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道改造实施工程设计策略研究
——以昆太路景观改造提升为例

2023-02-06 04:26单嵘韬魏亮亮咸建雪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郊野滨水海绵

单嵘韬,魏亮亮,咸建雪

(昆山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1 项目背景

道路作为城市流通的主动脉,与两侧的腹地、建筑等一起构筑了城市的面貌和城市形象。昆太路现状环境较好,特别是南侧滨水地块有较多的大树如香樟、水杉等成片布置,但是地形单一,并且慢行系统缺失。而周边特别是城区段,小区较多,周边市民无法到达滨水绿地,无法在水边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在重要的道交口,如长江路和昆太路路的交叉口,绿化单一,层次不够,没有很好地使交叉口有很强的标识性和美化性。翠微路路口作为郊野段的主要干道节点,缺乏明显的标识性和空间性,这些问题迫切而且关键,需要在景观施工图中体现并且解决[1]。

2 改造策略

2.1 全线贯穿慢行系统

2.1.1 北侧铺装处理

通过与商铺的门前铺装结合,在考虑停车位功能的同时,尽可能考虑人车分行,此处现状管线较多,埋深较浅,同时铺装要考虑行车荷载及基层要求。故采用6cm 的仿石砖,30cm 厚1:3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150cm 厚C20 素混凝土基层,下面铺设100cm 厚级配碎石垫层,最下面是素土夯实。面层采用较为大气的灰色系铺装模数为600mm×300mm 穿插600mm×100mm的。整体效果色系完整而不失跳色,并且提高了商铺的导向性和协调性[2]。铺装建成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铺装建成效果

2.1.2 南侧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贯穿

南侧滨水空间从城区段到郊野段都有较大的腹地,但是现状慢行系统缺失,滨水处更是少只又少,除了柏庐路西侧部分滨江公园处有一点。可以通过人行道和滨水路径的串联,形成让周围居民可以散步、休憩游玩的闭环慢行跑道。慢行系统结合工程造价以及现状实际情况,采用透水混凝土面层,基层采用普通混凝土,既能达到柔软、轻质材质,又节约了造价。在边上设置卵石排水沟,有利于整个园路的排水,保障了园路的品质,延长了园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园路开裂的风险。在苏南极端天气下,透水混凝土热胀冷缩,达到一定的极限系数,容易发生炸裂,黑色卵石排水沟即从景观效果上满足了景观的美学功能,同时从功能上解决了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而无法避免的一些现实问题,为老百姓提供了既美又好的慢行系统,节省了景观造价[3]。滨水空间建成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滨水空间建成效果

2.2 重要路口的景观提升

从柏庐路到太仓界共有3 个比较重要能展现昆太路以及整个昆山城市形象的道路路口,老城区的主要节点昆太路、长江路路口为主城区重要的路口,郊野段的主要节点为翠微路与昆太路路口,此处为城区段和郊野段的交界点,体现城区段景观和郊野段景观的过渡和协调节点,最后端头处为昆山太仓交界节点,是整个昆太路的门户和压轴节点[4]。

2.2.1 昆太路、长江路路口节点

昆太路、长江路路口节点现状植被混乱,道路交叉口种植手法没有打开,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此路口缺乏明显的标识小品,城区段不够醒目,主干道位置没有通过景观表现而突出。通过对现状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踏勘,四周采用毛石挡墙作为硬质背景,草皮作为路口的前景,保留现状大树。地被采用花镜种植手法,如吉祥草、小叶栀子、毛鹃、德国鸢尾、常夏石竹、匍枝亮绿忍冬、金边麦冬等要求都是杯苗和精品小苗[5]。同时,结合日本红枫以及泰山石等景石,即打造考虑了车行的角度尺度,也考虑了人行道人视角的角度尺度要求一步一景的景观视觉,让长江路、昆太路成为本项目城区段的亮点、焦点和重点,很好地展示了昆山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精神,体现了大气而不失精致的设计理念,同时丰富了路口的空间层次和修复了周边的植物生态环境,使原来杂乱的植物群落变得规则、美丽,符合大众审美。路口建成效果如图3 所示。

图3 路口建成效果

2.2.2 昆太路、翠微路路口节点

昆太路、翠微路路口节点作为昆太路城区段和郊野段的交界节点,在整个昆太路景观风貌具有承上启下、中间过渡的作用。现状为低洼的砂石地带,仅靠滨水处有一些植被,并且植被比较紊乱。周边环境整体较差,也没有很好的体验感,完全浪费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和路口空间的标识性。并且,作为整个昆太路景观节点的中段节点,提升改造要求迫切。

