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机车轮打滑时车轮和轨道的热机耦合分析

2023-02-09 01:22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3年1期
关键词:架桥机热源摩擦系数

乐 锋

(中铁十七局集团,河北石家庄 050000)

1 引言

架桥机目前是目前大型铁路公路桥建设的必备大型工程机械,按照吨位分类,目前国内有900t过隧(不过隧)架桥机、550t箱梁架桥机、320t 架桥机等常用的架桥机,也有1600t、1800t 及3000t等特大吨位架桥机。按照种类分类,有双导梁式架桥机、步履式架桥机、运架一体式架桥机及架造一体式架桥机等[1−6]。

这里以DF550导梁式架桥机为分析原型,其具体工序过程在此不再赘述。目前关于架桥机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结构强度和动力学方面,但是动力学方面的文献不多,结构强度方面如文献[7]运用ANSYS软件对架桥机主梁模态进行了分析,文献[8]对架桥机吊梁天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文献[9]对架桥机后支腿结构有限元分析,动力学方面如文献[10]对架桥机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文献[11]对架桥机主梁结构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

目前还没有见到文献对架桥机的车轮进行分析,架桥机在运送梁的时候,车轮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如快速启动及制动时,此刻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大于粘滑力[12],起重小车和轨道直接会发生滑动现象,滑动过程中的接触区会产生大量热量,致使温度升高,会使轨道和车轮产生破坏,影响架桥机的安全性。

这里将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架桥机起重小车和轨道的热力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车轮和轨道在纯滑动时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工作参数(工作载荷、摩擦系数、滑动速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不同建模方法的区别,并运用移动热源法分析了轨道的温度及塑性应变特性。

架桥机车轮和轨道图,如图1所示。

图1 架桥机车轮和轨道图Fig.1 Wheel and Rail of Bridge Girde

2 计算模型

2.1 轮轨接触理论

架桥机的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简化为2个圆柱之间的接触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目前的文献[12−14]介绍,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接触是满足Hertz接触条件的。则两个圆柱接触区为椭圆形,如图3所示。其压力分布可以由Hertz接触理论[12]得到:

图2 车轮和轨道Hertz计算模型Fig.2 Hertz Model of Wheel and Rail

图3 接触斑示意图Fig.3 Schematic of Ccontact Spot

式中:x1和x2—纵向和横向坐标;a和b—椭圆斑的长半轴和短半轴;p0—接触斑上的最大接触压力。其中:

式中:常数A和B具体数值可以参见文献[13];系数m和n与A、B有关,亦可以由文献[13]查得。E1和E2—车轮和轨道的弹性模量;v1和v2—车轮和轨道的泊松比。

最大接触压力:

式中:W—轮重。接触斑的切向力为:

式中:vs—车轮滑动速度。故椭圆斑的热流密度为:

2.2 热力耦合模型

根据传热学理论,整个系统的温度场方程[15]方程如下:

式中:a—热扩散率;T—温度;t—时间。

整个系统有三类边界条件:

(1)滚动前系统初始温度场:

(2)滚动时,系统产生的热流:

(3)滚动过程中的系统换热:

式中:λ—热导率;Tw—界面温度;Tf—环境温度;h—表面传热系数;n—边界法向单位向量。

2.3 有限元模型

由于架桥机轮轨实际模型很复杂,所以需要建立简化的轮轨三维模型,如图4(a)所示。其次考虑到对称性,及应力影响区域,最终取车轮的1/6作为分析对象,取轨道的上轨面部分作为分析对象,如图4(b)所示。

图4 简化三维模型及简化有限元模型Fig.4 Simplified 3D and FEA Model

在CATIA 中建立简化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到ABAQUS软件中,选择Dynamic,Temp−disp,Explicit分析步类型,将轨道最底部全约束,车轮耦合到其旋转轴中心点,并释放垂直方向及沿着轨道方向的自由度,约束其他各方向的自由度,同时设置其匀速位移速度为0.1m/s,建立轨道和车轮直接的接触关系,设置摩擦系数为0.1。初始温度设置为20℃。分析时长设置为7s,步长设置为0.01s,使用C3D8T单元划分单元格。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

由常理可知,车轮和轨道的对称中心线上的温度和应力是最大的,故对模型的中心截面进行剖切,得到的车轮和轨道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如图5、图6所示。由图可以看到,车轮的最高温度达到1100℃,最大应力为3.46GPa,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区域都集中在接触斑区域;轨道的最高温度为638℃,最大应力为1.05GPa,温度的分布呈现细长的条带状,应力的分布与温度的分布形状相似。

图5 车轮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图Fig.5 Temperatur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heel

图6 轨道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图Fig.6 Temperatur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Rail

在车轮接触斑的正中间取不同深度的三个测量点,得到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以,车轮表面温度最高,在滑动过程中,温度迅速上升,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继续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为在滑动过程中,车轮接触斑一直与轨道接触,温度会越来越高,但是随着与外界热交换越来越多,最终会达到平衡,所以温度上升速度越来越慢,最终会达到一个定值。应力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相似,在此不再说明。

