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2023-01-30 18:49王怡辰
百花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王怡辰

摘 要:美育一直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在学生审美能力还不那么成熟的小学阶段,美术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寻找美、创造美的平台。内容新奇、气氛轻松的美术课向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就目前的美术课堂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减轻,兴趣类学科的比重有所增加,但美术课仍是以原先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提供着美学教育,没有真正发挥出美术课的美育作用,使现在的孩子在经过一段美术课堂的学习之后,渐渐就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兴趣。本文将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滞后的教学观念

在双减政策颁布后,小学生文化课的比重下降,兴趣类课程比重增加。在一些学校,美术课的数量从原来每周的一节或两节增加到每周至少两节,甚至三节。这一情况意味着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多的美术课,但美术课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得到创新。这与学校和老师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有关,在每年被派遣到外校交流学习的教师队伍中很少看到美术老师的身影。即使在美术教科书经过多次更新后,学校和老师仍以从前的教学方式上美术课。比如美术老师以原先文化课的教学方式,在书上画出重点,让学生背诵,或举办图画评论大赛,让学生用背诵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评论考题里的图画。还有的美术课上,老师照本宣科,只是让学生粗糙地浏览图片或者播放一节课的电影,没有做到引导学生从图画中、电影里发现美。

在学校的战略发展布局上,观念也比较滞后,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因此就不肯在美术教育上提供太多经费,导致学生上国画课时没有纸和墨水,上美术的手工课时,缺少相应的手工材料。這大大限制了美术课的美育潜力,久而久之,学生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二)美术教学的难度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普及,目前这一代小学生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增加,他们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就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家长观念的转变并不能马上使美术的教育模式发生质的改变。

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现在的孩子也不同于以往。受家庭教育和互联网的影响,个性突出、思维活跃逐渐成为现在小学生的集体特质,于是在氛围较为轻松自由的美术课上,经常会出现因为学生的喧闹造成课堂失控的现象。相较于文化课,美术教师也常常会轻视美术课的作用,往往对学生缺乏强制管束的意识,有时就投学生所好,让学生看一节课的电影,缺少科学的教学规划。这里也有美术老师人数不足而产生教学疲惫的原因。而在一些美术教师数量充沛的地区,有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却达不到现在的美术教学要求,在这些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眼里,个性的学生往往被定义为顽皮,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便不再认为美术学习对自己有特别的意义,逐渐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河北某所名校的教学改革中,学校大大增加了兴趣类课程在整个教学安排中的比重,让学校达到了自办学以来最高的升学率,但最高分比改革前的低了很多,此结果一出,引起了众多家长的不满,尤其是下一届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的家长要求学校停止改革。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发生矛盾时,家长的立场往往不能够十分坚定,使得教育部门始终不敢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教育方式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兴趣所产生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源泉。在小学阶段,美术课可以唤醒孩子对寻找美、创造美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各种有趣的引导方式,让孩子参与到审美中,孩子得到鼓励和阶段性的收获后就会喜欢上学习。因此,美术课应该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寻找身边的美、科学地创造美作为最终教学目的。

(一)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相较于文化课,美术课是容易让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实行素质教育最合适的场所,美术课是更趋向于互动、展示的一门课,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填补了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无不期待在疲惫的一天中能上一节美术课。

(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当孩子们对自己想学习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就有了强烈的课堂学习动力,就会调动所有的热情和主动性。[1]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比如在美术课的动手实践环节,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做手工的乐趣。手工用到的材料是橡皮泥和三套配齐的需要组装的电灯实验零件,零件有木头、电池、小灯泡、铆钉、铜丝等。电灯组装组需要三人合作才能完成,橡皮泥组的成员则可以任意创作。孩子们自觉选择他们喜欢的创作材料和方式,据观察,女生多去了橡皮泥组,大部分男生去了灯泡实验组。橡皮泥组把捏成的小屋、鹿、熊猫、衣服等形状组合在一起,几乎组合成一个设备齐全的城镇模样。灯泡实验组成员通过反复推敲和组装也成功地让灯泡亮了起来。

