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光 向阳而行致敬鄂州城市的守护者

2023-02-08 02:20李动通讯员黄峰万狄
中华建设 2023年1期
关键词:鄂州城南下水道

本刊记者 李动 通讯员 黄峰 万狄

城市因人而丰盛向前,生活在鄂州的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变化:道路宽了、公园多了、环境美了……而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守护者,平凡又特别的他们,用汗水守护着这座城市。晨曦微露之初,他们已踏上征程,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仍未停歇。

城市有光,向阳而行,在其中,有一群城市“追光者”,他们默默用行动捍卫城市荣光,今天,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柯昌全

人物画像:

永不言退的“橙衣战士”

坚守岗位的“马路天使”

第一次见到柯昌全便被他的热情感染了,他的脸上总挂着笑意。谁能想到,眼前的他竟已在环卫系统工作23年,几乎占据了他的半段人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他从业的初衷。

“做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劳动者。”是他不懈奋斗的精神指针。“城南有个柯昌全,样样工作走在前。”是鄂州环卫系统同行对他的评价。

柯昌全,现任鄂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中心城南环卫所所长,曾获评“湖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还被选举为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每天,当人们还在甜蜜酣睡,柯昌全便执帚长街,迎接城市第一缕阳光。寒来暑往、连朝接夕,他用脚步丈量着城市每一个角落,守护着万家洁净。

“哪里有钉子户,就找柯昌全”,最开始从事城管工作时,他干的是环卫收费员,要收钱可想而知是个不讨好的活。为了得到居民的支持,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常吃“闭门羹”,他不计前嫌主动帮住户倒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次不行来第二次,用真诚和真心打动群众。

就是这种傻办法,他说服了一个又一个不愿交费的市民,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2000年,他一个人收取卫生费30多万元,超额完成了10万元的收费任务。

2013年,他正式“接棒”环卫所,城南环卫所是个大所,清扫保洁面积有110万平方米,占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的三分之一。点多线长面广,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是鄂州对外形象的窗口,“五城同创”大型检查活动的必经地段。

虽说当了“干部”,可他一点“干部”样也没有,他深知,只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带好队伍。过去,环卫清扫作业实行“二扫二保”,即早、晚两次清扫保洁。为了扮靓城南的“窗口”形象,保证条条道路“全天候”整洁,他改革作业方式,变“二扫二保”为“三扫三保”,即早晨、中午、下午三次大扫,上午、下午、晚上三次保洁。

作业方式转变后,工作量增加了三分之一。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推行“扫运分离”,即空垃圾桶换满垃圾桶,同时推行机械化清扫保洁。这些措施的实行,不仅工作效率质量提高了,环境卫生提高了,职工劳动强度减轻了,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每月的清运费节约2万多元。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晨4点钟上班,上午带着行管人员复查,清扫市民过早后乱丢的餐具垃圾;下午组织职工对脏源多发地段进行突击清扫;吃晚饭后,又上班到路上督办清运垃圾;晚上10点钟后下班——这就是他一天的工作流程。

一次次“带病”上阵,多少个夜晚、节假日,他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反复巡查包保路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们心气足了,干工作更卖力了,城南所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好,环卫职工与市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没有发生一例矛盾和纠纷,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面对外界的交口称赞,他总是淡然一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城市美容师’,我得到了很多的荣誉,唯有实干,才能无愧于心。”

周根良

人物画像:

下水管道的“清道夫”

疑难杂症的“土专家”

提到市政设施人,你能想到什么?他们仿佛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下水管网清淤、高温下修补沥青路面、大雨中进行城市防涝排渍、风雪里除雪融冰、早出晚归及时抢换井盖井篦……样样不在话下。

鄂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维修队队长周根良谈到专业知识时总是滔滔不绝,正是这份在外人看来很“危险”的工作,周根良一干就是20多年。

钻下水管道、下臭水沟,徒手清理堵塞下水道的垃圾,这些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对于周根良和队友们却是“家常便饭”。这些年来,周根良挑战过各种急难险重的疏通任务,每次都能勇挑重担、不负众望。他钻过城区最深的下水道,严家湾泵站附近,离地面有17米;不止一次清淤时徒手清理过腐烂的死猪等禽畜尸体,尽管当时呕吐得一塌糊涂,但他仍然挺住坚持工作;常年工作在封闭狭窄的管道里,人必须弓着身子,遇到80厘米管径、水位又较高时,人基本只能爬行,身上穿的简易下水衣根本不起作用,臭粪污水甚至湿透了内衣;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一般是50米,里面的淤泥杂物全靠人工铲出,然后一桶一桶地送到井口,用绞车吊到路面上。

高温下修补沥青路面,是周根良和队友们的必修课。他回忆道,2015年修补武昌大道沥青路面时,正值罕见高温天气,踏上铺摊开的沥青,双腿都无法挪动,队友都有些畏惧。此时,如果不趁热摊平、摊匀沥青,就将前功尽弃。周根良拿起铁锹就干,看似简单的工作做来却十分艰难。由于长时间炙烤,周根良的脚板都起了血泡,但他一直强忍疼痛,坚持工作。当队友发现他鞋子上染红的鲜血,才知道周根良受了伤。饭后,队友争着要接替他的工作,他坚决不同意。一天艰难地过去了,大家以为第二天周根良来不了,可是第二天七点队伍集合,周根良照样参战,细心的队友发现,他换了一双大码的鞋子,双脚板缠上了厚厚的纱布。修补武昌大道沥青路面历时10天,周根良每天到岗,队友佩服不已。钢铁战士释放出来的精神力量,让人震撼,给人激励。

周根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市政设施维修工作中,他勤于思考,热爱学习,喜欢钻研业务知识,注重从失误和教训中总结积累经验,成了熟悉市政设施维修业务的“土专家”。 鄂州市老城区许多背街小巷的下水道,因年代久远,无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几十年都没有清掏,淤塞严重。每逢大雨,污水量大,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加之下水道曲折蜿蜒,有近百米没有检查井,人工深入管道作业非常危险,被大家戏称为“疑难杂症”,没有解决办法。周根良接到领导交办的清掏任务后,立即现场踏勘,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很快弄清下水道的走向。在此基础上,他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思考和研究管道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破解了各种瓶颈和疑难杂症,圆满解决了各种管道堵塞的问题,为老城区近万余户居民解除了困扰多年的污水漫溢难题。

其实,每一个鄂州城市守护者所做的事,都不简单,他们在严寒酷暑中坚守,与脏活、累活打交道,庞大的工作量淹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许根本无人可见。然而,正是这细微之处默默修饰城市的角角落落,才有城市灯火辉煌的一面。

猜你喜欢
鄂州城南下水道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二首(其一)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书法《竹枝词》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马桶水也可以喝
城南旧事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建政、救亡与启蒙:再论鄂州约法之人权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