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玉米贡菊立体种植技术

2023-02-07 16:44邵秀芳
园艺与种苗 2023年7期
关键词:斜纹剪枝夜蛾

邵秀芳

(绩溪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安徽 绩溪 245300)

皖南山区山多田地少,在耕作模式上以传统农业为主,相比现代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尤其是大宗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种植效益差,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发展需求,贡菊、黄精等中药材效益高,每年种植面积不断上升。如何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上既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又要增加效益,绩溪县因地制宜,积极摸索,创新耕作方式,通过间作套种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增益,近两年来,示范推广在贡菊上套种玉米,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品种选择

玉米选择早熟优质且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建议选择的品种有甜香糯、大白糯、彩甜糯等。

贡菊尽量选择脱毒苗,或在上一年贡菊生产期间,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健壮、花多花匀产量高、无病虫危害或病虫害轻发的植株做好记号,作种株备用。在贡菊生长和采摘时,观察贡菊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情况,选择优良种株留种。采收完成后,把种株地上枝秆部分剪掉,挖取地下根茎,整丛栽种到苗地里。然后在畦面上盖上腐熟厩肥或作物秸秆等保暖越冬,第2 年2—3 月去掉作物秸秆等,浇肥水促发芽。

2 种植

2.1 贡菊定植

选择阳光足、土层深、土壤肥、排水好的田地栽种贡菊。作高畦,畦连沟宽130~140 cm,沟宽30~40 cm,畦面像乌龟背一样。开好深的腰沟、围沟和出水沟,以利排水。在4 月中、下旬移栽。起苗时,先挖起整丛秧苗,然后顺着秧苗连同下面的须根一一分离成单个植株,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株高12~20 cm、粗壮、须根系发达的秧苗栽种。适宜密度控制在45 000~48 000 株/hm2。

2.2 玉米种植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春播玉米一般以土壤温度稳定在12℃时为适宜期。与贡菊套种,建议在贡菊定植结束后,于4 月下旬移栽定植,玉米定植以2~3 片叶为好,小苗容易成活。玉米每畦种植1 行,选择同一方向同侧种植,这样有利于贡菊、玉米通风透光,改善生态小环境,促进植株的生长。适宜密度范围15 000~18 000 株/hm2。

为保证玉米的食用品质,在种植时,尽量选择周边没有其他杂交玉米种植的区域,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或者采用空间隔离法,建议30 km 以内的范围里不要种植其他玉米品种。

覆盖地膜选用黑色地膜,定植前7~10 d 覆盖,或者在定植后立即覆盖。

3 田间管理

3.1 除蘖、打顶

3.1.1 贡菊打顶剪枝。为提高贡菊产量与品质,贡菊生长过程中需打顶剪枝2~3 次,促进分生侧枝,增加产花量,同时还能够使主干粗壮,避免倒伏。第1 次,在贡菊定植后的20 d 左右;第2 次,在6 月上、中旬进行;第3 次,在7月上旬,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再打顶剪枝1 次。打顶剪枝后,平均保留健壮的3 级侧枝90 万~105 万个/hm2。打顶剪枝,即及时剪除多余的侧枝和细弱枝条,以利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第2 和第3 次打顶剪枝后,可喷施多效唑、B9 等矮化植株,使植株粗壮。

3.1.2 玉米除蘖打杈。多数甜玉米、糯玉米品种,都具有分蘖分枝的特性,以采收鲜果穗鲜食为目的的玉米,为了保证主果穗的产量和等级,应尽早除去分蘖和分枝。在玉米主秆长出第2~3 个雌穗时,把下面雌穗去除,保留上部第1 穗玉米,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主干和叶片,以免降低产量和品质。除蘖可保证所保留玉米穗有足够的营养,提高玉米穗商品率。在开花授粉时,可以辅助人工授粉,以减少秃顶,提高品质。

3.2 科学追肥

贡菊需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追肥。第1 次追肥在第1 次打顶时;第2 次追肥在6 月植株开始分株时;第3次追肥在9 月孕蕾时,促进结花蕾。

玉米籽粒瘪瘦无淀粉,育苗后苗势弱,根系发育不好,要在保证不缺少秧苗上下功夫。苗期追肥要早,尽早中耕松土促早发,切实加强开花授粉时期和籽粒灌浆时期的肥水管理工作,切不可缺水缺肥。玉米不单独施肥。

