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在儿童住院治疗中的作用与发展

2023-02-01 18:22刘睿凯刘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住院

刘睿凯,刘春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患者因疾病突然脱离日常生活环境,进入陌生、压抑的医院环境,易产生各类负面情绪,这在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儿童群体中尤为常见。消极心理不仅影响患儿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今后的社会功能[1]。社会工作作为协助个人、团体、组织发挥潜能,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的专业,在医疗领域起到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改善环境、疏导心理障碍的作用。国家日益重视医务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中明确指出将“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作为五项医院制度之一,由医务社工提供生活、心理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医务社会工作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考核指标[2]。对医务社工为患儿提供的服务加以探讨,在分析社工介入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帮助患儿改善就医体验提供意见、减少抵触情绪、提高治疗效果,这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努力方向。

1 儿童住院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1 就医诱发儿童心理危机

医疗过程带来的生理不适容易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对于人格尚未健全的儿童群体来说,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相较成人更易形成医疗恐惧、情绪障碍。心理层面的不适会导致患儿的各种变化:社会能力上,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社交退缩、内向、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方式上,患儿可能出现诸如小动作增多、躯体化、冲动易怒等反常性行为。心理危机不仅影响患儿治疗效果,而且不利于患儿疾病预后甚至今后人格发展[1]。

1.2 儿童医疗环境适配不足

在医疗环境构建过程中,针对儿童群体的环境适配问题往往易被忽略,儿童病房区域的建设应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即环境创设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正向发展的需要。适宜环境的创设不仅要在物质上合乎儿童的需要,也兼具着精神支持的双重任务[3]。医院应对儿童病房等相关区域进行适龄化改造,缓解医院急促、压抑的氛围,提供诸如“娱乐角”“病房学校”等服务,基于个别化原则满足患儿的个性化需求,缓解儿童就医恐惧。

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患者群体必要性

2.1 医学人文建设的必要

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富含社会科学底色的学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我国医疗服务中人文关怀服务建设。医务社工在帮助患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协同医疗团队为其提供人文关怀性质的医疗服务,为患儿提供诸如情感疏导、医患沟通、朋辈支持等服务,建造“有温度”的儿童病房,弘扬医疗机构的人文精神,是医疗机构中医学人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儿童医疗问题增多的需要

调查统计发现,近2%~4%的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并需要住院治疗[4],以国家统计局2021 年共统计2.5 亿<14 岁儿童为准,全国约500 万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并需要住院治疗。此外,我国儿童重疾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恶性肿瘤等重疾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住院患儿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医护团队无精力解决患儿群体住院过程中愈发增多的生活及心理问题。此外,疾病治疗可能给患儿家庭带来一定经济压力,这都需要医务社工的介入和支持。

2.3 儿童身心特征的需要

由于身心发育不健全,缺乏正确认知事物的能力,患儿难以理解医疗行为的意义,而将注意力聚焦于医疗行为带来的生理不适,这会使患儿产生医疗恐惧,进而抵触医疗团队。针对儿童的医疗服务需要融合人文关怀,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医务社工介入住院患儿,协助解决其住院期间的生活难题,帮助患儿形成对医疗行为的理性信念,鼓励患儿接受医疗服务,缓解其就医抵触心理,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3 医务社工介入住院患儿作用

3.1 构建医患纽带,促进医患交流

医务社工是作为医疗团队一分子,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使疾病早日痊愈、使患者达到身心平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职业[5],同时也起到构建患儿和医护人员间沟通桥梁的作用,有助于医患把握彼此状况。

3.1.1 促进良性沟通 医务社工协助患儿与医疗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建立良性沟通关系。对于医疗团队,医务社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儿信息,在精准把握患儿社会状况和身心状态的基础上,与患儿的监护人进行有效沟通。对于患儿及其家属,医务社工帮助其认识医疗团队的其他成员及其具体职责和分工,减小医疗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同时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6]。

3.1.2 动态关注患儿 医务社工通过主动沟通,多维度收集患儿的社会状况和身心状态,并将收集的信息实时与医护人员分享交流,结合医护意见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关怀服务,例如支持患儿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等。此外,医务社工利用所掌握的最新信息为医疗团队的治疗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到医疗团队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动态调整治疗策略。

3.2 助力环境适配,提升照顾水平

医务社工缜密观察患儿住院实时状况,及时倾听并协助解决患儿和家长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多方联动,实现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配合的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在照顾过程中帮助患儿适应医疗环境、摆脱医疗恐惧、提升患儿的抗逆力水平及其家庭的照顾能力[7]。

