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2023-02-06 18:37刘继华关国翔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初心中国共产党

刘继华,关国翔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应然,也是对百年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所处历史方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清醒认知和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提出和践行映射党加强自我革命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主动精神。深入研究“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对推进党的建设,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推动践行“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奠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方向指引

人民主体地位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陷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困境。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迫形势,催生有识之士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初心和使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映射出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历经百年风雨兼程,它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深处,递嬗演变为党赖以为系的政治优势和精神特质。唯有坚守初心和使命,党才能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近年来,党内高度重视和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并在各类重要场合不断提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的五次集中教育就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三个务必”的首条内容,目的在于告诫全党要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树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以此奠定前进的方向指引。“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不论走过多远,只有不忘初心和使命,前进的方向才始终正确,脚步才会愈发坚定。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维系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百年党史历程中,党也始终以此作为自己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作为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一起,不断攻克艰难险阻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两个务必”理论正是源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即将转变为全国性执政党后,“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4]的危机意识和冷静研判。1956年11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作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也始终强调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核,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邓小平曾论述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坚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恢复党的光荣传统,他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旗帜鲜明地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其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内容和法宝。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品性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深刻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实践品性和特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其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节风骨和实践意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此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斗争策略,积累了宝贵斗争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内“一穷二白”,反革命分子勾结土匪、恶霸等落后分子趁机作乱,国际上反动势力企图封锁扼杀新中国的紧迫局面,党带领人民冲破挑战,捍卫了新生政权。“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为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建设道路,党在巩固领导地位、维护国家政权,开展反腐倡廉、保卫意识形态安全和外交等领域继续开展斗争。文革结束后,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继续带领人民同贫困落后展开斗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带领人民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余年的积淀,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踔厉奋斗、笃定前行,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翘首远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车轮滚滚而来。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练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斗争本领”[6],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演进态势中,锚定目标,不断夺取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二、推动践行“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

(一)坚定人民立场,凝聚人民奋斗合力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政治品格。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物为本、以资本为主导的价值逻辑进行批判,对雇佣工人的非人状态进行揭示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他一生立志为人类谋幸福,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勾勒出未来社会实现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7]。无产阶级肩负着消灭一切剥削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坚定人民立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更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问题。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首要原因就在于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人民则是实现一切奋斗目标的主体性力量。习近平总书曾告诫全党:“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8]实现奋斗的宏伟目标,既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奋斗合力,需要党和人民的双向奔赴、血肉相连。

(二)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进路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9]回望中国古代数千年,呈现出的是一部朝代更替、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在杨家岭窑洞中向毛泽东提出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毛泽东给出了民主,以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答案。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党坚持守正创新,在严格践行“民主”的同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持续思考和探索。在充分总结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的历史经验,汲取古今中外政权陷入兴衰“怪圈”的教训基础上,党找到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二个答案。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10]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之所以能够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开创事业的新局面,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是其中的重要秘诀和法宝。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对内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对外不断推动社会革命协同共进的历史。自我革命精神是百年大党永葆旺盛活力的强大支撑。

提出并号召全党践行“三个务必”,就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接续推进自我革命的具体的实践进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质和政治勇气。

(三)发扬主动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的目标导向、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越是接近目标的实现,斗争和挑战愈加复杂,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11]从实现宏伟目标的整体进程来看,尽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仍需在新征程上继续艰苦奋斗、勇毅前行;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漫漫长路中的一步。行百里者半九十,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既不是在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就能达成的,也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

“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2]历史主动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表现为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永担历史使命的实践精神。“三个务必”的三条内容要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党作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党秉持优良传统的自信,也蕴含着党在对三大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勇担使命的决心和主动精神。在全党范围内大力弘扬和践行“三个务必”有助于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历史自信、提高历史自觉、强化对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和历史使命的奋斗担当,从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勇毅前行。

三、推动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

(一)深入开展理论挖掘阐释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给出的新提法,是对“两个务必”理论内容的继承和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三大构成要素之间既自成体系,同时又呈现出三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内在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统一性,是一种创新性提法。因此,在全党范围内推动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 ”,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意识,必须建立在将该理论阐明、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基础上。

首先,要加强对“三个务必”的学理性研究。各级党委统筹部署,深化对“三个务必”生成逻辑的挖掘整理,明晰三方面内容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性,梳理其对百年党史奋斗经验的总结、继承和发展;深化对三方面内容要求的内涵解析,厘清三方面内容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共同的实践指向;总结其时代价值,论证其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奋斗目标的现实必要性;阐明“三个务必”对党员学习、生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贯彻落实的实践方略,“把理论上存在的误区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搞清楚,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搞清楚”[13],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其次,要加强对“三个务必”的通俗性阐释和宣传话语的构建。在党内开展理论宣传,尤其是针对广大青年党员,应当注重用时代化的语音,以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理论的讲述,将较为抽象化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宣传内容,以深入浅出的阐释将其中蕴含的道理讲通讲透。

(二)推进党内理论学习教育

作为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党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等契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党的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4]推动践行“三个务必”,要吸收借鉴此前党内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的宝贵经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内“三个务必”理论的教育。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班、开展研讨会等,以集中教育的形式首先将党的创新理论向广大党员干部讲明讲清,使其把握“三个务必”理论的生成逻辑,弄懂弄透其科学内涵、内在结构、重要价值及实践要求。

要构建起常态化教育引导体系,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相关理论和精神的学习,在当次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以依托党内政治生活,如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融入广大党员的日常生活中,作为集中教育的延伸和成果巩固措施。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学习内容,促进全体党员对“三个务必”理论内容与实践要求的吸收内化,切实做到知信行相统一,以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激发全体党员践行“三个务必”的内在动力。学习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加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提高贯彻“三个务必”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常态常新,为践行“三个务必”提供经验启示和智慧之源。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从历史镜鉴中坚定政治方向,增强宗旨意识。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以其蕴含的震慑效能警醒党员干部,增强其践行“三个务必”,在实践中保持正确的权力观、义利观的清醒和自觉。

(三)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路径规划和内在要求,推动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将其蕴含的深刻理论内容及实践要求融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防范政治风险,提高政治能力。以加强思想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在思想理论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意识。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支撑,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与人民密切联系的作风,永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组织建设,一方面,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生活对党员的教育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全党范围推动践行“三个务必”,党的各级干部能否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至关重要。要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建设一支立场坚定、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加强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推动践行“三个务必”提供外力约束和长效机制保障。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要同向发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与科学性。完善监督制度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各类监督手段,畅通民意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对党员“三个务必”践行落实效果的监督反馈。完善党内学习制度,以制度形式将探索的宝贵经验和有益成果固定下来,推进党内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综上所述,“三个务必”内涵丰富,具有深刻价值意蕴,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严格践行“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坚定的方向指引、优良的作风保障和必要的实践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初心中国共产党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