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23-02-06 18:37陈小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中国共产党

陈小迎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红旗渠精神是在修筑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奠定了红旗渠精神产生的现实基础,人民群众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以及由此迸发出的强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是红旗渠精神产生的关键因素。

一、 红旗渠精神的生成逻辑及其内涵

(一) 红旗渠精神的生成逻辑

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红旗渠精神生成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修建红旗渠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就在于生态自然条件的匮乏。林县常年干旱,严重缺水,没有水就没有办法农耕种田,人们也就没有粮食,这直接影响到了林县人的生存问题。所以才需要劈开太行山,把水源引进来。开山引水这对人类来说是极具挑战的实践活动,需要对自然界的本质、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要具备实践能力还需要借助工具。就是在克服自然环境的种种困难中,林县人民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作风 。正是意识到了个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才萌生了团结协作,敢于牺牲的品格。

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生成都绝非偶然,都有其历史必然性。红旗渠精神的生成与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物质生活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红旗渠修筑的起止时间为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红旗渠修建之初正是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粮食减产,人民生活困苦,河南林县受灾情况极其严重,修建红旗渠改变林县人民的生活现状成为迫切需要,加之国家大力提倡兴修水利,这些现实因素促使修建红旗渠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然而,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等诸多阻碍下,修建红旗渠的任务变得异常困难,正是这样艰苦的现实条件为红旗渠精神提供了生成的土壤。尽管特别艰难,林县人民也从来没有放弃修建红旗渠,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建成了红旗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由此可以说明红旗渠建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民群众,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也正因如此,红旗渠不仅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活条件,更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断支撑、激励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修筑红旗渠的这一历史过程,也是红旗渠精神生成的历史过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对林县人民创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壮举的诠释,也是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二)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解读

1.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要义。自力更生精神贯彻于红旗渠修建的始终,林县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立足于实际,自主解决各种问题。林县人民全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可能地把修渠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不向国家伸手要帮扶,凭一己之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修成伟业。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出人自立自强的品格,越是匮乏的条件越能孕育出伟大功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是这样锻造而成的。

2.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从宏观背景来看,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一种应然品格。在当时以集体主义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氛围中,孕育了这样一种大局观,集体利益至上,每个人都应当以集体利益为核心,勇于奉献,敢于牺牲,体现的是人的责任感的至上性。从修建红旗渠的具体实践来看,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一种必然要求。红旗渠工程浩大,难度奇高,依靠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团结凝聚全县之力才能形成更大的力量攻坚克难,才有希望完成这样一项巨大工程。修筑水渠最终是为了让林县人民脱离困苦,过上更好的生活,以此为信念每位修渠人都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践行者、诠释者。

二、正确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观

(一)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合目的性体现的是实践主体的内在需要,合规律性体现的是实践主体对客体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对客观规律的遵循。两者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建设理想世界时,要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是人类能够成功改造世界的前提和要求。红旗渠精神凝结着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也是其目的性所在。其目的性具体体现为:直接目的是要解决林县因缺水而陷入艰难境况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些目的的实现需要人民群众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也就是修建红旗渠的实践。修建红旗渠需要对林县的自然条件有充分的认识,例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也需要掌握修建水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技术等等,修建红旗渠需要掌握全面又复杂的客观认知,这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与遵循,是关系红旗渠能否修建成功的必要因素,即合规律。最终,红旗渠胜利竣工,穿山而来的漳河水使林县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说明林县的人民群众依循客观规律的实践行之有效,多年来的期盼终于得偿所愿,这是红旗渠精神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品格的体现。

(二) 历史观与价值论的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从历史观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历史发展的结果。从创造红旗渠精神的这一历史过程来看,林县人民为了过上幸福生活的意愿驱使他们修建红旗渠,勤劳智慧、脚踏实地、团结一心的修渠行动使红旗渠最终诞生。红旗渠不仅是劳动人民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价值产物,它既是人民群众吃水用水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也是一座具有记录历史、象征精神、延续品格功能的精神丰碑。这说明人们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人们既创造物质价值也创造精神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要求与价值论的要求相契合;创造历史的主体与创造价值的主体相一致;历史生成过程与价值生成过程相吻合。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价值也随之不断延续。没有经过历史的价值不会凭空产生,没有价值支撑的历史定会走向终结。红旗渠精神凝结了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史,也彰显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论的统一。

三、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红旗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始终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新征程的当今时代,我们都需要诸如红旗渠精神这种红色精神力量来引导和推动民族振兴的前进脚步。要充分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功能,让红旗渠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永远发光发热。

(一)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

1.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养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伟业的历史征程的总结,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种种伟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毅不屈的政治品格;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真实能力;呼应了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坐标系中,红旗渠精神处在社会主建设时期的位置上,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红旗渠精神之所以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性,是因为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的本质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社会主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在生产资料不富裕,建设经验不充分的条件下不屈不挠,自立自强,带领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写照。“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力与凝聚力的彰显,是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养分。

2.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

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具有跨时代的能量,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处的背景不同,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相比于过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难。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并伴随着频发的利益纷争,使我们所处的世界环境更加复杂,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随之涌入国内的各种信息、文化也越来越庞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仍需要我们坚守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基调,不忘今日的成就来之不易,牢记前辈艰苦创业的艰辛。还需要发扬好“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凝魂聚气,延续团结的作风。发挥精神力量的价值指引作用是建设现代化的保障。

3. 为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底气

红旗渠精神饱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承继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又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这项伟大工程堪称奇迹,这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智慧,坚定的理想,不屈的意志,脚踏实地地劳作,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故事的一个篇章,印证了中华民族是能够创造伟大奇迹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拥有强大的能力和无限潜能,我们的精神财富十分丰富,这些精神财富是我们树立起文化自信的源泉,也使我们面向世界时的强大底气。

(二)红旗渠精神的启示

1.在文化建设中要加强执政党的文化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在文化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首先,执政党应当守住文化根脉,做好文化导向。党要带领人民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不能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溺,而是要让传统文化的价值随着时代的脚步增长。其次,执政党应当发展好党内文化,树立好文化旗帜。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并发扬的文化精髓。这种文化精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的肯定,是对党的优良作风和至尚品格的彰显,在党内具有意义深远的榜样标杆作用,应当以这种文化激励党员不断砥砺奋进。同时执政党也应当继续创造新的优秀文化,做好党内文化建设。最后,执政党要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肩负好文化使命。

2. 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延续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下了百年基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党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段历史时期都铸造了不同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记录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无论在哪个时代,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都需要以红色精神为导向,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蓬勃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我们应当传承、延续红色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以这些红色精神为动力源泉,激励、支撑我们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和阻碍都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3. 在民族振兴中要培养文化自觉

红旗渠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民族振兴的必要因素。实现民族振兴首先需要先进行文化振兴,这需要我们对于本民族有认同感,能树立自信心。然而光树立文化自信是不够的,更要进一步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清晰认知,知其源头、晓其历史、通其内涵,还要时常进行文化反思。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明确认识,知晓其来路,明确其去向。文化自觉还要自发性地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要让文化血脉代代流传。为此,要以文化自觉韬光养晦,助力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愿望。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中国共产党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有才”林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