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设计

2023-02-04 13:36汪永鑫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素养活动

摘 要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层面。地理实践力要素支撑包括地理课标、地理教材、乡土地理与校本课程、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包括精心设计实验、悉心组织考察、用心策划调查和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可以从师生共同商议、学校统一规定和学生自发提出等方面进行,实施阶段大致分为准备、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评价反思与宣传推广四个阶段。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2-0069-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定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四个核心素养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1]。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武汉中学地理教研组与武昌区地理學科基地、武汉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过去三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并有效地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取得了综合社会效益。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它的内涵由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层面组成[2]。

(一) 知识层面

知识层面即在地理实践中必须具备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可操作的实践知识。例如,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大小的度量,太阳高度与日影的方向以及长度的关系;如何测量影长,如何利用杆长与影长计算太阳高度等,这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基础。

(二) 技能层面

技能层面是地理实践力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例如,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标记日影长度,记载不同时段的日影长度,并绘制日影顶端轨迹。此外,学生还需要在户外和野外拍照、录像,采访记录等,这是地理实践力的外在表现。

(三) 素养层面

素养层面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创造力等。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培养展现执行力和意志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展示成果的创造力。这些素养的培养是地理实践力的最高要求与终极目标。

当学生达到了地理实践力的这三个层面的要求时,他们就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素支撑

地理实践力要素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 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地理实践力的总体要求,并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指导。地理课标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为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基础。

(二) 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知识铺垫和探究的起点。通过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相关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性内容和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

(三) 乡土地理与校本课程

乡土地理和校本课程是地理实践力活动的重要素材和资源。乡土地理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问题,校本课程则结合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热点,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地理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实践力的价值引领。通过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五)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地理实践力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认知,学生可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区域认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和分析区域,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六)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实践力的思维过程。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需要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和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各种地理要素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对地理环境的全面理解。

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地理实践力既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 精心设计实验,转化地理教学内容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将地理教学内容转化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的原理和规律。[3]例如,可以设计密封透明盒子,借助冰块、蜡烛等来演示冷热不均产生热力环流;又如,用覆盖油膜的水槽,使用电吹风,来演示风吹水动,风常吹,水常动,即风海流的成因。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悉心组织考察,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

组织地理考察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环境,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例如,在世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到天兴洲和武昌沙湖进行湿地考察,让他们探讨湿地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的关系,以及湿地与城市交通、居民休憩等的联系。通过考察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测和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三) 用心策划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策划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武昌粮道街是网红美食街,但超高的人流量也使粮道街的交通不堪重负。2023年,武汉市区交通科研部门,现场调研,提出粮道街、胭脂路、昙华林“单行线”三种方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此时学校地理教学正好在学习“城市交通如何疏堵”的内容。利用这个契机,我们策划“如何实现粮道街绿色交通”的调查方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分析城市交通环境,了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调查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主题的设置

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提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师生共同商议、学校统一规定和学生自发提出。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来源可以归结为观察自然现象、关注社会热点和师生身边事物。多年来,武汉中学地理教研组开展了大量的地理兴趣活动,并逐步将其系统化为地理研究性主题学习。

在自然地理方面,可以进行以下活动:观察九月的星空,记录月相的变化,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角;观察云的形态,预测天气变化,记录一次暖锋过境或者冷锋过境;观察长江武汉大桥段水位的季节变化,观察河流的凹岸和凸岸等。

在人文地理方面,可以进行以下活动:调查自己家庭三代的户籍变化,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调查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了解城乡差距;研究大型商场不同楼层垂直布局的规律;分析家到学校的交通堵点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等。

(二)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的实施

依据实验、考察和调查的实际需要,大致将每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见表1),即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评价反思与宣传推广阶段。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的“四新”时代,地理教学面临着如何实现“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的挑战。[4]落实“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将继续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充实地理课程的内容,让地理课从教室走向室外、走向校外,走向更加广阔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之中。

(汪永鑫,武汉中学,武汉 430060)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4.

[2] 朱時林.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几点认识[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4):3.

[3] 黄惠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探索——以模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18(8):27-28.

[4] 刘昌荣,侯毅玲,李屏,等.探究式教学助课堂提质增效——长沙市教科院刘玉岳团队“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探索[N].中国教育报.2022-08-26(3).

猜你喜欢
研究性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