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2-04 07:31聂小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9期
关键词:植树桂花课文

聂小静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要求:“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同时,在“总目标”中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在此,筆者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非常好动,对于新奇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教师只有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创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创建一个有趣的阅读氛围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等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喜欢图片和色彩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创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荷叶的图片,通过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播放夏天夜里萤火虫飞来飞去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夏夜的美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寻找荷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情感。只有这样,学生在回到课堂之后,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想象,做到真正的有感情朗读课文。又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题目中的“借”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借”呢?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能够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创设不同的阅读教学情境,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迫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会更加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丰富阅读教学的方法

文章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长短不一。阅读不同的文章应当采用相对应的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根据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对于生动细腻,用词优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对于蕴含知识,信息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长篇牍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工具,阅读能力强的人的更容易通过阅读获得知识,领悟道理。为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带给学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读出邓爷爷植树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可以学习邓爷爷认真做事的精神以及明白植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阅读教学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都分享一下自己对植树的看法、植树的经历、植树的经验等,使得阅读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和有用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时,并不能直接将如何阅读的方法直接塞给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学环节中慢慢的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实践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课文设计针对性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学习探究中领悟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人物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从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闰土的语言以及闰土的动作,学生在寻找这些句子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闰土的人物特点,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也掌握了在人物描写的文章中如何找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环节中,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

三、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理解内容,赏析精彩片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实现这些要求,靠教师的硬性灌输于事无补,语言的优美,描写的方法的体会,老师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被动“仓储”,剥夺自主欣赏、感悟的权利和机会,我们应该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边读边画出最精彩的句子,再交流、畅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说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样的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感受力的提高。《桂花雨》的教学,对于桂花之“香”的欣赏、摇桂花树的快乐、“桂花雨”的飘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我想说”的活动,说出飘落的桂花的描写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自由体诗“我想说”的活动,促使学生想象桂花雨的特征,“走进”桂花雨中,感受桂花雨的“赐予”,陶醉在桂花雨中,也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猜你喜欢
植树桂花课文
桂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做桂花糕
背课文的小偷
植树鸟的来信
桂花蒸
打桂花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