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稳定向好

2023-02-08 08:45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海农贸市场冷链

于海军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各国关注。为全面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客观评价与消费行为,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风险。

2022年底,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联合国内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对全国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公民进行了线上的网络调查,获得102697个有效调查样本,并发布了《中国公众食品安全状况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如何?公众的食品消费行为有哪些变化?公众对未来食品安全还有什么期待?《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吴林海,就相关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受访者对食品安全状况走势的评价。数据来源:《中国公众食品安全状况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

公众满意度是检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效能最直观的标准。

报告显示,39.51%、7.68%的受访者对当地食品安全状况分别持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评价,远远超过非常不满意与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9.86%)。

按照國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食品安全满意度(食安全办发〔2021〕10号)的计算公式,本次调查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分值为68.38分。而且调查结果还表明,44.65%、14.75%的受访者对未来食品安全比较有信心、非常有信心,远远超过没有信心与很没有信心的受访者比例(9.86%)。虽然食品安全满意度尚没有达到70分,但与10年前的纵向相比有了极大的提升。

《小康》杂志与清华大学发布的《2011—2012中国饮食安全报告》显示,2011年80.4%的受访民众认为食品没有安全感,超过50%的受访民众认为2011年的食品安全状况比以往更糟糕。有数据表明,2011年广州市、南京市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比例均不足50%。而在2008—2009 年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食品安全满意度在五点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仅为2.76。吴林海介绍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比2014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在吴林海看来,江南大学对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与近年来官方发布的数据基本吻合。

事实上,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的稳步提高不是偶然的。吴林海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特别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吴林海对此提供了以下一组数据: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余名;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铁拳”行动中查办违法案件5.22万件,“山寨”酒水饮料、节令食品案件2.59万件。

吴林海介绍说,调查结果也表明,约70%的受访者对近年来政府依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表示满意。

报告显示,虽然新冠疫情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国内面临新冠病毒污染食品、进口食品与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威胁,但受访者对新冠疫情发生后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上较为满意,总体满意度分值为72.19分。

3年来,我国政府在防控新冠病毒污染食品、稳定人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20年7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疫情后,就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着力排查农贸市场安全风险隐患,并要求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诸多地方政府大力改造农贸市场。

江苏南京市自2017年新一轮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工作,新冠疫情暴发后,进一步加快农贸市场提档升级,5年的时间内全市完成了300多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到目前为止,南京全市354家农贸市场全部建成食用农产品快检室,日检测能力在8000批次以上,检测品种覆盖蔬菜瓜果、生鲜肉品、水产品、豆制品、粮油、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8种风险指标,切实守护了疫情期间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吴林海表示,农贸市场改造取得了成效,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本次调查就显示,约60%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以来当地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3年来,全国各地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更是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据吴林海估算,全国大多数县(市)建立了智能化的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库。以我国重要的进口食品门户广西为例,2021年全区检查各类冷链食品市场主体6.89万次,冷库3.27万次,下架封存问题食品188吨,发现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1439批次,稳妥处置流入广西境内的29起涉疫境外食品应急事件。所有这些,为当时最大限度地防范进口冷链食品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奠定了基础。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3年间,全国外卖餐饮行业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覆盖用户多、参与企业多”的特点。

2022年全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417.4亿元,是2020年6646亿元的1.42倍,约占整个餐饮收入比重22%左右;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较2020年12月增加1.2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2.7%;全国外卖企业注册量由2016年的8848家迅速增长到2021年的197万家。

网络外卖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特别是在近年新冠疫情突袭期间对保障居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林海介绍,江南大学的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具有网购食品的行为。在具有网购食品行为的受访者中,44.57%、38.21%、31.49%、26.73%的受访者网络在线购买的主要品种是餐饮食品、牛(酸)奶、生鲜农产品、进口食品,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自己网购食品的频次有了不同程度增加。

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受访者食品消费场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受访者日常购买食品的场所主要是超市或商场、农贸市场和家庭住所周边的小卖部,占比分别为86.85%、56.08%、49.00%,而把路边流动摊贩作为购买食品主要场所的受访者较少,仅占受访者的17.18%,而且主要是農村或城乡接合部的受访者。这反映了消费者进一步提升了在超市或商场中购买的食品更安全的意识。

吴林海在分析调查数据后表示,虽然公众近年来对食品安全满意持较高的评价,但他仍认为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受访者对目前与未来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担忧反映了新时代公众不仅要求“吃得安全”,更期盼“吃得健康”的新要求。

比如,分别有63.55%、58.70%、56.98%的受访者对网络外卖餐饮食品、保健食品质量、儿童的评价一般,认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与此同时,分别有77.30%、70.71%、46.98%、42.98%、19.62%的受访者认为滥用食品添加剂或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农药兽药残留物质超标、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食品本身带有的有害物质超标是目前与未来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

对此,调查表明,77.16%、71.89%、65.84%、56.21%、52.77%的受访者分别认为,政府必须依法惩处食品安全犯罪、应及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肃问责失职渎职的政府官员。

吴林海认为,受访者对目前与未来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担忧反映了新时代公众不仅要求“吃得安全”,更期盼“吃得健康”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未来5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应牢牢把握食品安全治理的中国制度优势和现实国情,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纵深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重点解决食品安全质量供给不平衡性、不同食品种类质量安全不平衡性,以及保健营养食品供给不充分的矛盾,重点聚焦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与米、面及其制品,食用油,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酒水饮料,水产品,饭店与餐馆食品等大众化食品,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林海农贸市场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林海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