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30 13:49蔡立杰
医疗装备 2022年24期
关键词:直径肝癌检出率

蔡立杰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 (福建莆田 351100)

近年来,受饮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等因素影响,肝癌发病率不断升高[1]。该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肝癌已属晚期,但症状仍不明显。若未能及时诊断并治疗肝癌,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出现肝脏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增加患者痛苦和死亡风险。肝癌具有转移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给予患者早期诊断干预十分重要。但该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难以通过实验指标进行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应用增强CT与MRI检查诊断肝癌。这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增强CT具有操作简单、分辨力高的特点,但对于部分直径较小的肝癌,可能存在漏诊的风险;MRI具有扫描序列多、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度高等特点,有助于检出微小肝癌。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增强CT与MRI诊断肝癌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29例;年龄32~69岁,平均(49.18±6.74)岁;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胆管细胞型肝癌31例,混合型肝癌15例,肝细胞型肝癌42例;病灶直径≤3 cm 53例,病灶直径>3 cm 35例。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参考《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3]中肝癌的相关标准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热、消瘦、上腹饱胀、肝区疼痛、乏力纳差等症状。

排除标准:对对比剂过敏;有腹部手术史;精神状态异常;存在肝脏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恶、良性肿瘤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均接受增强CT检查与MRI检查。

增强CT检查:检查前8 h,嘱患者饮水1 000 ml后禁饮;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多层螺旋CT机(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SOMATOMSpirit)进行检查;对患者实施肝区平扫,参数扫描周期为0.8 s,矩阵为512×512,层间距为1.5 mm,层厚为5 mm,管电流为150 mA,管电压为120 kV;用高压注射器将浓度为300 mg/ml的碘海醇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68,规格:50 ml︰17.5 g)静脉团注入患者肘静脉,注射剂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3~4 mg/s,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期间,指导患者维持屏气状态,缓慢呼吸,分别在注射25、60、180 s后完成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

MRI检查:嘱患者检查前6 h禁食;患者取平卧位,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型号:MAGNETOM Symphony P]进行检查,阵列圈选择腹部相控及体部相控,先行常规序列扫描,即T1WI、T2WI、DWI序列,在右肾下极和膈顶之间进行扫描,设置层距为1~2 mm,层厚为5 mm,梯度场强度为45 mT/m;T1WI用GRE序列,TW为1.2 ms,FOV为30 cm×30 cm,TR为220 ms;T2WI用FSE-XL序列,NEX为2,TE为86 ms,FOV为40 cm×30 cm,TR为5 600 ms;DWI用SE/EPI序列,NEX为6,TR为66 ms,FOV为40 cm×30 cm,TR为6 500 ms;随后进行动态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将0.2 ml/kg钆塞酸二钠对比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2,规格:181.43 mg/ml)注射于患者肘静脉,注射速度为1.5~2.0 ml/s,分别在注射25、60、180 s后完成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

完成两种检查后,由1名临床医师、1名影像学医师评估图像,评估结束后记录诊断结果。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增强CT影像图的评估方法:基于多尺度分形特征向量和傅里叶空间参数结合贝叶斯分类器将肝脏增强CT影像分为3类,分别为正常组织、肝硬化组织、癌变组织;在此基础上基于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结合对比度、熵、相关性、能量和局部平稳性等主要参考数据以及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区分肝癌和肝脏血管瘤,最终进行评估诊断。(2)肝脏MRI影像的评估方法:结合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的LI-RADS分级标准,根据对影像图像进行诊断分类,分为5级,分别为1级确定为良性,2级可能良性,3级过渡性,4级可能肝癌,5级确定为肝癌,完成评估诊断。当出现评估结果不一致时,由肿瘤科主任辅助进行评估诊断,并结合3人诊断意见执行最终诊断。

1.3 评价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外病灶的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准确率=(胆管细胞型例数+混合型肝例数+肝细胞型例数)/病理诊断确诊例数×100%;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方法对肝内外病灶的检查结果

经病理检查显示,有88例肝外阳性病灶,88例肝内阳性病灶;MRI对肝外阳性病灶、肝内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方法对肝内外病灶的检查结果[例(%)]

