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经验
——以新疆巴州为例*

2023-02-05 18:19晁晶晶程梦缘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巴州民族团结共同体

陈 玲 晁晶晶 程梦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①时隔三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④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党委、政府认真学习领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理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巴州这样一个拥有八县一市、众多历史遗迹和著名人文景观以及多民族生活的大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经验。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近年来,关于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新疆”为主题进行搜索,自2013年至今,共显示学术期刊论文4991篇、博士学位论文414篇、硕士学位论文2221篇、会议报道80篇、报纸文章162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涉及的关键词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等,学者们主要聚焦于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

(一)在理论阐释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应着眼于实现中国梦的客观实践

马伟华、张亦驰从历史记忆的视角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屯垦戍边历史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特殊价值,屯垦戍边记忆因其承载的厚重历史底蕴与丰富意义体系,能够成为历史事件中最简明有力的证据,唤起并强化人们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建设历史的认知,从而加深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建设历史的理解与认同。”⑦狄鸿旭从高校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职责出发,指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构成,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高校党委所担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要职责,这也决定了这一教育应贯穿于高校党建、思政教育以及日常教学和管理全过程。”⑧张善鑫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公民的共同体,是将各个民族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将这一问题的认知高度一体化。”⑨

(二)在实践路径方面,研究认为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强调一体化对维持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胡炯梅、陈燕燕以和田地区实施的“我把国家通用语带回家”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效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策略,以此增强“五个认同。”⑩金芮、甘桂琴以新疆地区为例探究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分析概括了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进而总结了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价值。王平、李树侠总结了喀什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概括了喀什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价值。

目前,学者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研究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但研究新疆某一地区是如何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开展了怎样的实践以及形成了什么样的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还不充分。本文以新疆巴州为例,分析概括巴州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经验,力求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巴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46个民族,巴州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丝路山水同根同心·壮美巴州同梦同行”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凝心铸魂。

(一)坚持共同富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巴州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实施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八大行动”,用发展成效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1.农业增效促发展

巴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棉花、工业番茄、色素辣椒、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产量质量提升,让各族群众在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牢不可破的经济共同体。

2.工业强州促就业

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巴州“七大战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优惠政策,提升产业承载平台影响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少数民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众就业渠道显著拓宽。

3.商贸流通促交往

统筹发展公铁联运、网络货运、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一小时”商贸圈、“一刻钟”生活圈初步形成,具有巴州本土民族特色的库尔勒香梨、尉犁县羊肉、博斯腾湖草鱼、巴音布鲁克蘑菇、轮台县白杏、焉耆糕点等在全疆乃至国内其他省市生活超市都是供不应求的“明星产品”。

4.文旅发展促交流

巴州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州,围绕“丝路山水、壮美巴州”形象定位,打造了“秘境楼兰”“塞外明珠·山水梨城”“古西海·金博湖”“梦中草原·骏马天堂·天鹅故乡·东归故里”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5.乡村振兴促团结

巴州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8个贫困村按期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实现,贫困发生率在全疆率先动态清零。每个乡村都涌现出群众致富带头人,“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俨然成为巴州乡村振兴促团结的生动写照。

6.新型城镇化促交融

通过老旧小区拆旧建新、拆小建大,整合出各族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族居民有了“精神加油站”,基层群众工作和民族工作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聚人心。

7.生态保护促和谐共生

巴州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治理水土流失224平方公里、防沙治沙123万亩、植树造林9万亩、草原修复治理96万亩。且末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20年努力筑起13万亩防沙绿色长廊。

8.民生改善促稳定

巴州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辍学,深入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

(二)坚持主流主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巴州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政治引领推动民族团结、以文化浸润促进民族团结,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聚魂。

1.持续深入实施“石榴籽”工程

通过“石榴籽宣讲队”“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把党的声音有效传达给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

