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2-07 19:12朱晰露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

朱晰露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最后一环,作为大班幼儿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迈进的关键一站,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对幼儿身心健康、尽快适应后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成长都 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践中,幼小衔接存在家长对幼小衔接不认同、对教师缺乏信任、对幼小銜接存在误区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难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厦门市高林南区幼儿园以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方向开展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幼小衔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共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021-03

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围绕办园方向、教育过程等方面提出了关键指标和考察要点。对比“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家园共育”考察要点,高林南区幼儿园自办园以来努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但通过观察、统计等方式,我们也发现在幼小衔接家园共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结合高林南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共育方面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的现状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时期到小学时期的衔接阶段,这个阶段是幼儿在迈向小学生活前所必须要经过的阶段。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引领下,幼儿园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都是比较自主、自由的,以尊重幼儿的意愿为主。而小学的学习生活更加强调规则性,这是两种差别较大的模式。想要帮助幼儿顺利地迈向小学生活,就需要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高质量、高效率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幼儿园教师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与家长齐心协力,提高幼儿的小学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幼儿园已开展部分入学准备课程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开展了部分幼小衔接活动课程。如开展主题活动《我上小学啦》《我心目中的小学》《我想当个小学生》等,利用主题活动课程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交流自己上小学的心情,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上小学前的愿望。通过语言活动《小阿力的大学校》,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10》,艺术活动《我们的小学》等领域活动为幼儿在小学知识方面做初步的准备。

(二)幼小衔接活动大多在大班年龄段开展

在小班、中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班级很少,大部分班级教师在大班开始幼小衔接工作,并与家长联合引导幼儿。幼儿进入大班阶段后,教师会开展各类幼小衔接项目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分组活动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同时,为了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班级环境,大班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会融入小学班级环境元素,创设相应的区域,如创设“小学课堂”,供幼儿在此扮演小学老师、小学生,认识汉字等;将班级的桌椅摆放方式从原本的横、竖错落摆放改为平行摆放,以此模仿小学教室桌椅的摆放方式;将集中活动时幼儿座位摆放方式从“同字形”“拱门形”调整为平行摆放等。

(三)让家长知道幼小衔接工作的存在意义

高林南区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幼儿园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宣传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对比自家孩子与同伴的水平差距,直观地看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家长已经知道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将会开展的内容,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应该由教师完成的,没有必要在家庭中进行,另一部分家长通过与教师沟通,反映幼儿在学习品质、语言表达、社会性交往等关键能力方面是缺乏培养的状态。

(四)家、园、校协同,共促幼小衔接开展

在教师和家长合作完成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高林南区幼儿园与对口的金安小学长期合作,每学期初根据当届幼儿的具体情况,与金安小学的幼小衔接教研组成员展开多次研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每学期期中,带领幼儿走进金安小学校园实地参观,了解小学的布局,体验小学课堂,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顾虑,引导幼儿向往上小学,提升上小学的适应能力。

二、幼小衔接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不认同幼小衔接,教师和家长难成伙伴

2023年4月,高林南区幼儿园发放了140份《高林南区幼儿园2023年度幼小衔接家长问卷》,对140名幼大班幼儿家长实现了100%全覆盖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39份。调查结果显示,将近2/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就是根据一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的内容,教孩子学写字、学数学、学英语。家长认为教师只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每天让幼儿吃饱穿暖,玩得开心就可以了。超过1/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完成就可以了,幼儿园可以在最后一学期开展小学课程教育铺垫,没有必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对教师的幼小衔接工作不认同、不理解,教师在家园沟通时难以与家长达成共识,更难以成为合作伙伴。

(二)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沟通困难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教师虐童新闻时有发生,很多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当幼儿在园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常常认为是教师的过错,当幼儿在园出现受伤的情况时,家长会询问幼儿受伤的原因,即使幼儿的表述存在疑点,但家长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往往选择相信幼儿,殊不知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并不能完整客观地描述问题。而部分家长每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教师沟通,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支持幼小衔接工作

虽然教师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中时常利用案例、视频等资料引导家长认识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沟通时也努力让家长感受家园合作共育的好处,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以高林南区幼儿园2022届大三班为例,大班下学期,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书写能力,为幼儿提供记录本,引导他们回家后利用记录本做每日计划,用符号代替文字,并且建议家长利用每日的空余时间提醒幼儿拿出记录本作计划。一个月后,教师收回记录本,统计出的数据如下:班级共有35名幼儿,其中每日做计划的人数为10人,没有每日做计划的人数为20人,完全没做每日计划的人数为5人。在与完全没做每日计划的家长沟通中,我们发现家长认为每日计划是没有必要的,幼儿还不会写字,用符号代替文字做计划没有什么意义。幼小衔接工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难以在家庭中进行。

