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五融全覆盖”的药物化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2023-02-01 18:22宗杨董月辉王芝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青蒿素药学育人

宗杨,董月辉,王芝春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1]。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学习融合是今后高校思政教育的潮流和趋势[2]。

药学服务人才作为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与日俱增[3]。职业教育中的药学专业担负着为药品全产业链各岗位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桥梁和纽带。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药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和各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生产、检验、储存养护和用药指导等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因此在本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达到辐射性更广泛、渗透性更持久的育人作用。

1 建设目标

根据课程的定位和性质,我们确立了本门课程的建设目标。在于深入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充分体现其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等。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使理想信念、职业素养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入行[4]。

2 建设内容

本门课程学习内容中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皆以人体生命科学作为基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1],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在学习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重新梳理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构建了以一条主线引路,五大元素融合的“一线五融全覆盖”的《药物化学》课程思政体系。

一条主线—立德树人。《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5]。药学专业的两端分别是生命科学和化学科学,从业人员担负着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使用安全的职责。中国自古至今许多药铺门口有对联曰:“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时刻警醒药学从业者的初心。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不和谐的新闻一次次刺痛大众的心,从“毒胶囊”事件到“问题疫苗”,虽罪魁祸首均已伏法,但其对社会公信力和行业信任度的伤害却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消除。

随着2022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药品生产、销售一线需要大批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以药品零售行业为例,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实体药店网点数量超过了560 万,笔者所在的济南护理职业学院药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超过60%的毕业生将药品零售企业作为求职的第一选择,需求与供应的契合,意味着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立即下沉到街道、社区、门诊等从事药品的销售和用药指导,其所销售药品的质量,用药指导的专业性,对购买者的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因此药学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高尚品德。只有时时心存敬畏,才能事事行有所止[6]。在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深入挖掘药学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专业课程的知识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深度融合[7],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本门课程的思政主线。

五大亮点融合。为了使立德树人的主线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结合医药行业特殊性、科学研究重要性、职业教育独特性、爱国教育必要性等,提炼出包含仁爱担当、严谨求实、工匠精神、开拓创新和家国情怀的五大思政亮点,实现了一条主线引路,五大元素并融。

仁爱担当是药学工作者的必备基本素质。唯有心怀大爱,感怀病患之痛苦,才能够在本职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拒绝利益诱惑,同时医药行业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从业者需始终抱有为人类生命健康而努力的使命担当。严谨求实是一切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石。《药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实一体课程,学科的奠基与发展都是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实验的基础上互为验证,通过实践丰富理论体系,依靠理论指导新药研发的实际,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新时代背景下,亟需培养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最根本、最精髓的便是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培育[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模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训过程中,从学生穿戴隔离衣帽到玻璃仪器的洗涤整理等,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养成。医药产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创新药物研发则是支撑医药产业发展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关键所在[9]。引领学生将药物创新的思维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脚踏实地的同时不忘仰望星空。每一位药学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研发和追逐新药的梦想,培养具有“新药梦”的一流药学人才是国家推进新药研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药学院校的重要使命[10],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胸怀家国,将个人发展的“新药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相结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为了进一步实现一线五融的全覆盖,我们重新梳理药物化学两百多个典型药物,将每一药物作为最后发力和落脚的重点,通过每一个药物的研发历程、生产优化、应用案例等多个维度充分体现五大亮点,同时借助影视作品、网络论坛、科研论文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小组讨论、在线投票、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每一个药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在讲到解热镇痛药模块时,借助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社区居民发烧时对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更好地回馈社会。通过共同分析这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成制备、临床应用等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教材、教参和课件为基本教学资源、用学生身边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学生熟悉的视频平台突破师生沟通障碍,同时借助云班课的在线投票和课堂讨论,使本门课程的育人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真正做到品德、知识、技能三维共育,达到课程启智、思政铸魂、立德树人的效果。

3 教学实施案例

在讲授合成抗感染药物青蒿素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引入以时间为轴,讲述了从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鼠疫到疟疾,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导向没有变,以坚持科学精准、务实高效的策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抗疫攻坚战,在一个个略过的传染病和熟悉的面孔中,家国情怀引发师生强烈共鸣。

