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饮用水现场检测工作提升饮用水卫生监管水平

2023-02-01 18:22耿佃望李洪光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饮用水监督管理卫生

耿佃望,李洪光

1.周村区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山东淄博 255300;2.周村区疾控中心,山东淄博 255300

饮水问题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生活,饮水质量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促使饮用水的质量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我国在2007 年出台相关的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项标准中饮用水水质的指标由原来的35 项增加到106 项,并且其中修订了8 项,要求严格执行。但是近几年我国的饮水污染问题频发,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现场检测方式的创新,提高检测技术,加强卫生监管水平,促使我国的饮用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为人民的用水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1 现场检测技术概述

快速检测分为实验室快速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两种,实验室快速检测是指在实验室的环境中,采用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快速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果和国家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推断性的结果;现场快速检测指的是在非实验室的环境下在30 min 内出示检测结果,现场检测的方式具有检测程序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容易判断等优势。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现场检测技术发展有限,相关检测技术发展缓慢,导致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难以在现场检测中直接反映出结果,只能通过化学手段和消毒剂等物质进行协助检测,从而更加快速地完成现场检测。现场检测在饮用水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快速检测设备现场对饮用水的水质和水质中的化学、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快速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水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促使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应对[1]。

对应用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能够及时发现水质中肉眼难以发现的细菌和污染,避免水质检测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促使水质监督的水平和技术含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的操作具有操作便捷、便携性较强、工序简单的优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水质进行科学的判断,卫生管理部门能够通过水质检测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 饮用水快速检测的方法

2.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被测定的物质在特定的波长范围中对光的吸收度以及反光强度,通过这种方式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照射在同样浓度的样品溶液中,得到不同波长对应的吸收强度。通过光谱曲线的分析对被测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是国家环境监测部门推荐使用的方法,其应用范围较广,操作方式简单便捷,能够完成现场的快速检测。

2.2 加药显色法

加药显色法是在检测现场将试剂盒中相应的试剂药粉加入到显色管中,摇晃促使其充分地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显色,通过对颜色的比对判断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方法更多用于对饮用水中的余氯判断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见效较快、对比较为明显的特征,并且检测的成本较低、灵敏性较强,但是抗干扰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测试管法

测试管法对玻璃管的要求较高,首先应该采用透光性能较好的玻璃管作为比色试管,装入特制试剂,再经过拉丝工序,在上端形成的易于折断毛细管状,采用真空技术对测试管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延长试剂的保质期,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水量自动吸收到管内,科学的调整管内的试剂比例和水样比例以及真空度,保证测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性,测试管法可以和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对照。测试管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失误,降低采样误差,促使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2]。

2.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专一性较强,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快捷。这种检测方式逐渐在我国饮用水检测中得到应用,其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检测试剂盒能够在大量样品的现场检测中应用,可对农药残留以及免疫抗体标记,标记的方式主要有酶标记、放射性标记、生物素标记、荧光抗体标记4 种类型。免疫分析法具有对技术要求低、检测见效快、操作便捷、经济成本低等优势,但是使用的范围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分子量<300 的化合物不适用。

2.5 滴定法

滴定法是通过寻找合适的滴定试剂以及指示剂进行检测。硬度、低硬度、碱度等数据检测都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检测方式需要对试剂的加入量有严格的控制和把握,才能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6 试纸法

试纸法的检测是所有检测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检测方式,其通过试纸上发生的颜色变化对检测的物质进行定性。在测试时,将试纸放入样品中,或者可以将样品滴在试纸上,二者完全接触就可以产生化学反应,试纸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通过将试纸上的颜色和标准色阶进行对比就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便,检测的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7 荧光检测法

荧光检测法是通过理化检测的方式对待检测进行荧光标记,根据荧光的强度以及被测物质的浓度来进行检测,其具有检测准确性高、检测简便的优势[3]。

2.8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将生物感应元件与待测物浓度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转换为物理信号,从而达到检测被测物浓度的目的,其和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选择性较强,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3 现场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水质检验技术发展尚未成熟