2.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以“红色达西”和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精神为动力,深入挖掘楼兰文化、东归文化、马兰文化、胡杨文化、军垦文化、石油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述历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四个自信”不断增强。

3.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巴州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19个、主题雕塑130座、特色文化村(社区)27个、文化大院115个、乡村科普馆117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7个,创作《我叫王成帮》《如果·马兰》《艾德莱斯出天山·情系巴音郭楞》等优秀剧目,有形有感有效讲好新疆故事,铸牢巴州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巴州突出“融”的理念、探索“融”的途径、搭建“融”的平台。

1.融情联谊促进各族群众凝共识

搭建平台促交流,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十个在一起”“九同融情”“我和亲戚有故事”“我为亲戚买保险·办好实事心向党”等一系列联谊活动,民族团结身边好人层出不穷、行业先锋不断涌现,创新“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模式,促使巴州各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凝聚共识。驻州部队与驻地群众结对共建,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和各族群众情同手足、鱼水相亲。

2.深入互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随着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各族群众在城乡和区域之间大量双向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到城市工作生活的意愿愈发强烈,各族群众走到巴州就能感受到处处是创业的热土、处处是幸福的家园,到哪里都是一家人。巴州连续两年开展“我们的年夜饭”活动,各族群众共聚一堂、互相问候、共贺佳节。巴州各族群众的年夜饭餐桌上,汇聚了各民族特色美食,“小龙虾馅烤包子”“鱼羊一锅鲜”“红枣辣子鸡”和“酸奶春卷”等代表着民族融合的创意菜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四)坚持依法治疆,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涉及民族事务的规定,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巴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依法治疆摆在突出位置,深刻认识到“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事关民族团结深层次、长远性问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巴州全面落实依法治疆总体要求,以依法治理为保障,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三年行动重要内容,健全维护稳定州县乡村四级专业指挥体系,将民族团结纳入平安建设重要内容,调动全社会聚焦主线广泛参与、精准创建,全面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加强法治共同体建设。

三、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善于总结各个地方有效的、科学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巴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1+5+1”总体要求,突出“融”为导向,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面实施“三项计划”,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促进兵地、军地、油地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持续提升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满意度。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指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因此,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强基工程、一把手工程、生命线工程。巴州党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工作汇报,主要领导“点题、命将”,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策。“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平安建设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兵地、军地、油地联动的良好局面。

2.发挥基层工作力量

优化完善民族工作领导和协调运行机制,研究成立州、县、乡三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设机构。分类抓好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管理服务对象、村(居)民等不同对象的教育,确保工作有机构、有人干、有制度、有保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3.调动专业人才力量

充分发挥好宣传部门、统战部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和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社科联等单位的作用,统筹协调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与地州层面加强联系合作,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在重点人才培养上给予支持,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二)以“融”为先,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以地区实际情况为参考标准,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用有效。

1.县市部门单位积极主动组织开展结亲走访活动

落实州级领导牵头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十一进”测评指标、“微行动”工作措施、命名工作规范;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机关、学校、企业、乡镇、村(社区)、军(警)营、团(镇)连队(社区)、宗教活动场所、景区、窗口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六好”微行动激活力;持续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逐步强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实现干群结亲走访全覆盖、群众间结亲走访全覆盖。

2.加强与对口援疆省市的交往交流活动

采取结对援疆、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文旅援疆等措施,推动疆内外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往来互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学校开展“石榴花开心向党·青春逐梦国旗下”红色之旅,寒暑假时组织各族青少年参加各类冬令营、夏令营,各民族学生在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大力开展评选活动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和民族团结“好邻居”“好员工”“好学生”“好居民”“好大院”“好巷道”评选表彰活动,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以达西村为例,2010年起,达西村率先开展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2014年,达西村人均纯收入已达2.5万元。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300多户群众开上小轿车。

