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30 13:49吴平
医疗装备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专职治疗仪肌瘤

吴平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福建厦门 361000)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细胞增生而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1]。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在彻底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疾病复发,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血液流动缓慢,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引发下肢肿胀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因此,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专职化分层护理是基于传统护理模式的新型护理措施,可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2]。但临床实践证明,单独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在预防患者发生下肢肿胀及DVT中的效果不够理想。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仪器内的多腔气囊有序、反复地充、放气,形成循环压力,对肢体进行均匀地挤压,可促进肢体血液和组织液回流,在预防妇科腹部术后血栓形成及肢体肿胀中具有良好的疗效[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年龄30~56岁,平均(42.05±7.34)岁;肿瘤直径3.3~8.7 cm,平均(6.04±1.49)cm;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切除术37例,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动脉栓塞术11例。观察组年龄33~56岁,平均(43.89±6.70)岁;肿瘤直径3.6~8.4 cm,平均(6.27±1.31)cm;手术类型,子宫肌瘤切除术34例,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动脉栓塞术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4]中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确诊顺利完成手术;年龄≥30岁。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妇科疾病或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其他肿瘤疾病;存在肢体重度感染或大面积溃疡性皮疹。

1.2 方法

术后,对照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1)成立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师、护士长与护士,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根据护士资历和护理经验,分一、二、三级护士,并由护士长联合专业培训师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职培训;由一级护士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对不良情况进行控制,并由其协助医师对后期病情发展不良患者进行救治;由二级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运动,包括双下肢交替抬高活动、抗阻力伸腿等运动,2~4次/d,5~10 min/次,且定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肌肉以缓解血液淤滞,3次/d,15~20 min/次,此外,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适当宣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干预;由三级护士负责患者伤口的干燥和清洁工作,并定期清理病房,每日通风至少30 min,使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保持在50%~60%,此外,指导患者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且增加蔬菜及高纤维水果摄入;此外,一、二、三级护士需每天对本职工作进行总结,汇报给护士长,护士长对本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豫械注准20172260552,型号RH-YL):干预前,检查仪器的完好性,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评估患者身体状态,确认无碍后,协助患者穿戴一次性隔离裤,取平卧位,将双下肢抬高10°,置入治疗仪套筒内,初次使用仪器时,将压力设置为50~60 mmHg(1 mmHg=0.133 kPa),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压力值(最大不可超过120 mmHg),2次/d,30 min/次。

两组均持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1)下肢静脉血流速:干预前后,采用超声血管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31327,规格DC-N35)检测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2)下肢肿胀及DVT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情况,其中,下肢肿胀的判定标准为采用按压的方式按压出现水肿的部位会有明显的凹陷表现;下肢DVT的判定标准为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通过静脉成像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肢静脉血流速

干预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比较

2.2 下肢肿胀及DVT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且肿瘤状况各不相同,故药物治疗并非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大多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以提高肿瘤清除率,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但是,术后患者身体虚弱,需卧床调理,下床活动机会少,下肢血液极易高凝而淤滞,诱发肿胀和DVT,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故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专职化分层护理基于传统护理模式发展而来,在护理要求、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表现,可促使护理人员综合全面地照顾患者[6]。具体内容包括一级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情况,起到总体把控作用;二级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以降低术后下肢肿胀或DVT发生风险;三级护士负责环境卫生及患者饮食指导等,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仅采用该护理模式预防患者下肢肿胀与DVT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原因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气囊对患者肢体远端到近端部分进行有序挤压,可促使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从而加快肢体血液流速,改善下肢肿胀;同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所产生的循环压力可使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扩张和活化血管,缓解下肢血液淤滞,预防下肢DVT发生[7];此外,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代替护理人员人工按摩,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故相较于单纯专职化分层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减轻下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DVT发生。

猜你喜欢
专职治疗仪肌瘤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