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阅读饥饿感

2023-02-02 11:36马连珍
家长 2023年31期
关键词:饥饿感学业习惯

马连珍

如今,“大语文”观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深深地意识到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阅读作为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自然在语文学习中备受关注。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身体成长,与此同时,精神与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书籍就是心灵的营养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目前看来,虽然家长与教师都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耗费了不少心血与努力,但是效果依然平平,阅读对孩子而言更像是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个习惯与爱好。在这种消极与抵触的情绪中,孩子又怎么会真心喜欢阅读,从书中收获智慧与能量呢?我们需要做的从来不是强迫孩子进行阅读,而是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将阅读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像需要吃饭、睡觉一样需要阅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精神饥饿感”。

当阅读培养遇上学业繁忙

“再美好详细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一位三年级男生的母亲无奈地说。原来,这位母亲是一位书迷,在她的成长与生活中多次切身感受到了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于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这位母亲就暗下决心:我要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小书虫”。然而,梦想很美满,现实却难以顺遂人愿。尽管这位妈妈从孩子牙牙学语时起就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更倾注了很多心血进行亲子共读,甚至每天都给孩子布置阅读计划,可是孩子升入三年级后,由于数学学科难度增加,英语学习复杂性凸显,孩子学习较为吃力,就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课业上。这位妈妈心疼孩子,又担心晚睡会耽误孩子的睡眠,阅读计划只能一再推迟,并最终搁浅。

阅读培养遇上学业繁忙,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难题,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有所取舍,舍阅读顾学业。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本质上还是因为孩子没有将阅读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将其视为一项额外的“课后作业”,因此舍弃阅读时间,孩子往往会很开心。这样的教育背离了阅读培养的初衷,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实际上,很多孩子即使学业再忙也会抽出时间看电视、玩手机,说明这些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喜欢做的事情,那为什么孩子不能抽出时间去阅读呢?主要是因为阅读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够,他们并没有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爱好,没有从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阅读与学业从来不冲突。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孩子在阅读方面的“精神饥饿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还需要认识到,阅读并不会耽误学习,实际上,阅读是孩子未来发展的“能量补充站”。喜欢阅读的孩子比起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有更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即使孩子成绩不好,可如果他热爱阅读,那么他们的未来依然充满着未知的希望。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罗尔德·达尔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优秀作品,然而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机缘巧合下,他走进了阅读的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能量,它应该成为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作为家长的我们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切莫用强迫的方式熄灭孩子心中的阅读之火。

培养阅读“精神饥饿感”从小抓起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左右脑两个区域是共同运行的,而长大后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所以成年人在阅读中,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与此同时,科学家通过研究与分析,认为孩子阅读技巧的形成与父母是否在其5岁之前经常讲故事有关系。不仅如此,14 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与影响。具体而言,孩子长大以后,是在运用14 岁以前阅读的内容、收获的情感以及从书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建设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格外重要,中小学阶段是“精神饥饿感”养成的黄金期。

通常培养孩子形成阅读习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强制:这种教育方式最为普遍,很多家长与教师都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驯化”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通过重复阅读行为、执行阅读任务等方式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的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甚至会让孩子滋生反叛心理,从结果上看或许是好的,但实质上却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二种方法是暗示,这种方式并不常见,甚至不被教师与家长认可。暗示法相比强制法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虽然见效缓慢,但是一旦见效孩子便能够终身受益。暗示法强调放养,致力于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养成习惯,并将这一习惯延续一生,成就一生。

想要通过暗示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这样做。首先,家长不要强制孩子阅读,而要循序渐进地让阅读走入孩子的生活。一开始,家长可以选择一本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且孩子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在最初阶段应该呈现出家长读、孩子听的状态,在聆听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安安静静地坐着,也可以玩玩具,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并不枯燥乏味,更不是学习生活的另一种负担。有趣的情节能够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后续情节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最终实现家长读、孩子听的主动阅读状态。其次,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在14 岁之前,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习惯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因此与其一遍遍地和孩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倒不如自己做个示范,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最后,要让阅读活动具有随意性。有些家长喜欢将阅读时间固定在睡前,还有些家长喜欢将阅读作为一种任务或惩罚措施,这样的做法其实都不可取,阅读应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生,家长需要做的应该是保证孩子的身边随时有书等待翻阅。比如,在床头放几本书,在游戏角放几本书,在车里放几本书,甚至洗手间都可以放书……这些书对孩子而言不是任务,不是负担,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始终静待翻阅。

教育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给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了让孩子顺应当前的语文学科改革,也是为了柔软孩子的内心、燃起孩子的行动力。课本不会教孩子如何面对友谊、自我、梦想与挫折,家庭也很少谈及情感教育,但是这些人生路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都能在阅读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饥饿感学业习惯
艰苦的学业
上课好习惯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养生恪守“十不过”
不饿时吃饭 血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