现阶段,我国水质检测部门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和仪器设备存在一定的缺陷。水质检测仪器配备不够完善,导致水质检测工作开展具有一定难度,并且缺乏完善的水质分析指标,传统的水质分析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水质检测指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部分水质检测部门的检测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尚未掌握科学的检测技能,导致饮用水检测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检测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检测设备的类型、型号、性能、数量等有较大的差异,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性能不强,难以有效应对突发的卫生事件。部分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采用的现场检测方式非规定中的要求的检测方式,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操作流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导致检测的数据结果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另外现场快速检测的方式和仪器较多,检验的方式各种各样,不同的检测方式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同,每一种检测方式都需要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并且检测仪器的精密性较强,倘若发现检测结果不一致,则很难及时找到问题存在的源头[4]。

3.2 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对卫生管理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或法律专业,对专业的检测技术掌握不多,并且基层的监督管理人员较少,专业的变动性较为频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更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式,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式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不同,这就造成部分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仪器以及检测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检测的结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现阶段我国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培训体系,部分检测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测之前尚未经过专业的训练和考核,对现场的检测设备操作能力较弱,严重影响检测的科学性,导致我国的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不高。

3.3 现场检测成本较高

现场检测的设备和试剂大部分的有效期是1年,部分检测设备和材料的保质期更短,但是其使用率不高,如果在规定的保质期内没有使用完,则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阶段,我国的检测设备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购买,其试剂的成本价格较贵,检测经济成本提高。

3.4 管理方式落后

通过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能够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性,促进后期供水质量的优化和改善,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但是在现阶段的饮用水现场检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如下:①数据信息的管理不科学,采用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导致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下降,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②检测数据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现场检测方法缺乏规范性、标准性的制度体系建设,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只能通过相关操作说明书进行,导致检测的结果受到质疑。

4 提升饮用水卫生监管水平的对策

4.1 加强水质分析技术的控制

技术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促进水质检测结果精确性更高的基础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水质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现有检测技术应该有清晰全面性的理解,科学掌握每一种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对其优势和局限性都应该有全面的了解。①在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对金属、有机物等指标进行科学的控制,对饮用水中的各种物质指标含量进行科学的解读和分析,促使水质检测的精确性得到提高。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规范执行人员的操作行为,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促使饮用水检测的结果更加精准,更加具有说服力。②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法律地位,国家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现场检测工作的法律地位的建设,将现场检测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现场检测方式,并且将现场检测的设备仪器等进行严格的卫生标准定位[5]。

4.2 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专业性人才的建设是提高现场检测质量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优化部门的人才构成,优化人员配置,构建科学的用人体系,制订完善的用人标准,加大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建立示范教育基地,加强对专业性人员的培训,促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提高。制订科学完善的培训计划,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技能培训,还应制订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等展开考核,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考核成绩突出、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给予奖励,促使专业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激发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促使其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为我国的卫生监督事业贡献力量[6-7]。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部门内部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促使部门的人才构成更加合理化。

4.3 加大经济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饮用水检测技术应该加大经济投入,促使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检测技术的研究,并且能够采购更先进的检测设备,促使检测设备更加齐全,提高检测设备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并且应建立科学的经济预算,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促使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充分保障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8]。

4.4 促进规范化管理

各地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规范要求,促使饮用水的现场检测更加有序。①建立饮用水现场检测的设备使用规章制度,促使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精确性的检测数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9];②对设备进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度,固定专门的存放空间,定期维护存放环境,严格设备的使用手续,对设备的出入库进行登记,促使设备的管理更加严谨;③加强规范设备的使用范围以及应用场景,加强对现场检测的管理,促使我国的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有效提高[10]。

4.5 加强科学研究

我国目前采用的现场检测技术和项目依然较少,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促使新的检测项目研发速度加快,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现场检测设备的研究应该以便携性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确性强等作为研发的标准,扩大研究的范围,增加研究的内容,促使检测设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加大对微生物指标安全性的研究,将其对人类的危害性降低,在饮用水检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依然是主要的超标类型,因此应该加大对微生物项目的研究,促使现场检测的效果更佳,为人们的饮水安全提供保障[11]。加大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促使检测设备的多样化发展,逐步拓展项目的应用范围,促使我国的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更多经济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时,我们也正在遭受生产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尤为严重,人们的生活用水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基于此,应该加强对饮用水的现场检测,加大检测技术的研究以及经济支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促使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人们健康用水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饮用水监督管理卫生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卫生与健康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卫生歌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