在充分了解、吃透现状情况后,因地制宜设置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植草沟等不同的海绵景观设施,既承载了都市人温柔回忆的绿色空间,又展现昆山新生态模式。同时,在翠微路的中心节点,设置了体现昆山城市精神体现江南水乡风格的假山造型雕塑,该造型以江南水乡中国古典片石为设计元素和设计源起,并且从节约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该雕塑利用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现状打磨成假山片石形状,表面喷涂米色真石漆作为外饰面,结合不锈钢材质,观感材质较好,真石漆仿石工艺的石材粗糙颗粒感与光面不锈钢材质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同时周边设置了具有高差的毛石台地作为帮衬背景,施工工艺要求全部水泥砂浆砌筑表面不勾缝不露浆。结合周围的大草坪,突出了片石雕塑的主体性和不锈钢字体的完整性,很好地体现了昆太路、翠微路景观节点的标识性、景观性、生态性。昆太路、翠微路建成效果如图4 所示。

图4 昆太路、翠微路建成效果

2.2.3 昆太交界处景观门户节点

昆太交界处景观门户节点为整个昆太路景观的压轴节点,是展示昆山城市精神和魅力的重要景观体现手法。

该节点现状与昆太路、翠微路节点类似,现状为废弃的砂石场,植被也就沿着滨水处零星分布,既不能成片也没有种植手法,比较杂乱,而且树种多以常绿的为主,现状根本不满足作为门户景观的条件和要求,并且沿着昆太路有较多的高压线,有一定的改造难度。

上述条件都是比较较差的现场条件,设计充分尊重现状,保留现状的长势较好,胸径20cm 以上的大树。同时结合现场情况,选择了在昆太路路口的端头设置长15.1m,高4.05m 的钢结构景墙,内部设置200mm×200mm×10mm 热镀锌钢管主立柱,间距为3m 一根,外面设置60mm×30mm×5mm 热镀锌钢龙骨,间距0.2m 一根,外面包裹3mm 厚的热镀锌钢板作为造型,表面两道喷涂彩色氟碳漆。下面结合花镜,植物品种如黄金菊、吉祥草、柳叶马鞭草、紫绒鼠尾草、美女樱、花叶络石、地被石竹等,要求苗木都是容器苗并且是精品苗,配置一些灌木球,边上结合景石,搭配成一个有景墙有花镜的标识景观。同时在景墙的后面,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设置了人工水面,并且结合游玩功能,因地制宜设置园路、桥梁,同时围绕节点和水面,种植大乔木和开花灌木,配合草坪,植物配置上做到既保留了现状的大树植被,又同时利用这些良好的条件,再此基础上提升,把原先散发的点状植物,梳理成成片的植物组团。

从昆太路上看该节点,除了有醒目的标识景墙,大水面还有郁郁葱葱的植被,墙和路是隐藏在绿化之中的,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生态性和景观性。同时当市民在节点中园路散步时,一步一景,既能感受到大水面带来的开阔空间,又能感受到空间中精致的景观小品和植物组团,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是个人们户外散步、游玩和休憩的好去处。昆太交界门户建成效果如图5 所示。

图5 昆太交界门户建成效果

3 因地制宜,设置海绵,种植提升

在整个昆太路沿线中因地制宜,通过多次现场踏勘,结合施工图反复核对,根据测绘,并且做出科学的研判。整个沿线的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留现状大树,充分利用原有绿荫,在绿荫不足以及没有连成片的地方布置大树,同时在一些主要车行、人行节点处设置结合景石的绿化组团,考虑海绵设施的布置,结合海绵设施合理配置植物。在昆太路主干道的隔离带中通过导头花镜,城区段以色叶树种为主,如榉树等,郊野段则采用花灌木结合地被手法为主,如红梅、大花紫薇等间隔种植,即突出了绿化重点,也考虑了道路作为通行功能的序列性和规则性,使得整个昆太路绿化即能利用现状绿荫植被,又能通过地形、海绵、绿化配置来使原有散装的绿化空间,成片成面,有开阔有密闭,张弛有度,很好地实现了整个道路绿化的提升,同时又满足了海绵的功能性和空间的丰富性。

特别是在配置植物的同时,考虑了与整体景观风貌的融合,城区段以草坪和草花为主,适当点缀造型树和灌木球的手法,现代又不失生态。而郊野段上木片植花灌木结合大树,下木则采用一些芒草类、花卉类等具有野趣的植物来组织空间。使得整个植物配置,风格统一而不失变化,精致而不失大气。营造出了人在绿中,景在画中,人、景相互达到交流,人、景相互融合的美好设计愿景。同时修复了滨水的生态系统,使得滨水空间的生物链可以多样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形成局部生态小气候,创造了怡人、舒适的环境。海绵建成效果如图6 所示。

图6 海绵建成效果

4 结语

随着各地城市更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道路改造类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干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的城市精神和面貌。本文论述此类改造项目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打造出亮点的地方,为更多此类项目探索相关改造策略,使得在城市更新中,城市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猜你喜欢
郊野滨水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