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探究

2023-02-07 16:44张文斌
园艺与种苗 2023年7期
关键词:利用率氮肥技术推广

张文斌

(严桥乡农技站,安徽 定远 233200)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21 年我国水稻产量21 284.24 万t[1],占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1.16%,位居我国各主要粮食产量首位,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肥料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资料投入,约占水稻各项生产资料投入总成本的20%~50%。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但肥料利用率水平相较农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仍有差距,较低的肥料利用率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高以及效益的下降,还造成了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升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肥料利用率,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提升我国粮食安全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农机与农艺融合程度的提高,一批通过机械施肥手段提高施肥效率的技术涌现出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兼具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水稻生产肥料投入、提升种植效益、减少水稻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作用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详细的探究,总结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及劣势,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借鉴。

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概念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通过专用的水稻侧深施肥机械或在传统插秧机加装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实现水稻机插秧时同步施肥,其中“侧”是指施肥一般距离水稻根侧3~5 cm 左右,“深”是指肥料埋深5 cm 左右。通常情况下,水稻侧深施肥一般采用水稻侧深施肥专用肥,在一定条件下,可做到一次性底施,后期无需追肥。

2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施肥技术优势

2.1 有效减少人工成本投入

传统水稻施肥主要依靠人工抛洒,其施肥效果主要取决于施肥者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0 年,我国人口普查城镇化率已达63.9%[2],农业种植从业者人数不断减少,人工成本不断提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完全替代人工,黄金霞等[3]研究表明,一次性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减少2 次人工施肥,以2021 年扬中市人力成本计算,每公顷可减少人工投入1 050 元。戴亚伦等[4]的研究也表明,在浙江仙居县应用水稻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按照仙居县2021 年人工成本计算,每公顷可减少人工成本975 元。说明在不同地区、不同人工成本的情况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都能有效减少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投入。

2.2 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因其施肥特点,能比较精准地将肥料施于水稻根侧并增加肥料的埋深,可有效增加水稻根系附近的肥料浓度并减少肥料的损失,进而可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以氮肥为例,稻田氮肥施入后主要通过挥发、水体流失、反硝化作用等损失掉,通过深施氮肥可有效减少上述途径的肥料损失。在一系列作用的综合推动下,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朱从桦等的研究[5],控释尿素或普通尿素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人工抛洒,水稻整个生育阶段尿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氮肥利用率增幅达到17.91%~37.39%。

2.3 有效提升水稻产量

因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有效提升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且一般用专用水稻侧深施肥肥料,其中氮素主要是缓控释氮,其释放进度能很好地拟合水稻的需肥规律,可在水稻分蘖、拔节等需肥旺盛时期大量释放,及时满足水稻养分需要,进而提升水稻各项农艺性状,最终提升产量。根据黄恒等的研究[6],在基肥一次性侧深施肥情况下,在水稻分蘖盛期以及水稻拔节期能显著提升水稻分蘖数,水稻分蘖成穗率相较于传统撒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叶面积指数方面,拔节期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显著提升,反映在水稻产量构成上,相较于传统的撒施方式,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升,进而提升了单位产量,通过继续优化施肥方式,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还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4 有效提升稻米品质

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有效提升水稻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升水稻品质。姜恒鑫等[7]研究发现,在水稻全生育期,在施用等量肥料的情况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高于传统施肥的处理,在加工品质上,水稻侧深施肥能显著提升稻米的整精米率。

2.5 有效提升水稻生产效益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主要从两方面提升水稻生产的效益:一是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在肥料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进而提升了种植收入。研究表明,在等量施肥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施肥方式,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每公顷能节约人工成本约1 600 元,纯收入增加约3 100 元[8],表明在水稻生产上运用侧深施肥技术能起到很好的节本增效作用。

2.6 有效减少水稻生产中因过量、 错误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水稻生产上,会因氮肥的过量施用产生大量的N2O气体,N2O 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且水稻生产中稻田土壤的N2O 释放量和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减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量可有效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减少这一污染。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因能有效提升氮肥利用率,从而可起到较好的氮肥减量作用,是减少水稻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过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氮肥流失,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也能很好地减少这一问题。

3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情况

当前我国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大面积普及。以笔者所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为例,定远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常年播种面积维持在23.33 万hm2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2 万hm2以上,但大面积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始于2021 年,全面推广应用面积0.62 万hm2[9],不足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10%。目前关于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全国尚无明确统计数据,但从定远县数据推测,全国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4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及应用中的障碍与问题

4.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普及程度不够

我国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水稻种植户层面,大量从业者对技术尚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没有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设备的意识;在政策层面,尚没有全国性质的文件及项目来推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起步阶段单纯靠水稻种植户自发引进,应用难度较高、进度较慢。

4.2 水稻侧深施肥机械保有量低

同样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定远县为例,在2021 年开始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时,每个乡镇专业侧深施肥机械尚不足2 台,严重阻碍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究其原因,一是水稻侧深施肥专用机械价格较贵,目前市场价在人民币8 万元左右,普通农户尤其是中小农户成本负担较重、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目前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在很多地区尚不在农机购置补贴名录内,导致水稻侧深施肥机械销售难度较大。

4.3 水稻侧深施肥机械故障率偏高

目前水稻侧深施肥机械保有量较低,导致了机械技术升级速度较慢,以水稻侧深施肥机械主要的撒肥部件为例,其施肥原理主要靠空气高压推射,如果使用的肥料颗粒较大或者颗粒硬度较低又或肥料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受潮,很容易导致肥料在管道中粉末化进而导致机械故障,诸如此类的机械故障相较于其他较成熟的农用机械发生频率较高,致使较早引进使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种植户信心不足。

5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建议

5.1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可通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或文件要求,加快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尽快在主要水稻产区实现水稻侧深施肥专用机械进入农机购机补贴目录,快速提升水稻种植户机械保有量。

5.2 提升技术推广力度

农业部门是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的主管部门,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充分动员,在有推广应用基础的水稻种植户中先行先试,展现技术成果,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同时,农技推广技术人员也要加强技术培训,对水稻侧深施肥全流程技术要掌握清楚,提升技术推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3 提高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认可度

近年来,一批以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事操作的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迅速发展[10],因其操作水平高、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广受农户欢迎,特别是机械配套水平较低的中小农户,通过提高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认可,能迅速“由点及面”地推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利用率氮肥技术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