一是达西村以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精神为“纲”和“魂”,积极创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深入开展“五强五提升”组织振兴行动。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年来关于稳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村级资源优势,聚焦“资源有哪些”“具体怎么干”“从哪些方面能增加收入”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社会稳定、精神文明等方面,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达西村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年规划》《达西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规划》,为达西村发展绘出了规划图,设定了时间表。

二是达西村党支部按照发展蓝图,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找准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结合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六馆四区三街一园”、石榴巷、同心小院等文化阵地,大力讲好红色故事,壮大红色产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独具特色的“红色达西”增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三是达西村党支部以制定和实施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年规划为抓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致富增收和乡村振兴事业全面发展。达西村党支部通过“十八项惠民政策”反哺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在健康医疗、文化活动、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

(三)以构筑民族团结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遵循,着力搭建“七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州着力搭建“七大平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

第一,“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平台。2016年10月以来,巴州各族干部职工同基层群众结对认亲,线下走访群众679.93万户次,开展联谊活动109.07万场次,捐款5443.88万元、捐物11.21万件,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15.69万件。第二,旅游融情平台。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巴州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贯旅游线路,5年接待游客8850.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2.52亿元。第三,互嵌融情平台。巴州建成互嵌式村257个、互嵌式社区166个、互嵌式小区721个、互嵌式市场41家,逐步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第四,援疆融情平台。巴州推进“三项计划”,培养医务骨干381名,遴选援疆教师160人,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47个,双向观光旅游突破万人次,推动疆内外群众往来互动。第五,兵地融情平台。兵地融合发展的大型交通标志性工程库铁大道全线建成通车,兵团第二师9个团场建镇完成挂牌,26所兵地共建学校成为行业先锋,33个兵地共建科普基地带动20万户群众共同致富。第六,油地融情平台。34年来,塔里木油田公司携手巴州推行油地融合发展模式,开发建设32个大中型油气田,建成长达4704公里的“气化南疆”能源动脉,惠及南疆42个县市、46个农牧团场的800多万名各族群众,石油对巴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超过35%,不断推进油地融合向纵深发展。第七,军地融情平台。巴州连续6年承办国际军事比赛中国库尔勒赛区活动,推进军地融合发展。

搭建“七大平台”是实现各民族相互信赖、相互包容,各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相互融通,各民族情感生活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稳定之基。

(四)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导向,加强文化共同体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巴州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汇集之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增进“五个认同”为导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历史资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1.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

巴州加快推进西域都护府、七个星佛寺博物馆建设和楼兰故城、孔雀河烽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展现巴州是多种文化交流并存的地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悠久。

2.深入推进文化润疆

巴州深入挖掘楼兰文化、东归文化、军垦文化、马兰文化、石油文化内涵,利用多元宣传载体宣传本土优秀文化,各级媒体联合开办《巴州文物“说”》栏目,创作《大唐烽燧》《东归·印象》《如果·马兰》《艾德莱斯出天山·情系巴音郭楞》等文艺精品,打造“三个一百”(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0个乡村科普馆,100支乡村特色文艺小分队),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19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7个,选树4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文化浸润人心。

3.紧抓青少年“筑基”工程

巴州在大中小幼各学段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心田”活动,巴州党委主要领导带头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实现大中小幼各学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覆盖。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巴州突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学生、国家工作人员、农村中青年和宗教人士“四个群体”,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融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情感相通。

四、结语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聚居是新疆历史上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的。新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联系。事实说明,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促进新疆社会发展,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保障。巴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巴州新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新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注 释:

①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版。

⑤习近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报》,2022年7月16日,第1版。

⑦马伟华,张亦弛:《屯垦戍边的精神意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建构——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4期,第18页。

⑧狄鸿旭:《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9期,第182页。

⑨张善鑫:《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与民族统一的理论——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75页。

⑩胡炯梅,陈燕燕:《民族地区乡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效果分析——以“我把国家通用语带回家”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第134页。

猜你喜欢
巴州民族团结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巴州观赏石协会召开年会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