3.3 浇灌

在夏、秋季节,如果遇到天气干旱,要及时浇灌,以采用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方式浇灌为好。雨季一定要清沟沥水,避免菊花受涝烂根。

4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择健康良种苗进行繁育。在优先考虑高产、适应性强的良种基础上,所选品种须对当地主要病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在玉米播种前,选择有种衣剂包衣的种子。

4.1.2 科学施肥,健壮植株。应做到“减氮、控磷、增钾、补钙”。移栽前,结合深翻整地作畦,重施商品有机肥、饼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菊花、玉米抗病虫能力。

4.1.3 合理密植,改变病虫生存环境。菊花忌密,一般栽培密度为45 000~48 000 株/hm2,高垄疏植;玉米每畦种植1行,适宜密度范围15 000~18 000 株/hm2。合理密植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4.1.4 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菊花、玉米忌浸水,皖南山区一般梅雨季节适逢多雨,要注意清沟沥水,实行高垄深沟,做好排涝防渍,防止作物烂根和根腐病、枯萎病的发生。

4.1.5 清园、深翻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轻土传病害、种传病害的发生程度。秋季菊花采摘末期,将遭受病虫危害的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将不作种苗的菊园进行深翻、犁耙,积极推广轮作,降低来年菊园病虫源基数。

4.1.6 土壤消毒。结合冬季闲田深翻时,撒施新鲜生石灰粉1 500~2 250 kg/hm2,既能进行土壤消毒,又可以补充土壤中钙质不足。

4.2 生物防治

4.2.1 保护利用天敌。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

4.2.2 生物农药防治。抓住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4.3 物理防治

4.3.1 黄板诱杀。梅雨季节后,在菊花田里及时挂上黄板,525~600 块/hm2,诱捕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

4.3.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在夜蛾虫害发生初期,用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一般安装15~30 个/hm2,诱捕器的设置外密内疏,间隔一段时间清理诱虫袋中的死虫。

4.3.3 覆盖黑色地膜防除杂草。在菊苗大田移栽期杂草萌发前,应用黑色不透光地膜覆盖在菊园畦上防控菊园杂草。

4.4 化学防治

4 月移栽时结合使用生根粉,预防疫病、枯萎病等,选用苯甲嘧菌酯等低毒药液蘸根5~10 min,蘸根移栽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5 月主治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灰飞虱、草地贪夜蛾;结合打顶,喷施矮壮素,促进植株早发和分枝。6 月主治霜霉病、褐斑病、根腐病、蚜虫、叶螨类、玉米螟。7 月主治褐斑病、病毒病、根腐病、叶螨类、斜纹夜蛾、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8 月主治斜纹夜蛾、蚜虫、叶螨类、潜叶蛾。9 月至采花期主治霜霉病、褐斑病、疫病、斜纹夜蛾、蚜虫等。

防治霜霉病,可选用肟菌·戊唑醇(拿敌稳)、霜脲氰+代森锰锌等。防治褐斑病,可选用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肟菌·戊唑醇(拿敌稳)等。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白粉病可选择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等。防治根腐病,可选用咯菌精甲酸、贝莱斯芽孢杆菌等。防治灰霉病,可选用嘧霉胺、己唑·腐霉利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高锰酸钾+病毒K、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等。防治枯萎病,可选用苯甲嘧菌酯、福美双、噁霉灵等。防治蚜虫、灰飞虱,可选用苦参碱、啶虫脒、吡蚜酮等。防治叶螨类,可选用乙唑螨腈、联苯肼酯、螺螨酯。防治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可选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等。喷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氨基寡糖素、昂力邦或其他叶面肥。

开展化学防治,要注意三点:一是防治适期,虫害达标防治,病害在发病初期就要全面预防,遇阴雨天气还要连防2~3 次;二是夏天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选择在10:00 前和16:00 后施药,既能提高农药利用率保证防治效果,又能避免药害发生;三是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和减少用水量,严格按操作规范科学合理防治。

猜你喜欢
斜纹剪枝夜蛾
新衣软又暖
人到晚年宜“剪枝”
斜纹软呢新姿
基于YOLOv4-Tiny模型剪枝算法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剪枝
EcR-RNAi和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幼虫诱导腹足发育受阻表型
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斜纹承压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