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主要病害防治研究

2023-02-07 16:44马小蕊
园艺与种苗 2023年7期
关键词:青枯病病株病菌

马小蕊

(蚌埠市固镇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固镇 233700)

辣椒(Capsicum annuumL.)属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为我国比较常见的蔬菜,不仅可以用来炒菜,还可以加工成辣椒产品,市场销路十分广泛。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刺激口腔粘膜,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引起胃的蠕动,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椒具有杀菌、防腐、祛寒等功效,能够加速身体内血液循环,缓解胸腹冷痛,止痢,抑杀胃腹内寄生虫,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此外,辣椒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C 含量在蔬菜中居第1 位,维生素A 和维生素C 的含量随其成熟度而增加。辣椒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影响辣椒的高产稳产。为了促进辣椒生产质量与产量的双提升,笔者对辣椒丛枝病、辣椒猝倒病及辣椒青枯病等辣椒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辣椒科学生产提供借鉴。

1 辣椒主要病害发病特点

1.1 辣椒丛枝病

相关研究表明,辣椒丛枝病是由一种类菌原体(MLO)侵染辣椒引起的。大青叶蝉能将MLO 从泡桐传播到辣椒上,而蚜虫等昆虫不传播。辣椒苗期染病时,病株矮小、叶色发黄,易形成单枝,侧枝少;成株染病时,植株矮化、黄化,仅为健康植株株高的1/2;叶柄变窄变长,出现褪绿斑,叶面积小,仅为健康叶片的1/4,叶片扭曲呈疙瘩节状,叶色变黄,叶肉变薄似缺素症,发病重的叶片仅剩叶脉;枝芽丛生呈“扫帚状”,花器萎落。开花结果期染病,病状不明显,椒角正常,仅侧芽少;中上部叶片狭窄皱缩不平,叶柄伸长,果枝短缩,心叶开张度小;不结果或偶结1~2 果,果实出现黄绿相间的症状。辣椒丛枝病与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症相似,应注意鉴别。

1.2 辣椒猝倒病

辣椒猝倒病是辣椒常见病害之一,俗称小脚瘟、卡脖子,是由瓜果腐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尤其在辣椒苗期多发。辣椒猝倒病常常造成烂种、幼苗猝到,严重时成片死亡,耽误农时。辣椒幼株柔弱,抗性较差,容易感染该病,成株抗性提高,则很少被害。温、湿度过大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容易引起辣椒猝倒病的发生。辣椒猝倒病发病后会在茎基部出现白色的棉絮状物以及水渍状病斑,发病速度非常快,在湿润的环境中,还会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能力强。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而幼苗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株仍保持青绿色,干燥时茎基部水腐处干枯、缢缩呈线状。辣椒猝倒病对植株危害严重,会影响整个辣椒植株的生长情况及辣椒后期的产量与质量。

1.3 辣椒青枯病

青枯病是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局部侵染,全株发病,其症状最显著的特点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虽然植株感病后表现萎蔫症状,但茎叶仍保持绿色,这种现象中午尤为明显,早上或傍晚温度低的时候会恢复。但过一段时间后,叶片经过几次萎蔫到恢复的过程,受损严重,已不能恢复原状,在短时间内还会保留着青绿色,但是维管束已经变成褐色。其次,病程进展较急促,通常发病后几天就全株枯死。染病后的植株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用手挤压,可见白色浑浊污汁,即菌液。辣椒青枯病另一个特征是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断头。

青枯病菌生存在土壤中,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而是在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系进行繁殖。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繁殖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发生十分严重。在农业作业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一旦植株根系造成伤口,则病菌侵入植株,引起植株发病。另外,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也会导致病菌侵入植株,从而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遇到适宜的环境,病害更容易发生,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 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

2 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2.1.1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促进苗齐苗壮。辣椒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对辣椒病害进行防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几率,提高辣椒质量与产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业残留。首先应重视种子的选择,做好常规品种种子提纯复壮与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慎选转基因品种。采集健壮植株的种子留种,防止不良种子残留病菌,或萌发的幼苗抗逆性弱,导致幼苗更易发病。其次,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温烫处理,利用高温杀菌的原理对种子表面可能残留的病菌进行消杀,降低病原基数,从而降低病害发生几率。此外,温烫处理不仅可以促进种子发芽,而且可以促进种子出苗整齐、健壮。具体步骤为:把用温水浸泡过的种子用清水清洗后,去除秕籽;再用药水浸泡4 h 左右,捞出来晒干;最后用少量硫酸溶液浸泡,捞出反复清洗干净后,即可播种。

