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07 16:44原伟学
园艺与种苗 2023年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整体园林

原伟学

(广东四季景山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增大、工业发展、环境污染与破坏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笔者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园林技术对于水土保持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园林技术在改善环境、缓解生态问题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地球可持续发展。

1 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

1.1 园林技术

园林技术包括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管理等,既包含植物的养护、栽培、选择,也包含园林景观设施的管理与设计。园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达到改善水土的目的。

1.2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其实质在于通过栽种植被以及运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水土保持,以减少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整体上水土流失已经得到控制,但部分地区仍旧存在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理念的提出,力求通过园林技术改善生态环境与水土流失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2 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关系

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如在土方工程中,其挖掘、填筑、运输等可能对土体稳定性产生破坏,扰乱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实度,进而增大水土流失。通过园林技术应用可有效改善其状态,利用合理设计来降低径流速度,防止水流冲刷,提升土壤自身稳定性,对于水土保持具有积极的意义。

3 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原则

3.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低碳原则

园林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低碳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共识,通过该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园林技术应用应保证整体设计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园林技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与低碳理念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环境再生功能,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

3.2 统一性与设计性原则

在园林技术应用中要保证整体设计风格与当地环境、人文特色相结合,呈现出一致性与统一性,融入生态理念,以强化整体特色,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在建筑材料与植物选择过程中,应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分析植物功能性,保证其美观、绿色、环保,达到设计目的。同时,应考虑绿色植物的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而保证设计的功能性,最大限度发挥出园林技术的绿化价值。还要保证植物与地理位置相适应,尽可能形成植物交错,利用层次性进行优化,并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提升园林技术的水土保持价值[2]。

3.3 地域性与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园林技术应用的重点,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明确地域因素产生的影响,其决定了设计风格,并对资源利用、园林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围地貌地势,了解自然环境,以保证设计与规划更加合理,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原则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自然资源浪费,加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实现低碳设计目的。水土保持设计中,应彰显出地域特色,以自身为基础,注重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绿化环境,因而在园林技术应用中需要合理遵循设计原则,将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独特性,以提升整体水土保持质量。在植物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地”原则,保证植物与设计目标相契合,改善环境生态,以强化整体性,达到水土保持目的[3]。

4 园林技术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策略

4.1 合理进行盐碱地开发

盐碱地土壤中含有的盐分较高,对植物正常生长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呈现出明显的不良性。我国现有盐碱地较多,且分布广泛,如辽东半岛、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均有较多的盐碱地,导致园林植物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造成植物死亡,因此如何运用园林技术提高盐碱地绿化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4.1.1 合理选择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分析,明确其性质,全面进行耐盐碱植物品种研究与培育,发挥其价值。现阶段全世界已知的盐碱植物超过1 500种,我国约有500 种,在园林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选择植物类别,强化绿化效果,发挥植物优势,达到设计目的[4]。

4.1.2 合理进行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与土壤盐碱性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当地下水位高时,整体的矿化度大,容易出现积盐情况,可灵活运用抬高植物栽培床面进行处理,以此来降低地下水位,控制整体效果。该方式也可以通过雨水淋洗方式来达到脱盐效果,也可以进一步减轻土壤的返盐量,可与开挖水垢、挖鱼塘等方式相结合,挖出的土方进行处理,提高绿化栽培床面,既可以达到降低水位的目的,也可以达到排水、蓄水的功效,进一步强化整体设计性[5]。

4.1.3 科学进行栽植。应选择健壮的苗木,例如在盐碱地上种植,大部分植物存在生根慢、生根难等情况,植物生长态势不佳,因此在选择苗木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控制,尽量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植物,保证其苗木栽培质量,健康生长。该类苗木抗盐碱性较强,可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有助于改善整体水土保持效果。与此同时,以可以灵活运用打泥浆栽植、生根粉、大穴栽植树盘覆膜方式开展,降低植物死亡率,提高整体成活率,以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6]。

4.1.4 开展科学养护。园林植物定植后,需进行科学养护,降低土壤返盐情况,促使整体效果提升。可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通过地面覆盖、合理施肥、疏松土壤等方式提升水土保持效果[7]。

4.2 合理进行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是指运用植物优势,通过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根茎相互缠绕来提升边坡稳固性,强化坡面抗冲刷能力,以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边坡防护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环境,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以保证车辆与人员安全。在边坡开发中,地表植物容易受到破坏,土表抗蚀能力降低,在风蚀、重力、雨水等因素影响下造成水土流失,增大水土保持难度,通过运用园林技术进行边坡防护,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4.2.1 合理进行植物选择,提升固土护坡价值。可合理选择优质植物,保证植物根系发达、具有抗旱能力,可以适应当地气候,发挥出植物优势,达到水土保持作用。保证种子易更新、易生长、绿期长、可以进行粗放管理,如常见的藤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乔木等,发挥出植物的价值[8]。

4.2.2 合理进行综合因素控制。应分析边坡坡度因素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厚度、土壤结构等,明确整体设计目的,优化园林技术,以保证其技术价值。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气候因素、降水因素、温度因素等产生的影响,发挥出边坡植物的作用。

4.2.3 合理应用护边坡筋优势。通常情况下在边坡坡度较大或者一边边坡较长处进行铺设,可以通过相关的材料进行处理,如将砖置于土中,露出地面一定高度,每间隔10~20 m 设置3~4 道,与道路形成角度,排列于道路上。可以在陡峭的地段设施排水沟,也可以运用粗糙材料进行处理,如卵石,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径流速度,达到设计目的。

4.3 合理进行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

我国经济发展促使采矿业进一步发展,采矿废弃地逐渐增多,部分废弃地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分涵养降低,地表径流下渗受到影响,造成水土流失,部分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流方向变化,甚至造成河流断流、水系紊乱、形成采空区等,加剧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受该因素影响,还可能造成自然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沙尘暴、荒漠化等,因此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尤为重要,改善生态系统,强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4.3.1 合理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保证生态恢复的重点,加强土壤改良,以缓解现阶段采矿地的土壤情况,例如可以灵活运用园林技术优势进行削高垫低、土地平整、覆土等处理,进一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整体的土地质量。

4.3.2 合理进行植物选择。对于采矿废弃土地来说,在处理过程中合理应用植物可以加速重金属吸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通过植物改良土壤,如菌根植物、固氮植物,保证其生态效益提升。

4.3.3 合理进行植被群落设置。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乡土植物可以进一步强化设计性,如利用植被群落对水污染中的矿物离子进行去除,利用植物的可塑性与耐受性,通过园林技术进行控制,形成多层次植物群落,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运用植被养料来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水土保持效果[6]。

4.3.4 进一步进行净水灌溉。该方式可以通过地表水拦截方式,阻止地表径流流入矿场废弃地中,进而减少废水补给量,同时对相关的废弃矿道进行处理,如利用隔绝空气降低氧化作用,降低酸水生成可能性,优化整体效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2]。

综上,应进一步挖掘园林技术优势,从多个角度进行控制,强化整体环保性,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理念,实现科学发展,从而促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整体园林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清代园林初探
水土保持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