(四)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多个误区

很多家长在幼小衔接的理念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幼儿没有提前学习一年级的文化课内容,上小学后会跟不上,于是每天要求幼儿写生字、写数字、学英语。家长认为的“跟不上”源于什么?源于家长对小学阶段幼儿所面临的困扰存在夸大的理解。源于家长不能够科学客观地认识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

(五)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内容了解不全面,素养有待提升

据统计,高林南区幼儿园5年以内的教龄教师占比为71%,5年以上的教师教龄占比为29%,可见新教师占比较多,而新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不太了解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仍然掌握的不够全面,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成为新生,也就是上小班时就应该开始了,所以在幼小衔接的教学素养方面也需要提升相应的经验。

三、幼小銜接中的家园共育的对策

《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之“家园共育”考察要点中提到:“家长有机会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参与幼儿园管理,引导家长理解教师工作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尊重教师的专业性,积极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评估指南》精神下的家园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家长尊重教师、家园平等互信、教师取得家长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一)家长尊重教师,携手家园共育

教师与家长齐心协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教师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只有家长尊重教师,认识到教师工作的价值,教师和家长之间才能有更进一步沟通。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赢得家长的尊重。例如,通过电话沟通、微信沟通等方式,参与家长假日小队等活动,表达自己对幼儿的关心,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爱;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分享教师视角下的幼儿的活动照片和视频,让家长感受教师对幼儿的细心、耐心;展示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让家长看到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等。如此,家长能够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能尊重教师的引导方式。

(二)家园平等互信,搭建心的桥梁

取得家长尊重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处在一个平等、互信状态。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具有专业性,可以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引导方式,但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家长不需要把教师神圣化,不假思索听从教师提供的方式,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是家长,当引导方式不适用或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时,家长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只要双方相互信任,在园,家长能放心地把幼儿交给教师;在家,教师相信家长能够引导好幼儿。这样才能为幼儿在幼小衔接身心准备方面提供良好的帮助。

(三)家长理解支持,家园合作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内容,并不是教师能够独立完成的,只有家长配合做好家庭教育的部分、愿意支持教师的工作,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做好身心准备。

获得家长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家长的不同情况,搭建线上、线下平台,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利用周末的时间参与家长假日小队,获得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对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家长,教师可以利用约谈的方式面对面交流,引导家长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提出家园共育的需求。性格内向的家长,需要教师利用更多的时间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爱他的孩子的,是为了孩子能更顺利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的。

(四)家长走出误区,科学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从大班开始的。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是幼儿3-8岁年龄段的过程。如果把这整个过程比作储蓄,那用“零存整取”作比喻再合适不过了。很多家长在幼儿上小学之前没有培养幼儿养成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具备的习惯,什么都没做,或者做错了方向。如果家长荒废了6年时间,幼儿上一年级时,他们会苦恼:幼小衔接怎么这么难?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可以与幼儿共同制作每日打卡手册,对幼儿按时完成的事项给予及时奖励,或者提供计划本给幼儿,帮助幼儿制订每日计划或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完成任务。任务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得不好,就一起分析原因。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与成人交往的理想场所。可以利用节日时间带幼儿串门,或去亲戚朋友家做客,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教师提升素养,专业衔接幼小

《保教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之“活动组织”考察要点中提到:“要关注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那么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幼小衔接融合进学期计划、周计划中,并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师需要多学习,多掌握幼小衔接的技巧,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的内容,学会读懂幼儿,与幼儿共同成长。

高林南区幼儿园把家园共育作为每学期必须要研讨的内容,研讨时分析当届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各班教师制定可行方案并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落实。

幼小衔接工作包括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但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到了大班才需要开展的,从幼儿进入小班年龄段时就应该开始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幼小衔接工作能力,能够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以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关键能力——“专注力”为例,如班级幼儿的专注力普遍较强,那么教师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时就不需要把“锻炼幼儿的专注力”为重点,反之则需要重点提升。

四、结语

幼小衔接,衔接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做好身心准备。如果把幼小衔接中幼儿的适应能力比作高速公路,那么各种各样的知识就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奔跑的各类汽车,只有路修好了,我们的车才能够真正地快速到达目的地。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家园共育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当家长能尊重、信任、理解教师,教师能够熟练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内容,幼儿必将充满自信地顺利迈向小学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Z].2022(09).

[2]李能华.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01).

[3]张小梅.家园共育——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J].天天爱科学.2021(05).

[4]王菊霞.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观察. 2023(03).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