2.1.2 改进耕作制度,降低土壤病原基数。良好的耕作制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证实,多年连作的土壤中病原基数更高,作物各种病害发生几率高,严重影响生产效果。所以,生产中应注意改进耕作制度,与非茄果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无论是苗床还是大田,最好选择近3 年内没有种过辣椒、茄子、番茄等作物的土地,并且应在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杀菌,一般于播种前15 d,先将床土挖松,再在土壤中加入一些福尔马林溶液,能够有效杀菌,减少病虫害。

2.1.3 采用大棚育苗,培育优良壮苗。壮苗的抗病能力强,是保证齐苗的基础。生产中,可以采用大棚育苗,做好棚室消毒工作,降低大棚温室的病原。大棚育出壮苗后再进行移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1.4 正确移栽,减少植伤。辣椒病菌容易从根系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所以移栽时尽量减少植伤。首先移苗时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断根;其次栽种时一定要顺根,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让根系缠绕成团。

2.1.5 清除病株,消除菌源。当辣椒染病时,其植株则成为病原菌发展的场所,及时清除病株,可以有效控制病菌蔓延。田间辣椒出现病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拔除,以免病菌增殖。拔除病株后,再洒上生石灰消毒,并对周边植株淋施杜邦全成R 750 倍液等以杀死土传病菌,控制病菌蔓延。

2.2 针对性防治技术

2.2.1 辣椒丛枝病。对辣椒丛枝病应采用药剂防治大青叶蝉,避免在泡桐种植区种植辣椒。因为泡桐是大叶青蝉的宿主,有泡桐的区域存在大叶青蝉危害的可能性大,增加辣椒丛枝病发生的风险。对已经发病的辣椒采取一定的药剂进行治疗,可以采用土霉素溶液灌根,连续用药几次,田间病株能逐步康复。

生产上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以清理菌源,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并及时用土霉素灌根保护健康植株。在发病时可用77%可杀得WP 400 倍液加98%土霉素原粉1 000倍液再加80%代森锌WP 500 倍混合喷施。

2.2.2 辣椒猝倒病。为了防止辣椒猝倒病的发生,可以在辣椒子叶期及时分苗,适当通风放风,控制幼苗徒长。可采用电热丝等提高日光温室育苗时的温度。应在晴天上午灌水,切忌大水漫灌、阴天灌水、下午灌水。苗床消毒95%噁霉灵原药(绿亨一号)1 g/m2,兑水成3 000 倍液喷洒苗床。也可采用拌种的方法,即按每平方米苗床用30%地菌光2 g,或30%多·福(苗菌敌)WP 4 g,或重茬调理剂4 g,或50%拌种双粉剂7 g,或35%福·甲(立枯净)WP 2~3 g,或25%甲霜灵WP 9 g 加70%代森锰锌WP 1 g 对细土15~20 kg,拌匀,播种时下铺上盖,将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

及时检查苗床,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72.2%普力克AS 4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WP 500 倍液等,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 L,每7~10 d 喷1 次,连续2~3次。喷药后,可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土层湿度。苗床病害发生始期,可按每平方米苗床用4 g 敌克松粉剂,加10 kg 细土混匀,撒于床面上。灌根也是防治辣椒猝倒病的有效方法,发病初期选用根病必治1 000~1 200 倍液灌根,同时用72.2%普力克4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会更好。

2.2.3 辣椒青枯病。对于辣椒青枯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剂,但可以在定植后至开花结果期及早淋药预防,比发病后施药治疗效果更佳。此期间用高锰酸钾600 倍液,或硫酸铜1 000 倍液,或铜氨液600~800 倍液,定期或不定期淋施或结合沟灌2~3 次或更多,发病后继续挑治,封锁发病中心,可减轻危害。

3 结语

辣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目前生产中辣椒种植范围广,产业化种植中要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就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辣椒种植无论是种子选种处理时期,或是辣椒的育苗期和生长期,都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只有生产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预防病害发生发展,才能实现辣椒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青枯病病株病菌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