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例分析
——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化工专业为例

2023-02-01 14:55何璐红
化工设计通讯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教化工校企

赵 扬,何璐红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201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优势,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春天,无论国家还是我省,都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开发与建设,专业的开发建设依靠实践实训教学,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完善离不开与相应企业的合作与支持[1]。

1 国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

1.1 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要求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场所培训,其中在职业学校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其中接受培训相关项目的企业必须经政府部门考核合格才有资格接收学生。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两个内容,所用的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训两种教材[2]。当然“双元制”不仅仅是提供岗位培训,而要使学生真切掌握职业能力,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1.2 美国的产学研模式

美国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发源地,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其中,影响力广泛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专利许可与技术转让、工业大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等模式。高校在美国的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高校与企业积极合作;另一方面,高校与政府密切合作,依托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来参与科研开发并服务社会。

1.3 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英国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立了三种类型的证书:NVQ(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和普通教育,通过对等和交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三种替代渠道,将职业资格水平与职位和证书水平(大学学位)联系起来。

1.4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该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使教学有效整合形成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缩短了现代企业与职业学校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5 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与“培训包”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是由国家工业技能委员会、行业机构或企业共同制定的。新学徒制的行业职业覆盖面很广,加入学徒制学员年龄不限,凡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员均可参加学徒培训,包括毕业生、在校生、成年求职者和在职人员等。

2 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内“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1+X 证书制度等多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3]。

2.1 “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标准相结合,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将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培养过程中体验学生-工人的身份转变。该培养模式弥补了传统在学校教育模式实践性不足、专业知识针对性弱等缺点,具有一定的优势。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同时作为企业和公司,亦可以直接向学校提供员工入职条件和基本要求,学校跟进采纳,在教学过程加入相关内容,从而适应企业需求,需求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使“订单”学生更早接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该培养模式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费用,也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2.2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该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掌握实践技能、形成综合技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从理性认知到感性认知的过程。“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弥补了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将学生毕业、就业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 校内“产教融合”模式

为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实施,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充分利用科研设备、校办企业、生产基地、实习工厂等自身资源,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与和安排学生实习培训,在校园内开展“产教融合”。校园“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集教学、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性高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促进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学校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产业化。因此,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4]。

2.4 “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师徒联合教学,注重学生技能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常规职业班和传统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注重技能的传承。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建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考核计划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生产流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并广泛实施[5]。

2.5 “1+X证书制度”模式

“1+X 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组成的体系。学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育德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之一就是学历证书,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职业技能水平证书是毕业生和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能力和实力证明,它能反映专业活动和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1+X 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一种,教育部于6月17日公布了1991年首批6个专业试点项目[7]。

3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18年的高职办学历史中,形成了“校企双链、嵌入培养”“订单定向,分段教学”“岗位业务、无缝衔接”“社会责任、共担共建”“深度融合,互相提升”等多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并取得一定成绩。

3.1 “校企双链、嵌入培养”方式

2015年,学校通过“引厂入校”方式引入郑州春晴乐饮品有限公司,将生产线开到学校,企业生产的各种口味苏打饮料配方、生产组织、质量监控全部由学生全面参与,并且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苏打饮料生产项目嵌入《化工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实训课程中的一个实训项目,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工艺流程,也能真正在实训装置上进行生产,实现学校、企业的双链培养,探索了“校企双链、嵌入培养”合作方式。所建生产车间完全符合GMP 车间要求,具备校企合作基础。为了便于教学,车间采用全玻璃透明设计,使学生能直观学习车间工艺及设备、通风设施等,生产车间按食品药品安全要求布置了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学会生产组织、车间管理、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并真正学习了企业文化,提前接触真实企业生产及运营情况。依托该合作方式,获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1项。

3.2 “订单定向,分段教学”方式

作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河南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先后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骨干化工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所有订单培养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生产情况设置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应企业工作。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进度,不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跟岗培训,探索了“订单定向、分段教学”合作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缩短了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3.3 “岗位业务、无缝衔接”方式

2019年,学校引入河南腾宇第三方检测有限公司全部检测业务,校企共建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平台,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边历练,通过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业务锻炼真实的技能,同时又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也是思政课程改革的尝试,从而探索了“岗位业务、无缝衔接”培养方式。

3.4 “社会责任、共担共建”方式

为展现化工美丽形象,促进产业社会和谐,企业开展化工科普工作,加强对公众化工科普传播,让人们认识到化学工业的重要性。校企共同努力,让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化工形象深入人心,通过持续不断改善化工舆论生态,在全社会形成学化工、懂化工、用化工的共识,培育理解化工、尊重化工、热爱化工、从事化工、奉献化工的环境,营造爱生活、爱化工的良好社会氛围,构筑化工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化学工业为人类美好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3.5 “深度融合,互相提升”方式

2009年,学校与河南莱帕克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开始合作,从开始学校教师参与莱帕克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到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在企业设置“驻企工作站”,企业在学校设置了“研发中心”,双方“深度融合,互相提升”。一方面使企业产品研发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与产品研发、设计,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双方共同申报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完成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及成果评价11项,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河南省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2项,获河南省校区合作奖励项目2项,获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骨干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企业聘请学校教师作为企业研发工程师,河南莱帕克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获2017年河南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成为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与河南莱帕克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主要产品,该校教师参与了由郑州大学屈凌波教授主编的校企合作成果——《化工实验与实践》教材。

4 存在问题及对策

虽然该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将是职教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4.1 好政策不好落实困境

2019年,国家出台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河南省人社厅也出台了有关方案,但校企双方面临不知如何操作的困境。曾经长期合作的企业安阳宝舜科技有限公司有意与我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但校企双方均不知如何操作,需要有关部门能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指定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具有现代学徒制资格,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现代学徒制工作。

4.2 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不足

化工类专业招生困难已有几年,由于社会宣传及学生的变化,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招生数量急剧下滑,但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企业用人需求逐渐增加,而每年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虽然学校一直在尝试与更多的企业深度合作,但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企业仅想从学校直接招聘现成的毕业生,而不太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培养潜在员工。2019年,学校与鹤壁宝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拟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但在招生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化工的偏见短期内难以消除。如果有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共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招生,或者采用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双方将会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产教化工校企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