2.2 两组检查方法诊断肝癌的准确性

经病理检查显示,有31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混合型肝癌,42例肝细胞型肝癌;MRI诊断不同类型肝癌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方法诊断肝癌的准确性[例(%)]

2.3 两组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

经病理检查显示,有35例患者肿瘤直径>3 cm,53例患者肿瘤直径≤3 cm;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直径>3 cm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技术诊断直径≤3 cm的肿瘤时,MRI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例(%)]

3 讨论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腹部隐痛、食欲不振,多被误诊为胃炎,因此,延误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基于此,及早诊断、有效治疗对肝癌患者十分必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增强CT与MRI是临床诊断肝癌的常用手段,但业界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肝外阳性病灶、肝内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琳琳和朴成浩[6]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表明,MRI诊断肝癌可提高肝内阳性病灶、肝外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增强CT较为成熟,可清晰显示肝脏血供、病灶形态,还可显示肝内亚厘米结节病变[7]。临床进行增强CT检查时,需先进行平扫,以获取肝脏肿瘤供血状态的清晰图像,此时,可见病灶组织附近健康组织的密度高于病灶组织,由此可观察到肝内病灶组织。该扫描可避免运动干扰形成伪影,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利于医师将肝脏区域较小的病变组织分辨出来;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前,需先注射对比剂,可见病灶血供、肝动脉血供的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快显快出[8];病灶血供量的多少是决定能否清晰显示病灶的关键,若病灶血供量少于一定值,则会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时,则病灶的血供相应减少;此时,采用增强CT技术进行检测可一定程度上限制成像效果,难以有效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进而可影响病灶的检查效果[9];而且,该检查方式的成像固定时间较短,难以清晰显示肝脏周围组织及肝脏的形态,注射对比剂后,仅在较短时间内可观察正常组织及病灶组织的细节变化,易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肝癌肿瘤呈现松散的状态,可导致病灶组织信号较低、密度较小,应用CT检查时,漏诊、误诊现象更为严重;此外,该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辐射,可影响患者健康。而MRI弥补了增强CT成像慢的缺点,可通过不同序列成像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检查,将肝脏生理、病理、代谢情况清晰反映出来,并可在多序列作用下,展现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和代谢产物,可清晰呈现软组织形态,形成解剖学图像,病灶成像较为全面,这对于提高肝内外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均十分有效;该检查方式还具有分辨力高、采集信号丰富的优点[10],可有效采集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生理信息,提高肝内外病灶的检查效果;此外,MRI主要是通过原子核在高强度磁场中产生的共振信号完成影像重建,故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不受放射辐射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不同类型肝癌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RI可提高对胆管细胞型、混合型、肝细胞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应用强化CT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检查时,部分分化良好的肝硬化与小肝癌再生结节的供血差异不明显,可能出现影像重叠的现象,继而影响诊断结果;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信号多的优势,成像为多方位、多序列图像,方便医师清晰观察病灶情况,并发现微小病灶[11];就MRI的加权影像信号强度而言,T1信号强度稍低,T2信号强度较高,增强扫描可明显显示动脉期变化,强化门脉期高峰,病灶下降至等密度信号或低密度信号,影像学表现为快进快出;相较于增强CT,采用增强MRI诊断肝癌,可见肝组织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表现出显著变化、强化现象,快进快出;通过不同强度的信号和密度,便于医师根据图像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详细了解患者肝脏的情况;加之MRI可形成解剖学图像,临床医师可更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若MRI检查显示肝包膜下出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外伤,则重点考虑由肝癌所致;另外,应用CT检查时,患者需多次接受注射、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可受到放射性损伤,继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强CT与MRI诊断直径>3 cm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诊断直径≤3 cm的肿瘤时,MRI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应用MRI诊断肝癌可减少微小直径肿瘤的漏检情况。究其原因,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的病灶血供量少,应用增强CT检查难以得到有效强化,继而可影响诊断效果[12];而MRI不受病灶血供量的影响,可在多序列作用下清晰观察微小病灶,呈现出边界明确的病灶图像,继而可提高对直径较小肿瘤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增强CT,应用MRI诊断肝癌的效果明确,可有效诊断胆管细胞型、混合型、肝细胞型等类型的肝癌,还可提高对直径≤3 cm肝肿瘤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直径肝癌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各显神通测直径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