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妇产康复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2-01 18:22李善凤周婷沈海川陈梁朱永贞孙瑗谭红陈品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妇产产教导师

李善凤,周婷,沈海川,陈梁,朱永贞,孙瑗,谭红,陈品静

1.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2.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康复医学部,江苏南京 210000;3.灌云县伊山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江苏连云港 222200;4. 东海县温泉镇第一卫生院妇产科,江苏连云港 222301;5. 连云港市连云区妇幼保健所,江苏连云港 222000

产教融合视域下妇产康复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目标、深入分析专业需求、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实践,并不断进行评估与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适应未来妇产康复领域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1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界(企业、行业等)与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通过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使教育培养出更符合实际专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以密切专业界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基础,致力于培养更符合专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促进了专业的持续发展[1-4]。

2 产教融合视域下妇产康复人才培养的设计与规划

2.1 目标明确:妇产康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医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深入学习妇产科学、康复医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掌握妇产康复的基本理论、康复评估和康复干预技术。同时,应熟悉产科医疗流程、产后护理技巧和妇产康复的各项操作方法,为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5-7]。实践能力: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通过实习、实训、临床实践等形式,接触并解决真实的妇产康复病例。通过实践,将掌握临床问题解决的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妇产康复的康复方案制订与实施能力。专业适应性:妇产康复人才培养需要紧密关注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学生应了解最新的妇产康复技术、理念和研究成果,掌握前沿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需求。

2.2 专业需求分析:了解专业对妇产康复人才的实际需求

专业需求分析是确保妇产康复人才培养与实际专业需求相契合的重要环节。教育机构需要与专业界进行广泛合作,了解以下方面的需求。人才数量与结构:了解专业对妇产康复人才的实际需求量和结构,包括各级别医护人员和康复师的需求。技能要求:了解专业对妇产康复人才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包括对设备的熟练操作和康复方案的制订能力。新技术与新方法:了解专业界引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提供依据,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妇产康复知识。

2.3 教学资源整合:整合专业与教育机构资源

为实现产教融合,教育机构应充分整合专业和校内资源,为妇产康复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专业导师与实习基地:与专业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吸引专业导师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行业洞察,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教学团队建设:建立由医学专家、临床医生和康复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保证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践项目合作:与专业界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妇产康复项目,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3 产教融合视域下妇产康复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阶段

3.1 产学合作项目策划:设计合作项目,确保与专业紧密结合

在实践探索阶段,产学合作项目的策划是妇产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与专业界的深度合作,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素养。①产学合作项目的策划是妇产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与专业界的深度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素养。策划阶段需要教育机构与专业界共同确定项目的主题与内容,确保合作项目紧密契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提供学生有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实践机会。②确定产学合作项目的周期与目标至关重要。合作项目的周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专业的需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9-12]。

3.2 实习与实训: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

①教育机构与专业界共同确定实习与实训的内容和安排。根据妇产康复领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医院、康复机构或实训中心作为实践场所,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患者和妇产康复实践情况。②教育机构将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医院或康复机构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实际的产前检查、产后护理、康复干预等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逐渐熟悉妇产康复的流程和工作内容,增强对实践操作的熟练度。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育机构还将安排实训环节。学生将参与模拟操作和实验练习,使用妇产康复设备进行盆底康复、产后体操等实践训练。导师将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技能,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13]。

3.3 专业导师指导: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践与项目

①专业导师将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与教育机构共同制订实践指导方案和项目目标[14]。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践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②专业导师将带领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妇产康复项目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专业领域的工作和挑战。专业导师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传授实践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15]。

4 产教融合视域下妇产康复人才培养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4.1 学生评估: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方法

实践实习评估:对学生在实习与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专业导师将参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估: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成绩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通过以上评估方法,教育机构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专业需求。

4.2 课程评估:收集学生和专业导师的反馈意见

任务是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确保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一致。针对妇产康复领域,这涵盖了孕产妇护理、康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制订多样化的评估工具,从考试到实际操作,全面度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4.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持续改进

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持续改进是妇产康复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紧密关注课程评估结果能够深入了解教学的优势和改进之处。这些评估结果提供了有力的反馈,使我们能够调整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无论是更新课程内容以跟上领域的最新发展,还是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持续改进都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妇产康复人才在行业中具备竞争力。不断反思、调整和提升的循环,将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朝着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

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教育界和专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妇产康复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只有通过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妇产康复人才,为妇产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妇产产教导师
妇产维新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V eraW an g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导师榜
妇产康复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