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干预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3-01-31 01:17曾振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感染率无菌针对性

曾振英

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510800

中央导管可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监测容量、补液等诊疗操作,可有效避免患者因静脉营养液外渗导致的外周静脉及局部皮肤损伤,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广泛[1]。然而临床上,缺乏系统且规范的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流程,且危急重症患者多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也日益提高,增加患者院内感染,延长其住院时间[2]。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系一种新型的临床干预策略,强调通过制定干预目标、实施干预目标、定期考核目标等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工作流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但目前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CLABSI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我院选取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开展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CLABSI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9月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274例,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观察组(138例)。对照组:男70例,女66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63.26±9.34)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9~21分,平均评分(15.64±4.32)分;BMI 18.34~25.23,平均BMI 23.12±2.15;原发病类型:重症肺炎54例,间质性肺炎23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19例,其他40例。观察组:男71例,女67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63.53±9.18)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0~21分,平均评分(15.72±4.25)分;BMI 18.56~25.19,平均BMI 23.06±2.24;原发病类型:重症肺炎58例,间质性肺炎25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21例,其他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原发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行中央导管置管;②均于ICU接受治疗;③年龄超过20岁。(2)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已存在感染;②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48h;③多次入住ICU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电解质紊乱纠正等对症治疗,注重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置管前采用消毒液对皮肤充分消毒后,于适当的穿刺部位置管。置管后予以更换贴膜、手卫生等常规干预,评估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发红、渗液、肿胀等情况,评估导管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移除导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1)制定干预目标:组建CLABSI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ICU护士8名,ICU医生3名,通过查阅最新文献、小组讨论、临床观察等途径,学习CLABSI的诊断及预防方案,制定干预目标。①组建专业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团队,主要负责血管导管的置入及维护;②开展CLABSI预防知识专项培训,确保小组成员的导管置入及维护的操作完全合格。(2)实施干预目标:①选拔专科理论及实际操作均合格的医护人员,组建专业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团队,为导管的置入及维护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②开展CLABSI预防知识专项培训,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引起CLABSI的原因、CLABSI的临床诊断标准、CLABSI的临床预防策略、标准的置管维护操作流程等内容,统一培训后开展理论考核及操作评估,确保每位小组成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流程均合乎标准,使其充分掌握无菌操作流程、置管适应证、中心血管置管流程、相关感染诊断标准等内容。(3)优化部分操作流程:置管前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患者全身,置管期间坚持擦拭,以去除患者身体定植的皮肤细菌;尽量于锁骨下置管,确保穿刺部位远离感染源,减少聚氯乙烯及多腔导管的使用;使用专业穿刺包,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无菌保障,同时定期采用维护包来维护导管、更换导管;避免联合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根据细菌血培养的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加强对患者病情及感染情况的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及置管情况,及时开展导管尖端处及外周血的细菌培养实验,确保及时发现CLABSI;积极加强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及其家属若发现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穿刺部位肿胀、敷料渗血渗液、贴膜潮湿、松动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定期考核目标。制定CLABSI干预标准,标准涉及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方面内容,由护士长定期对医护人员的置管及维护等操作开展实地考核,及时总结不足之处,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医护人员及时予以奖励,对考核结果欠佳的医护人员予以督促,引导其查找原因,帮助其提高CLABSI干预能力,促使干预目标更好完成。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分别抽检两组患者各40例,从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方面评价医护人员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2)观察两组患者CLABSI例次感染率:CLABSI的诊断标准[4]:中央导管留置时或中央导管拔除当天或中央导管拔除前1d,经血培养分离出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病原菌,且不同时段的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系常见共生菌,且患者伴有恶寒发热、低血压等症状或体征,且该症状和体征并非患者其他部位的感染引起。CLABSI例次感染率=观察期间发生CLABSI病例数/置管病例数×100%。(3)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对比 观察组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对比[n(%)]

2.2 两组CLABSI例次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CLABSI例次感染率为1.45%(2/138),较对照组的7.35%(10/136)低(χ2=4.469,P=0.033<0.05)。

2.3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CLABSI系中央导管长期留置引发的常见医院内感染。因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处于昏迷状态,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患者普遍免疫功能低下,同时ICU诊疗过程中需行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多种因素可共同导致CLABSI的发生[5]。CLABSI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6],因此有效预防CLABSI成为ICU干预策略的关键。

常规的临床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CLABSI,但因其缺乏科学规范的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患者CLABSI感染率仍较高,患者住院时间仍较长[7]。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策略,主张组建专业的CLABSI干预小组,通过制定干预目标、实施干预目标、定期考核目标等系统性措施来规范医护人员的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8],加强对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关键操作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合格率,减少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穿刺部位肿胀、敷料渗血渗液、贴膜潮湿、松动等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CLABSI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导管防控措施执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规范医护人员在导管防控措施落实过程中的系列行为。究其原因: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策略,通过制定干预目标,明确导管置入及维护的操作要点;通过实施干预目标,攻克导管置入及维护的操作难点;通过定期考核目标,解决导管置入及维护的操作盲点,从而全面规范医护人员的导管防控措施行为[9]。

导管长期留置,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血清蛋白等物质容易沉积在导管表面,滋生病原菌,促使病原菌繁殖并大量释放入血,诱导CLABSI[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CLABSI例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CLABSI。究其原因: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策略,通过加强对最大无菌屏障、葡萄糖酸氯己定温巾擦浴、健康宣教、手卫生、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等操作流程的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外源性细菌对患者机体的侵扰,为患者身体恢复创造健康无菌的环境,从而降低CLABSI例次感染率[11]。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究其原因: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导管防控措施的培训,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观察穿刺部位肿胀、敷料渗血渗液、贴膜潮湿、松动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降低CLABSI感染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12],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规范医护人员在导管防控措施落实过程中的系列行为,有效预防CLABSI,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感染率无菌针对性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