3.2.1 开展活动,温馨儿童就医环境 医务社工针对儿童身心特征组织一系列小组活动,号召患儿参与其中,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结交朋友,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减少其住院期间的孤独感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抵触情绪,激发患儿群体热情。

从活动内容上来看,医务社工在医院针对儿童群体开展的活动主要包含游戏服务、教学服务。游戏本身有减轻医疗手段带来的生理不适的效用[8],对趣味性活动抱有兴趣也是儿童群体普遍的特征[9]。社工通过趣味性活动,减轻患儿在住院过程中因输液、手术等治疗方式对患儿造成的心理恐惧,提高患儿的就医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0],同时起到丰富患儿住院生活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患儿扮演医生和患者,可以使其理解医疗行为的意义,从而克服对医疗行为的恐惧[11]。教学服务则通过开展病房学校等活动,在医院内为儿童提供成长教育服务,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科普常识、开展主题教育、学习生活技能、开展知识教学等。教学服务旨在让患儿群体住院期间不与同龄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脱节,并寻求朋辈支持。

3.2.2 科普知识,赋能家长科学照顾 患儿看护过程应以患儿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多维度的护理照护[7],家庭照护不可或缺,社工有必要为患儿家长提供支持性服务。医务社工在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与医护人员达成合作关系,通过“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患儿家长科普关于儿童的护理知识,针对不同患儿、不同疾病提供个别化的康复方式和照顾建议,提升患儿家长的亲职教育能力。家长对患儿疾病的不确定感会降低家长的应对能力和看护能力[12],医务社工主动收集家长的各类疑惑,在沟通会上进行解答,降低家长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缓解家长因患儿疾病所带来的精神焦虑,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为患儿提供科学的看护服务。

3.3 整合多方资源,链接社会支持

患儿住院治疗避免不了一定开支,我国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帮助人民群众节省了大笔医疗开支,但身患疑难杂症的患儿家庭仍需要一些额外的社会支持。社工通过摸查患儿家庭状况及患病详情,将经济困难、疾病特殊的患儿家庭信息进行登记,与社会组织联动,寻求资源更先进的医疗机构的支持,必要时通过媒体对特殊患儿进行报道,号召更大范围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关注。此外,医务社工开展的各类活动、项目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周边资源[13],医务社工在调动医院医护资源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工活动。

4 医务社工介入住院患儿工作的建议

4.1 推进病房适龄化改造,构建儿童友好环境

医务社工在医院内针对儿童群体开展的诸多活动打造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医疗氛围,但医院内的硬件设施仍需进一步适配。医务社工应倡导儿童病房等区域的环境创设遵循发展适宜性原则,使其丰富患儿住院生活、缓解就医抵触。医务社工应继续开展诸如“游戏角”“病房学校”等相关小组活动走进患儿的内心世界,并在患儿活动区域设置诸如玩具、书籍等契合活动的硬件设施,给予患儿身心社灵的“全人护理”,构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14]。

在日常工作当中,医务社工应对患儿住院期间的身心状况、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对阻碍患儿社会适应的医院环境进行针对性改造,同时观察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不足之处及时补充。

4.2 紧抓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专业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目前仅有中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设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行业缺乏“专才”。

在医务社工制度的进一步建设过程中,要紧抓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各大高校要提供学生前往医院进行实习工作的机会,也要邀请资深医务社工在高校进行实务分享,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人才接触医务社会工作事业。同时要鼓励医务社工与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医疗机构邀请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增强人文关怀技能的培训,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在实务过程中丰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内涵。

4.3 健全医务社工职称考核体系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主要以医院聘任制和服务购买制为主,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劣。聘任制下医务社工作为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方便对患儿整个住院过程进行全方面介入,但其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多为有期限的线性服务,服务的长期效果难以保障。对此,医务社工亟须制订架构明确的考核、评估和管理标准,将各项工作的完成指标进行绩效量化考核,督促聘任制社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社会工作机构对服务后回访工作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应明确医务社工的晋升和发展前景,建立与护理、药学等专业同等配套的职称政策,进而规范整个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形成医务社工专业化工作的平台,吸纳更多社会工作人才投入到医务社会工作事业当中[15]。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务社会工作介入住院患儿的住院生活,在帮助患儿提升抗逆力、适应医疗环境以及提升家庭照顾水平等领域发挥正向作用,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消极情绪,保障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医疗机构应重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事业中的作用,推进医务社工制度在医疗机构中不断完善,发挥医务社工作用,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疗团队,助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住院
妈妈住院了
青春社工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社工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