学生在选择和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位置,在实践中逐渐进入寻找美、创造美的层次,使课程教学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生处于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尤其他们的创作,总是呈现出未被影响和未被破坏的某种最本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并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兴趣中。而在学生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喜爱的美术课上时,美术课的缺点也跟着被放大了,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1.教学工具的创新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建丰富多彩的课件,来让课程跟上科技生活的发展。电子设备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美术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了课堂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能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适当的背景音乐来处理幻灯片的放映,再在课程进程中导入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且令其感兴趣的超链接,以增加课程的起伏感。在课程进入到疲劳阶段,突然导入的有趣的内容就会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因此,课程需要科学的安排。

2.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美术课程的具体实施上可以利用制造良性竞争、设计课堂游戏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课堂上大量地展示异域自然风景的图片和视频,以抢答方式提问他们与风景相关的问题;还可以让他们想象,假如自己就在风景中会看到什么,以及自己最想做什么。

(二)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是寻找美、创造美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美术课为了实现对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和引导,在课程展示的过程中,对美进行敏锐细致的处理时不仅要强调艺术的表现力,还要强调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科学的表现力。[2]而美术课较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绘画语言来引导或者训练学生寻找美、创造美。课程的具体实施有如下几种方式:

1.运用研究法和比较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小学生在观看某一画面或者绘画的过程中,一开始是很难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的。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感受和陈述直觉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地去感受画面,而陈述则让学生顺着自己的观察逻辑向更细微更抽象处思考和寻找。老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同时呈现多张图,图片由易到难,在一步一步过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绘画美的能力。这种引导学生从头到尾去仔细观察的方法,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其不至于在眼花缭乱的现象前失去观察的耐心。

例如,在动物园写生,学生们虽然对动物产生了强烈的喜爱,但老师在他们对画画跃跃欲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提问。如此经过认真的考量后,学生们创作出了更为满意的作品。所以只有看得清楚仔细,才能善于发现事物的美,才能用灵巧的手去科学地创造。[3]

2.尊重和赞美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方式

卡耐基曾经说过:“实现潜能最大化的途径是认可和鼓励。”[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尊重和赞美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他们总是喜欢构想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正是孩子们对未来憧憬的体现。尽管有些憧憬和想象过于绚丽,甚至不合理,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认为:由于知识量有限,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拓宽了人类世界的可能,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步,尤其充满想象的艺术活动对孩子拓宽自己的眼界并激发对知识的兴趣有着重大作用。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教育者应该保持耐心,而不应该只是批评。

当看到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时,教师应该给予支持和引导,鼓励他们实现梦想。作为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比较,大胆、科学地创造,提出更多的新观点,并逐步树立自信。画家毕加索曾说:“我画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知道的。”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夸张、扭曲、抽象的人物和事物,他在画中想要呈现的往往是偏离了正常的视角却真实的形象,而这也正是他的成功之处。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应以形象为标准,而应看学生是否对绘画感兴趣,是否表现出热情,是否愿意积极尝试。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更多的惊喜,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创造美。

(三)端正教师的位置

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交流的工作,为有疑问的学生提供帮助,从而给学生营造出好学、尚学的氛围,树立自己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

另外,美术课上,老师作为唯一的大人和权威,位置相当重要。老师应该在引导孩子喜欢上美术后,进一步告诉孩子在美术上不完全是喜悦的享受,枯燥、重复是兴趣延伸后必将遇到的一种磨炼,要让孩子在此理解的层面上,学会在枯燥伴随的同时创造美,并用对创造美的渴望和兴趣来抵御枯燥、重复、乏味。

四、结 语

总之,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科学地创造美,是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因此,美术工作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困难、复杂,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发现美,科学地创造美。另外,课程要以创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是激发其创造美的源泉,要让学生真正把美运用到美术课堂以及自己的生活中。

(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 姚连琴,李朝建.留住孩子绘画的热情[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

[2] 林德曼.小學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3] 周恩妃.绘读绘画 共同阅读[J].翠苑,2021(2).

[4]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另辟蹊径,春暖花开
浅谈如何建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浅论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中专英语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