在药物的研究和发现阶段,通过在线课堂提前布置任务,通过论坛、影视作品、文献等资料,对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心路历程有了初步了解:屠呦呦查阅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一般中药材采用的是煎煮法来熬制中药,而青蒿用的是浸泡、绞汁。学生较容易想到,此举目的是避免水煎的高温会破坏青蒿的疗效。教学课件展示,屠呦呦团队尝试使用低沸点溶剂乙醚提取青蒿,第191 次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有效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醚中干(青蒿素之雏形),即“乙醚浸提、中性部分、低温干燥”之简称,并顺利解决青蒿提取物中的不良反应问题[11]。动物实验抑制率均达100%且趋于稳定,随后身为组长的屠呦呦以身试药,进一步证实了青蒿素提取物的安全性。此过程中通过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仁爱担当的献身精神。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教学展示,综合运用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且不留痕迹地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融入其中。青蒿素是含有15 个碳原子的萜类天然产物,酯基和过氧基两个官能团决定了青蒿素的化学性质,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根据有机化学的基础,较容易得出酯基有水解性,异羟肟酸铁反应可以证实酯基的存在;过氧基有氧化性,碘指示剂可以证实它的存在。之后通过实验视频得以验证,经过设问、探索、验证三个环节,学生不仅掌握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深刻理解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科学研究尤其需要严谨和认真。

课后拓展部分为青蒿素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分析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一直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难点,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同时具备较好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解决该难点时,通过展示临床数据和资料,揭示青蒿素并非是一个完美的药物:其水溶性差,难以制成注射剂;口服活性低;杀虫不彻底,复燃率高。面对今后的抉择,学生与当时的科学家们实现了共情,当穿越时空的几代人作出相同的选择,那就是永不言弃。科学家们对其结构改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合成了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等衍生物,并进行了药效筛选[12],并最终得到蒿甲醚和青蒿琥酯,抗疟作用均强于青蒿素。边思考、边改造、边验证,其中贯穿始终的严谨求实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决策层层深入,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 思考

我们构建了一线五融全覆盖的药物化学课程思政体系,以点成线,点线成面,覆盖广泛,渗透深入。使得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满足学科特点、职业育人和课程改革需求。

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应实现对课程思政各要素的系统关注,并凸显以下特征:课程注重建设性、教学注重形成性、学生注重发展性[13]。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测评,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考核方式。首先是打破了时空限制,采用校内与校外、知识与技能、岗位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药物化学》的学习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理论和实践教学均会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开展,我们特别提高了校外实践考核的比重,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提高校外师傅的评价占比,注重考查学生在岗位的综合表现等,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客户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丰富和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在校内的理论-技能-综合三级考核中,将思政考核作为决定性关卡。学生如果在理论课堂上出现迟到早退、扰乱秩序、污言秽语影响教学等行为或者在实训室内出现未规范穿戴隔离衣帽、不参与小组活动、仪器不归位等行为,均将其纳入劝返系统,不能正常参加阶段性考核,需要由任课教师与其经谈心辅导后重新考核。实现贯穿全程,德智结合,理实并重的综合性评价。

但还应该看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仍需要完善很多方面。①需要进一步探索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化。药学课程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十分丰富,并且有共通性,但是目前并未系统地呈现。依托本门课程建设,精巧抓取更多更好的思政素材形成本门课程的素材库,服务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辐射带动其他专业课程,通过教学比赛、双高建设等各种途径对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不断地补充、持续地更新和进一步完善,同时适时恰当引入,精彩呈现,盐溶于水般地融入教学过程;②需要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增值评价标准。增值评价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思政育人的成果,即学生在“三观”形成、品格塑造、职业素质养成和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成果,同时也要评价思政元素对促进其专业认知和技能培养的作用[14]。一堂好课,往往能激发师生更多的思考。在青蒿素的讲授过程中,课程设计之初是以家国情怀引领的五大元素的有机融入,通过课后测评和在线课堂投票,教学目标已经初步达成。但随着教师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很多同学就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利用的问题谈到绿色化学理念;通过思考屠呦呦与爱人和子女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平衡家庭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平衡;有很多同学对中医药文化产生强烈学习兴趣,对目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多个人的思考,这是教学设计之初未曾想到的,如何将这些增值目标量化,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思政教育是所有课程和授课教师应承担的基本责任,要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式”地植入到所有课程中,让所有课程都能上出思政味。思政教育的实施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让道德育人达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目的,以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彰显育人价值[15-17]。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和艰巨的工程,需要各门课程教师齐心协力,聚焦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情感体验,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顺利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真正实现行知合一[16]。只有疏通堵点、治好痛点和攻克难点,以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充分发挥药学职业教育育人作用,把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青蒿素药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