石嘴山市的贺兰山、沙湖、北武当、石嘴山森林公园、马兰花大草原,吴忠市中的华黄河坛、黄河楼、一百零八塔,中卫市的沙坡头旅游区、腾格里湿地公园、中卫高庙、寺口风景区,平罗县的贺兰山岩画、金马河(云升)生态旅游区,青铜峡市的青铜峡大峡谷、中华黄河坛、青铜峡一百零八塔、黄河大峡谷,灵武市的水洞沟、大海子旅游区、世界枣树博览园、灵武高庙、黄羊墩,贺兰县的贺兰山岩画风景名胜区、拜寺口双塔、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永宁县的中华回乡文化园、鹤泉湖、明代长城、李俊塔,中宁县的胜金关、宁舟宝塔、石空寺石窟等,将这个沿着母亲河的独特城市群打造成了北方的“塞上江南”。宁夏沿黄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依托良好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并且发展势头依然强烈。

三、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前景展望

(一)依山傍水,天人合一。自古以来,水是生命的源泉,建城考虑到水源是刚性条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著作之一《管子》中提到“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总结了中原人选址建城的原则。就是说,城市建设选址时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修建排水的沟渠,可见水在人类生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但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城址移向靠近江、河、湖等水域,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因为水域是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完全没有轨道交通的古代,水上运输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江流沿岸有开阔的冲积平原,更适宜农业发展,依河流而建城方便农业灌溉。显而易见,虽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增强,但水源始终是人类建城定居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无独有偶,世界上的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中有三个临近水源。就国内的十九个城市群而言,发展最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皆为沿海地区。可见,在经济技术发达的新世纪,虽然通过管道运输、打井等手段使得居民定居基本不受水源影响,但不能否认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源条件。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依山傍水都是宜居的象征。

宁夏沿黄城市群虽深居内陆,但历史悠久,且依母亲河黄河而建,农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随着生态保护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和公共任务,加之在国家战略地位中宁夏被赋予保护生态的重要使命,这使得黄河成为这个城市群独特的风景线和特色,具有助推旅游业发展、加速西北城市群建设的巨大作用。

(二)地势平坦,集中连片。与同在西北的兰西城市群相比,宁夏沿黄城市群地势比较平坦,所涵盖的城市集中连片,比较好协同。兰西城市群的两个中心城市距离较远,联系不是很紧密,且兰州本身就是两山夹一河的城市,西宁也地势较高,山脉纵横,无法连片发展。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将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的引黄河水灌溉的片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和灵武市、中卫市的山区和海原县北部称为宁夏中部,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市、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虽然在宁夏版图上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多种地貌并存,使宁夏自然景观丰富,但是高原、丘陵多在南部,宁夏沿黄城市群所在的北部平原居多。北部在黄河沿线布满了小城市,这一片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也能保证,加之政策较好,整个城市群从北到南,乌海、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都能连成一片,发展前景可观。

(三)交通优势明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快速交通掌握着城市发展的机遇,近年来也提出交通强国的战略规划。在中国高铁的远期规划中,2030 年,我国要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布局形式,实现内外互通、区际之间、省会之间快速通达,县域达到全面覆盖。东部沿海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较好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宁夏自2015 年起先后建设了吴忠至中卫的城际铁路、银西高铁、中兰高铁、包银高铁,让厚积薄发的这片区域拥抱了全国高铁网,银西高铁的开通打通了沿黄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快车道,拉近了宁夏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对加速宁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和外部交换的速度,助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持续提升的需求,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大方向。在用空间换时间、时间换生命的重大疫情之下,更加证实了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关乎人类生存的必经之路。严格贯彻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政策,坚守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必须在保护生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基础上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助力,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宁夏沿黄城市群凭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东风,只要做强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黄河风情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依靠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着力三次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就能稳固地拥有广阔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而助推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区域发展特色,引领西北城市群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群宁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宁夏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宁夏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