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期文化馆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建设

2023-01-30 11:27马萍
百花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效能群众文化文化馆

马萍

摘 要:本文以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为个案,对文化馆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建设阐发了细致深入的思考,并由此对后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化馆;服务效能;群众文化

文化馆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政府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国家和群众之间传递思想心声的桥梁。文化馆的核心价值是传承、创新、引领、繁荣。国家对文化馆投入的人力财力逐年增加,文化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科学的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文化馆更好地为廣大群众服务。

笔者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过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指标是检验2016-2020年度文化馆工作是否达标的依据。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指标制定的标准科学、细致。《地市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有三大类指标。等级必备条件是保证文化馆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文化馆必须达到的标准。评估指标是检验文化馆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依据。评估指标从业务建设、服务效能、保障条件三类指标细化文化馆工作任务。提高指标是评价文化馆工作提升服务的依据,有改革创新和表彰奖励两类指标。

一、办公设施条件是文化馆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础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渭南市临渭区三贤路北段,总投资1.1亿元,馆舍面积10259.7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3300平方米,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加挂渭南市群众艺术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两块牌子,于2014年正式建成使用,设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剧培训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非遗展厅等24个文化活动厅室。单位编制60人,专业技术人员52人,中级及以上职称26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6人),内设办公室、社会文化活动部、创作研究室、文化艺术人才培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非遗展示传习馆、青少年活动部、场馆综合运营部、北塘教学点等9个部室。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优越,整体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

二、主要业务成果

(一)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工作方式

在现代数字化社会发展的今天,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品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建成了形式多样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数字文化资源库。市文化艺术中心通过渭南市文化艺术网、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动态、活动信息,实现网上教学、线上展览等数字化服务功能,利用互联网促进文化资源共享,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社会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服务

近年来,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引领非遗保护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品牌、组织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扩大非遗传播力。组织调研渭南市传统戏剧传承情况、渭南市非遗传习场馆建设情况、庙会等专项调研,深度挖掘非遗项目文化内涵。探索非遗+电商、非遗+助力扶贫等新的传承模式,实现文化与经济双丰收。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显文。2017年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了“陕西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黄河金三角面花邀请赛”,活动在华阴西岳庙举办,首次将大型非遗展演活动放在景区举行,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促进了黄河金三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10余家中、省、市媒体报道,这是我中心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做法。非遗旅游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三)多种培训服务形式促进全民艺术普及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培训部坚持“一切以群众需要为导向,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办学宗旨,免费为群众提供场地,聘请专业老师,开设有27个艺术门类,有化妆、器乐、书画、舞蹈、模特、水兵舞、礼仪等。针对普通群众、妇女同志、中老年人、未成年人不同群体,还设有“市民文化讲堂”“秦东美丽女子学堂”“三贤学堂”“阳光美育培训基地”等四大板块。我们充分发挥了培训在群众文化艺术和免费开放工作中的带头及示范作用,牢牢把握培训长期以来积累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依托场馆和师资,几年来陆续指导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演出活动,涉及综艺、戏曲、音乐等艺术门类,为团队提供排练场地、培训和指导,根据团队总体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星级团队进行表彰。

(四)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服务广大群众

文化馆工作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要组成。近年来,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市文化艺术中心策划文化服务惠民活动,倾力打造新春文化大庙会、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新春义墨进万家、故事渭南等品牌活动,通过文艺演出、非遗活态传承、赠送春联、非遗知识讲座等馆内馆外不同类型活动,促进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工作开展中拓宽思路,引进社会力量联合开展活动,为老年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弱势群体开展文化惠民服务,为公共文化社会化合作做出了努力,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推向一个更高更深入的层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城市热闹,让群众高兴,文化成果人人享受,文化惠民深入基层,贴民心、聚人心。2020年以来,探索线上+线下新的形式,提升活动品质,使其更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

(五)提高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近年来,市文化艺术中心注重加强文化服务效能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单位业务水平。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市人社局继续教育培训、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岗位培训以及本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持续开展面向全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心干部职工和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加大干部素质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以培促练,增强工作技能。我中心还派遣业务干部到各县(市、区)文化馆、分馆、乡镇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展业务指导,对文化活动及非遗等进行调研指导,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心业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创作及理论研究,近两年成果有课题研究、著作出版和论文发表等16项,充分体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新时期文化馆服务工作的要求

(一)正确理解文化馆工作的服务性

文化馆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公益性单位,因为文化事业的特性,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成为文化馆的主要工作之一。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免费开放工作分为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免费开放和渭南市培训学校的免费培训工作。为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时段人群的不同需求,我中心公休日两天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晚间开放,每周开馆时间达到66小时,通过增加免费开放项目、外聘师资力量、招录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持续加大免费开放力度,陆续开放非遗展示展览、书画展览,新增非遗活态传承、视听、游艺、阅览、文化沙龙等项目。2021年渭南市培训学校尝试走进社区开设流动讲堂,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专业服务。

(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化

文化志愿服务具有专业性和公益性。文化志愿者不是穿上志愿者的服装,而是要热爱公益事业,热爱文化事业,有一颗为文化事业奋斗的心。渭南市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主要由文化工作者、社会爱心人士、非遗传承人组成。建立一支有一定规模、具有较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在社会上营造“传递爱心,传播文化”的氛围,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使人人参与文化事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文化馆的核心价值是传承、创新、引领、繁荣。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新时代文化馆服务理念融入工作,认真总结,再鼓干劲,全力促进文化馆服务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做出新的贡献。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猜你喜欢
服务效能群众文化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新形势下加快文化馆服务标准化进程的探索
创新群众文化美术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