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前后天门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析

2023-01-31 01:17徐亚衡向世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男童病原体感染率

徐亚衡 向世强

1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2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如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学龄前期及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我国儿童肺部感染占儿童总住院人数的25%~65%[2]。ALRTI的病因多种多样且复杂,与当年流行病学、年龄和气温、空气湿度均有关。随着新冠疫情暴发,湖北省天门市也成为疫情的中心,随后出台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举措,后疫情时代依然提倡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学生在家中接受在线课程,直至重新开学,不仅减少了COVID-19的传播,也减少了以空气传播为媒介的病原体,例如季节性流感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前后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4 065例,分析MP、RSV、ADV、PIV等IgM抗体检出率,了解新冠疫情前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变化,以期为疫情常态化下防控举措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因ALRTI住院的患儿,且住院部完善呼吸道病原学检查。临床诊断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由1名检验师和1名医师分别从我院检验系统和医嘱管理系统中查询数据,收集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时间、临床诊断、呼吸道病原结果、是否重复入院等,逐一排查并导出数据库,由第三方检查核对两份表格数据,如有不一致,则重新导出并再次核对,最终入组病例4 065例。本研究获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2)年龄1个月~14岁;(3)入院到发病1个月以内。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如食管气管瘘、先天性气管软骨发育畸形;(2)伴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白血病等;(3)严重先天性心脏病;(4)2个月内再次入院且检测为同一种病原体IgM阳性;(5)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入院时统一采集患儿静脉血3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试剂为VIRCELL公司提供,最后用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得出结果,具体检测流程参照说明书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 2019 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住院的患儿且临床诊断为ALRTI的共有4 31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共252例,最终有4 065例入组。2019年入组病例2 924例,阳性病例29.79%(871/2 924),其中MP阳性率16.01%最高,其次为RSV 5.98%,再次ADV 5.20%,最后PIV 2.60%。2020年入组病例1 141例,阳性病例19.02%(217/1 141),其中MP、RSV、ADV、PIV阳性率分别为11.74%、3.42%、2.54%、1.31%。2019年总体检出率、合并感染检出率均高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以后,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2019年与2020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单一病原体及多重感染检出率比较

2.2 性别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的影响 男童群体总体呼吸道病原阳性率24.08%(512/2 126),女童群体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率29.71%(576/1 939),不同性别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不同,女童高于男童;2019年男童MP、RSV、ADV、PIV 分别为14.68%、6.51%、4.39%、1.79%,2020男童检出率分别为9.66%、4.19%、1.61%、0.64%,揭示疫情后男童的MP、RSV、ADV、PIV检出率均降低;2020女童的RSV 和ADV较2019年均下降(P<0.05),MP和PIV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情后女童RSV及ADV检出率降低。

2.3 年龄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的影响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分组,分为婴儿期1个月~1岁组检出率17.1%(232/1 356),>1~3岁为33.3%(533/1 600),>3~6岁31.2%(236/757),>6岁组检出率24.7%(87/352)。>1~3岁发病率最高,1个月~1岁患病率最低;在<1岁的儿童中,RSV最高,年龄越大,RSV感染越少见,疫情后也明显降低,疫情前检出率明显高于疫情后;在>1~3岁组中,MP、RSV、ADV 在2019检出率分别为25.63%、4.92%、6.64%,2020以上三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2.47%、2.49%、1.59%,揭示MP、RSV、ADV疫情后检出率下降;>3~6岁儿童疫情后ADV检出率下降,>6~14岁组的PIV的检出率均在疫情后下降。

2.4 四季对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影响 四季检出率分别如下,春16.85%(151/896)、夏23.6%(115/487)、秋29.29%(234/799)、冬31.23%(588/1 883),春季病原体检出率最低,夏季检出率次之,而秋冬两季检出率偏高;春夏两季病原体感染率在疫情前后无明显差别,MP及PIV在疫情后的秋季均下降,在冬季病原体在疫情后检出率均下降,ADV在夏秋两季感染率最高,但疫情前后夏秋季无明显变化,在2020年疫情控制后冬季检出率显著降低PIV在全年都有散发感染,疫情后冬季感染率明显下降。

3 讨论

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是呼吸道感染,严重呼吸道感染会导致肺部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从而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尤为重要。人类从古至今就一直与传染病在斗争,不管是消化道传播还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都是人类历史上严重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为例,从SARS到COVID-19,人类面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4],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实验室检查仍然是必要的[5]。

本文中共有4 065例病例入组,其中MP检出率最高,这与国内研究报告一致[6-7]。疫情后我院ALRTI总阳性率下降,混合感染率也下降,这与罗小娟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呼吸道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模式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新冠疫情期间通过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成人和儿童社会交流减少,阻止了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播;勤洗手也是很好的举措,如RSV病毒是包膜RNA病毒(SARS-CoV-2 也是如此),使用洗手液等清洁剂会破坏它的分子结构,使之在物体表面存活艰难从而降低检出率;最后减少儿童传播的最严厉措施之一是关闭学校、线上教学,后期尽管恢复教学秩序,但仍然严格管理学生体温,及时排查并隔离发热患儿,如此种种均会导致交叉感染减少。

男童感染率低于女童,与男童天性喜好运动,体格更健壮有关,这与刘琳等[7]观点一致,这与病例结构、标本量大小、地域性及男女比例差异有关。2020年男童病原体总体感染率、单一病原阳性率较2019年均下降,2020年RSV和ADV在女童中感染率下降,考虑与疫情防控有关。

不同年龄组总病原体检出率有显著差异,>1~3岁病原体检出率最高[8],与该阶段患儿接触周围环境更多,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很难配合完成有关,>3~6岁检出率居第二位,这阶段患儿参与学校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得不到充分保障,孩子们相互交叉感染,所以对此年龄段儿童,应注意消毒周围环境,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1个月~1岁患儿RSV的检测频率高于其他儿童,RSV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疫情后也明显降低[9],1个月~1岁患儿有胎传抗体保护,且疫情后母亲及监护人接触外界减少,陪护人员在手卫生方面更注意,故检出率下降。

四季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冬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这与冬季气温低,适合病原体繁殖,空气不流通,患儿冷热不均易于感染有关。冬季病原体也在疫情后明显下降,说明疫情防控的措施对于减少冬季的病原体流行起到了一定作用。春季检出率最低,夏季次之,这与Zhu等[10]报道夏季病原体感染检出率最低不一致,湖北天门正式解封为4月8日,可能人们对于COVID-19的恐惧已经改变了人们寻求医疗救助的行为,如果居民因为对于新冠肺炎的恐惧而拒绝去看医生或急诊科,自行口服药物治疗,这势必将减少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数量,减少了病原体在医院的传播,当然也减少了病毒的检测数量,所以病原体检测有所下降。而解封后,大量患者涌入医院,势必会造成短时间内感染人数变多,阳性率升高。疫情后腺病毒在春冬两季明显下降,而在夏秋两季检出率没有变化,这与腺病毒自身流行病学、平均温度、空气湿度等相关。

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疫情之后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通过对儿童呼吸道病原的检测,不仅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还能通过统计分析增加医疗工作者对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谱的了解。同时,随着COVID-19限制的放松,确实需要警惕一些呼吸道病毒可能卷土重来。

猜你喜欢
男童病原体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