图7 车轮不同深度温度变化图Fig.7 Change Chart of Wheel Temperature

在中间轨道处,同样取三个不同深度的测量点,得到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8所示。

图8 轨道不同深度温度变化图Fig.8 Change Chart of Rail Temperature

由图可以看出,轨道表面的温度在接触斑到来后,迅速达到最高温,然后才缓慢降温,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略有不同,其原因为热量的传导需要时间。在轨道的不同位置,每隔0.1m取一个测量点,测量其最高温度的变化,如图9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接触斑越迟达到的测量点,温度越高,但是最高温度的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与车轮的温度变化原因一样。

图9 不同距离轨道最高温度图Fig.9 Highest Temperature of Rail

3.2 不同参数影响分析

本节分析不同工作载荷、不同滑动速度和不同摩擦系数对车轮和轨道的温度及应力的影响。将工作载荷分别设置为200t、300t、400t、500t和600t,将滑动速度分别设置为0.05m/s、0.1m/s、0.2m/s、0.3m/s和0.4m/s,将摩擦系数分别设置为0.05、0.1、0.2、0.3和0.4。最终的结果,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不同参数对车轮温度及应力的影响Fig.10 Temperature and Stress of Wheel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arameter

图11 不同参数对轨道温度及应力的影响Fig.11 Temperature and Stress of Rail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arameter

由图可以得到,车轮和轨道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值与工作载荷、摩擦系数及滑动速度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可以由式(5)和式(7)看出,即在相同导热时间内,热流密度与工作载荷、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呈正相关。同时也可以看到,摩擦系数对温度及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滑动速度,工作载荷对结果的影响最小,其原因是在分析中,两个摩擦系数之间的比值较滑动速度和工作载荷都大。所以架桥机在平时维护时,一定要避免沙石等落在轨道表面,因为此情况下的摩擦系数最大。

4 建模方法研究

4.1 方法对比

在上述的仿真计算过程中,建模方法使用的是摩擦生热,需要建立车轮和轨道的模型,且分析步使用的是Dynamic,Temp−disp,Explicit分析步类型,此类型分析的计算量巨大,在此次的计算过程中,每次都耗费巨大的计算时间。在此介绍两种计算成本较低的建模方法:(1)二维模型法;(2)移动热源法。

二维模型法,就是建立车轮和轨道的纵向剖切面二维模型作为分析对象,相对于三维模型方法,优点非常明显,就是计算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如果加入塑性变形分析,计算量也不会增加太多,缺点是计算结果无法体现三维情况,尤其是三维边界条件。

移动热源法,此方法相对于三维和二维,计算量更少,但是需要将车轮和轨道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将滑动过程中的热量分配到车轮和轨道上,其中车轮的接触斑上可以一直施加热源,而轨道上需要用ABAQUS子程序DFLUX施加移动的热源,其热源的形状与接触斑一样,以此来模拟接触斑在轨道上的移动。

此种方法计算量非常小,可以快速仿真得到车轮和轨道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相关数据,确定是无法体现车轮和轨道的耦合关系,且热流密度需要在前期计算得到。

4.2 移动热源法分析结果

本节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运用移动热源法,分析二维钢轨的温度场及应力场特性,由于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与三维的相差不大,故在此节只分析温度场分布及塑性变形情况。

温度场分布,如图12所示。最高温度达到了691.8℃,比三维模型的轨道温度要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种方法的热源一直都处于最大值,而三维模型摩擦生热,热量由0逐渐增高,所以最高温度会低于移动热源模型的温度。

图12 轨道温度场分布图Fig.12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Rail

由图可以看出其温度场分布与三维模型相似,都是呈现细长的条带状,温度最高点在移动热源处,移动热源经过的轨道的温度逐渐向轨道内部渗透。

由以上分析得到的温度产生的应力已经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轨道已经产生了塑性应变。其等效塑性应变图,如图13所示。

图13 等效塑性应变场分布图Fig.13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Distribution

由图可以看出轨道表层已经出现了塑性应变。取不同深度的测量点检测其塑性应变大小,具体,如图14所示。

图14 等效塑性应变变化图Fig.14 Change Chart of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可以发现,其表层的等效塑性应变为0.07 左右,深度为10mm处已经没有塑性应变发生,与图13的分布吻合。

5 结论

(1)在纯滑动时,架桥机的最高温度在车轮的接触区上,而轨道上的温度低于车轮上,形状呈现为一体带状;

(2)车轮上的温度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但是温升量越来越小,轨道上的温度趋势呈现快速升高,缓慢下降的趋势;

(3)车轮和轨道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都会随着工作载荷、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4)运用移动热源法分析了轨道的温度及塑性应变特性,其趋势与三维模型一致,说明方法可靠;

(5)要防止架桥机的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纯滑动现象。

猜你喜欢
架桥机热源摩擦系数
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摩擦系数衰减规律研究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架桥机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压气机叶片MPAW堆焊的热源参数模拟仿真
说说摩擦系数
吞吐怪兽架桥机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DJ-180架桥机不解体调头的研究及应用
关于国内高速铁路架桥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考虑变摩擦系数的轮轨系统滑动接触热弹塑性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