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术室外科缝线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30 13:23应悦王以文包莉
医疗装备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缝线耗材

应悦,王以文,包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 临床医学工程部,2 麻醉手术部 (浙江杭州 310009)

在手术室物资管理中,外科缝线一直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与现代化医院开展的手术术式较多、缝线品牌及规格纷繁复杂、使用量大有关(例如我院手术室每月采购近百种不同品牌及规格的缝线,使用数量超过万根);另一方面与缝线存放的地点较为分散有关(例如各手术室、物资备用推车、手术室库房等处均会备有一定数量与种类的缝线,导致盘存清点时的工作量巨大);此外,缝线通常具有体积较小、数量多且价格不菲的特点,如发生遗失或遗漏情况,会给医院及供应商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因此,本研究根据缝线的特性及临床习惯,开发了手术室专用的外科缝线框,同时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及智能柜对缝线进行一对一自动识别和跟踪管理,实施专科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改革,以期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1 研究背景

我院对手术室缝线的管理已历经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的是医用耗材实库管理模式,即科室请领采购,物资管理部门仅做采购任务,后续缝线的使用及盘存工作由使用科室自主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缝线作为可收费材料,并未与患者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存在出入库不匹配、收费混乱、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第二阶段,我院依托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将缝线作为高值耗材,采用扫描包装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码(unique device identifier)的方式进行出入库管理,将使用过的缝线与患者建立关联[1]。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管理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有缝线均需依托UDI码进行高值耗材登记,但由于缝线的UDI码是根据批次号生成的,存在一个批次产品使用同一UDI码的情况[2];在依托UDI码进行管理期间,虽在缝线出入库环节均进行了条码扫描,但由于物理储存位置分散、产品规格及数量较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缝线遗失、使用后未及时登记或数量错误、领出后未使用产品、未及时归还等问题,从而导致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对此,临床医学工程部与手术室一起探讨,开发了具有可行性的专科缝线框,并利用电子射频识别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电子智能柜对缝线进行一对一的自动识别、清点盘存及跟踪管理。在工作流程方面,通过进行专科化分类及术式化管理,实现了对外科缝线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2 基于RFID的管理方式

2.1 RFID技术简介

无线RFID技术利用过电磁传递数据的识别技术,通常由读写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ransponder)组成。加载无线信号的电磁波通过读写器天线发射或收取,使储存在标签上的电子信息能够被读取或改写[3-4]。RFID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自动识别方式,目前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随着近年来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RFID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管理领域的青睐[5-12]。基于我院手术室医用耗材的管理现状,我们利用RFID技术建立院内医用耗材与患者信息的关联互通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选用的标签为高频(HF)13.56 MHz,射频信号为电感耦合。

2.2 实施过程

2.2.1RFID标签信息的绑定与粘贴

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入库环节,给每根缝线的外包装粘贴RFID标签,并关联物资信息,包括缝线的批号、效期、单价及系统赋予的“一物一码”信息(图1)。鉴于RFID技术的电磁特性,在粘贴标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有部分缝线的外包装为铝制金属包装,为了避免电磁信号的干扰,需隔开一定的距离;(2)粘贴标签时,为了摆放时看清规格型号,也为了读取方便,需统一将RFID电子标签以背部朝上的方式粘贴;(3)通过自制的隔板框,确保摆放时每根缝线标签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因标签叠加而导致的信号耦合。

图1 贴有电子标签的外科缝线

2.2.2专科手术缝线框的制作

在实际业务中,根据缝线的产品特性、临床应用场景及实际手术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塑料隔板框改造专科专用的手术缝线框,方便巡回护士整框拿取(图2);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并设定合适的缝线数量(图3);利用亚克力板和隔板条制作专科缝线框,根据缝线包装的大小进行缝线框分割:常规缝线包装尺寸为130 mm×60 mm,铝箔包装的尺寸为125 mm×112 mm;在每个缝线框面上粘贴术式名称及所需缝线的规格及数量;为了避免RFID标签距离太近产生信号耦合,需将每格缝线框的间隔距离控制在1 cm;在摆放缝线框时,为了保障读取顺利,缝线的标签应全部朝上摆放。

图2 各类专科手术的缝线框 图3 专科手术缝线框

2.2.3专科缝线框内缝线的设定

根据专科手术的特殊性,对缝线进行归纳整理,并设定合适的缝线数量。例如,专科化的肝胆胰缝线框、骨科脊柱手术缝线框及肺移植缝线框等,见表1。

表1 缝线框的分类

2.2.4手术室缝线的流程管理

如图4所示,在手术前,巡回护士根据手术类型整盒拿取定制缝线框进入手术间;在手术中,对于已使用的缝线,巡回护士通过扫描RFID电子标签,将已使用的缝线和患者信息进行绑定;对于未使用的缝线,待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将其统一归还至智能柜。在整个流程中,需将手术缝线与巡回护士、患者及医师等的信息一一关联,实现全流程信息跟踪管理。在每台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及时清点消耗的缝线数量,并核对收费缝线数量,若发现数量不符的情况,及时找巡回护士核对并查找,以避免缝线在术中遗失或漏收费情况的发生;核对无误后,再及时对缝线框进行补给,确保后续相关手术的缝线数量配备齐全。

图4 缝线在手术室中的管理流程

3 管理效果

选择20种不同类型的手术,对术前、术后的时间进行统计。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实施前后术前准备和术后清点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比收费准确率。

通过改变管理流程和使用信息化手段,手术室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清点时间明显缩短,管理准确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对管理流程和系统管理进行优化,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医院实现了对外科缝线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表2 管理效果比较

4 讨论

通过应用RFID电子标签及专科化手术缝线框,建立一套完整的院内缝线全流程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原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出入库数量不符、收费混乱等问题;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及实施新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缝线的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后清点时间,提高巡回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手术室房间的使用率;通过使用专科化的缝线框,扫描电子标签将缝线与患者的信息关联,能够有效提高缝线的使用率和收费的准确率,有效减少缝线遗失或漏收费的情况;专科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加强医用耗材的规范管理程度,减少成本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依托该管理模式,我院逐步推进其他体积小、用量多且单价高的皮肤缝合器、结扎夹等类似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

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在入库阶段,缝线的赋码及贴码工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后续使用流程中信息的准确性,故在进行这部分工作时,需关注工作效率及准确率;(2)部分缝线不能作为材料单独收费,需分开管理。

综上所述,手术室专科手术缝线框的开发及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完善现有的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医疗环节的管理,并有利于推进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与互动,满足医院对医用耗材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推进医用耗材整体的精细化管理进程。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缝线耗材
RFID电子标签在全钢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