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联合川蛭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指标的影响

2023-01-31 01:1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耳穴基底通络

杨 峰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277799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造成的眩晕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头晕、头疼、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性意识丧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常用溶栓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佳,预后恢复较差。中医认为[2],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关键病机是气虚血瘀,故临床上常用川蛭通络胶囊进行治疗,起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医临床发现[3],眩晕的直接原因是清窍失养。同时耳穴埋籽能够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起到调节人体经络的作用,进而调节气血和阴阳,醒脑开窍[4]。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耳穴埋籽联合川蛭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指标的影响,选择138例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38例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依据双色球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9例)和试验组(69例)。对照组男44例、女25例;年龄61~70(65.57±4.27)岁;病程5~32(19.22±6.11)个月;基础疾病:糖尿病22例、高血压28例、冠心病17例、其他2例。试验组男46例、女23例;年龄61~71(65.60±4.30)岁;病程5~32(19.24±6.18)个月;基础疾病:糖尿病23例、高血压28例、冠心病16例、其他2例。两组临床资料相近(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并且参照《中医内科学》判定为气虚血瘀型[6],主症为乏困无力、头晕目眩,次症为面色苍白、眼花、脉细涩、舌紫黯或有瘀斑。②生命体征稳定者;③知情、同意并签署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颅内出血患者;②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既往脑部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川蛭通络胶囊(0.25g×24粒,国药准字Z20090031,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180302)治疗,2粒/次,3次/d,共治疗8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籽治疗。患者取坐位,对患者神门、内耳、晕点及皮质穴位用75%酒精消毒后,一手手指托持耳郭,另一手分别夹取带磁珠的小胶布(6mm×6mm),贴在相应穴位上。然后用食指、拇指捻压,每个穴位按压1~2min,并指导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次,2d更换1次带磁珠的小胶布。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眩晕症状评分减少≥90%判定为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轻微影响日常生活,眩晕症状评分减少≥60%且<90%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好转,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眩晕症状评分减少≥30%且<60%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无法正常生活,眩晕症状评分减少<30%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69-无效例数)/69×100%。(2)眩晕症状评分[8]:依据眩晕症症状评分(VSS-SF)从眩晕、恶心呕吐、乏力、头痛、耳鸣、心悸、不寐方面进行评分,每个方面评分范围为0~4分,评分越高表示眩晕症状越严重。(3)椎基底动脉指标:利用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的KJ-2V1M型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试两组患者探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4)血流动力学:空腹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各2ml,利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生产的LBY-N6B型血液流变仪,通过毛细管黏度计法测试全血低和高切黏度、血浆黏度。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79,P=0.009<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眩晕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眩晕、恶心呕吐、乏力、头痛、耳鸣、心悸、不寐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椎基底动脉指标 治疗前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的Vs、PI、RI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的Vs均显著加快,PI、RI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 血流动力学 治疗前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前庭神经系统血流供应降低,使得前庭神经核和半规管短暂性缺血,出现眩晕。目前西医临床上常用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等方式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获益并不乐观,且风险较大。

中医认为[9],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病机为气虚不及、脑络失养,是由于内外合邪入侵机体,上涌至脑导致脑络瘀阻、气血不畅、脑窍失养造成的。川蛭通络胶囊中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作用;川芎具有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能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的作用;多药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并且现代药理学分析[10],黄芪对核酸代谢有促进的功效且能够增强造血功能;水蛭能够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释放,防止血栓的形成;川芎和丹参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11],耳朵与经络密切相关,耳穴埋籽具有调节脏腑气血和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起到缓解眩晕症状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与王国香等[12]研究的耳穴埋籽联合脑循环系统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相一致。分析原因:神门、皮质穴能够安神、调节情志,缓解眩晕;内耳、晕点穴能够保护前庭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宁心安神的作用,有效降低前庭神经核和半规管短暂性缺血出现眩晕的发生率。另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液黏度较高,使得舒张期血流明显降低,表现为PI、RI升高。川蛭通络胶囊能够活血化瘀,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并且耳穴埋籽能够调节脏腑气血,进而激活全身血流流通,同时刺激耳穴能够起到安神、镇静,缓解眩晕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的Vs、PI、RI以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综上所述,应用耳穴埋籽联合川蛭通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明显降低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耳穴基底通络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