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DSA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2例报告

2023-02-04 07:12王嘉玮袁即山章洪喜唐品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假体入路股骨颈

王嘉玮 袁即山 章洪喜 唐品恺 谢 军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12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随着关节外科快速康复理论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逐步朝着微创方向发展。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有多种入路,常见的有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 (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我院结合直接上方入路(DSA)和SuperPATH入路提出了改良的后方直接上关节囊入路(CH-DSA)。CH-DSA入路是对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一项改进,是结合SuperPATH入路和DSA入路的一种适合国情的全新手术入路,相比传统后外切口入路,CH-DSA入路仅仅切断梨状肌,保留了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保留了大部分外旋肌群[1]。借鉴SuperPATH入路采用一对微创拉钩保护下原位截骨[2],避免对肌肉的过度牵拉和减少对周围软组织损伤。采用颈对头复位的方法解决了微创入路复位困难的问题。我们近期对2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实施了CH-DSA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现予以报道并就CH-DSA入路技术的特点和疗效问题做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情况 患者1:女性,95岁,跌倒致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d入院。查体:右下肢外旋短缩畸形,外旋约40°,患肢较健侧缩短约2cm,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压痛,右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右髋部因疼痛拒动。髋关节X线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根据X线,患者股骨颈骨折分型为Graden Ⅲ型,患者术前Harris 评分34分,VAS评分5分,患者除高龄外,还患有脑萎缩以及肺部慢性感染。患者2:男性,96岁,跌倒致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h入院。查体:右髋关节肿胀明显,右下肢外旋短缩畸形约0.5cm。右髋外侧叩击痛阳性,右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根据X线,患者股骨颈骨折分型为Graden Ⅲ型,查髋关节X线示:右侧股骨颈骨折。Harris评分32分,VAS评分4分。患者除高龄外,还患有高血压以及阿尔茨海默病。

1.2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常规查血尿常规、血沉、生化、血气等,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动脉血气、下肢深静脉彩超、头颅CT等术前检查,请内科会诊,排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并拍摄双髋正位以及患髋侧位片,髋部CT及三维重建、骨密度检查,评估患者股骨近端骨量以及骨质疏松程度。使用计算机术前规划软件进行术前规划(见图1),预估最佳假体型号和最佳截骨平面。术前 1d嘱患者清洁患肢,术前30min静滴头孢呋辛1.5g以及氨甲环酸0.5g。

图1 术前规划假体型号和截骨平面

1.3 手术方式 两位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脑萎缩严重、心肺功能差,考虑到全麻对老年人脑部、肺部功能影响较大,所以均请麻醉科会诊,决定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前提前打开控温毯,调节手术室内温度保持温暖防止患者受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见图2),使用碘伏清洁患肢,爱尔碘消毒皮肤,无菌铺单。使用无菌记号笔标记股骨大转子轮廓,切口起自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偏后约1cm处,平行于股骨延长线向近端延伸,长度大约8cm(见图3)。手术开始,切开皮肤、皮下,钝性分开臀大肌,从臀中肌和梨状肌间隙进入(见图4)。于大转子上缘的止点处切断梨状肌,暴露关节囊。T型或L型切开上关节囊,显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两只微创窄型拉钩分别放置在股骨颈两侧保护周围软组织,按照术前规划使用摆锯安装窄锯片截骨,股骨距保留约1cm,取头器或电钻安装螺纹针完整取出股骨头。更换一只深部自动拉钩进行显露,使用箱式骨刀于梨状窝处开槽,探针测试髓腔方向,从01号髓腔锉开始扩髓,直至髓腔阻力较大。在髋臼窝内先置入双动股骨头试模,然后在髓腔挫上安装股骨颈试模,采用颈对头方式复位。测试髋关节各方向稳定性和松紧度,以确定是否使用加长股骨头或缩短的股骨头调节(见图5)。测试后,取出试模,先放入双动型股骨头,然后压配法置入生物型股骨柄,再次颈对头方式复位。再次测试人工关节在屈曲内收内旋等各方向活动均稳定不脱位。生理盐水冲洗后,2-0可吸收缝线缝合关节囊和皮下组织,倒刺线缝合皮内关闭切口。关节内灌注0.5g氨甲环酸预防术后出血,未放置引流管。两位患者术中出血分别为95ml、105ml。

图2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患髋内收内旋

图3 术前规划切口

图4 采取臀中肌和梨状肌间隙进入

图5 颈对头复位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h内常规使用头孢呋辛静滴预防感染,利伐沙班片每日10mg口服直至术后35d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血生化以及拍摄双髋正位片和患髋侧位片(见图6)。两位患者均在术后12h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并且术后第2天允许使用坐便器,允许坐沙发,允许侧卧,无需限制患者体位。2例患者均恢复顺利,术后第4天予以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2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患髋无明显疼痛、活动受限,复查骨盆正侧位片显示压配型假体骨长入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图6 骨盆前后位评估手术效果

2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超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有多种入路,一般分为传统入路和微创入路两类。微创入路主要有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上方入路(DSA)、SuperPATH入路等。此次报告的是我院改良的后方上关节囊微创入路(CH-DSA),微创入路通常选择从肌肉间隙进入,相比传统后外侧大切口入路,保留了大部分外旋肌群,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早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术后不容易脱位,不用限制患者体位,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同时手术创伤更小,可以进一步扩大高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与其他微创入路相比,以应用广泛的DAA入路和SuperPATH入路为例。DAA入路显露股骨困难,在手术中难免对股骨和软组织过度牵拉,容易导致术后切口渗液[4]、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以及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大转子和股骨距骨折,严重者假体从股骨近端穿出。这些均为DAA入路的独有并发症。此外,由于前方的解剖结构较复杂,DAA入路不适合过于肥胖或肌肉强壮的患者,一旦手术困难,或者出现并发症,难以延长切口,可能要术中重新更换其他入路[5]。SuperPATH入路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群,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部分患者不需助行器辅助术后即可下地行走。但是SuperPATH入路需要专用的手术器械和假体,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而且切口视野较差,需要佩戴头灯照明,需要手术团队的配合[6]。本文报道的CH-DSA入路相比其他微创入路具有以下优势:(1)不需要专用的手术器械和专用假体(例如短柄假体或短颈假体),国内外的大多数假体均可使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2)CH-DSA入路容易扩展,当假体置入困难或患者一般情况差需要缩短手术时间时,可延长切口转变为传统后外侧入路。(3)由于不需要专用的假体和器械,以及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缓解了医院的床位压力,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4)习惯后外侧传统入路的医师更易掌握该术式,学习曲线平缓。(5)不易发生股骨近端骨折、损伤神经以及切口渗液,并发症更少。(6)手术视野显露清晰,可适用于肥胖或肌肉发达患者,不易发生假体放置位置错误等问题。

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已对300余例患者施行CH-DSA入路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表明,该入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尤其对于9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该入路也取得了成功。

猜你喜欢
假体入路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