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国内动态

2023-02-09 20:55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苹果

2022 年我国水果产量突破3 亿吨

本刊讯(记者张 放)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 年我国水果产量数据,2022 年全国水果(含果用瓜)产量首次突破3 亿t(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达31 296.24 万t,较2021 年增加了4.42%。江苏、山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河北、新疆、广东、陕西、河南、山东和广西等13 个省(区)的水果产量在1 000 万t 以上,合计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75.22%。其中,广西和山东的水果产量均在3 000 万t 以上,分别达3 402.46 万t 和3 095.51 万t,较2021 年分别增加了9.01%和2.07%,分别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10.87%和9.89%;广东水果产量首次突破2 000 万t 大关,达2 028.38 万t,较2021 年增加了3.61%,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6.48%;山西和江苏水果产量首次突破1 000万t,分别达1 002.77 万t 和1 002.13 万t,较2021 年分别增加了2.86%和3.41%,分别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3.20%和3.20%。

柑桔、苹果、梨和香蕉等四大水果的产量较2021 年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并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柑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突破6 000 万t 大关,达6 003.89 万t,较2021 年增加了7.30%,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19.18%,较2021 年占比提高了0.51 百分点;苹果产量达4 757.18 万t,较2021 年增加了3.48%,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15.20%,较2021 年占比下降了0.14 百分点;梨产量较2021 年增加了2.06%,达1 926.53 万t,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6.16%,较2021 年占比下降了0.14 百分点;香蕉产量较2021 年增加了0.45%,达1 177.68万t,占2022 年全国水果产量的3.46%,较2021年占比下降了0.15 百分点。

2022 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发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8 月3—4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旨在促进我国水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果业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大会期间举办了“水果品牌专场推介会”“2023 农批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国果业知名品牌展销会”等活动。本次活动还发布了《2022 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揭晓了“2022 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2022 乡村振兴果业推荐品牌”和“2022 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等榜单。

据悉,2022 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组织征集,结合由浙江大学CARD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浙江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联合展开的“2022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中的果品类地理标志品牌,课题组最终完成了494 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声誉评价。获得本次评价的494 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遍布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覆盖30 个省(市、自治区),包含仁果、核果、柑桔、浆果、坚果、热带水果和瓜果等七大品类。根据中国农业品牌声誉评价模型,品牌声誉由感知力和感召力构成,感知力由能见率和认知行动率构成,感召力则由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构成。本次评价的494 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平均值81.15,其中,江西“赣南脐橙”获得最高值,为89.56。

安徽:果业全链条瞄准千亿产值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笔者日前从安徽省召开的全省果树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安徽省提出未来全省果树产业发展“551”目标,即到2030 年,安徽省将建设以砀山梨为代表的皖北片区、以长丰草莓为代表的皖中片区、以怀宁蓝莓为代表的沿江片区、以六安桃为代表的皖西片区、以宁国干果为代表的皖南片区等5 个果树生产片区,全省果树面积稳定在500 万亩(33.33 万hm2)以上,果树产业综合产值1 000 亿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果树栽培面积达40万hm2,其中,园林水果面积约22.67 万hm2,年产量超580 万t,年产值超350 亿元。“十三五”末全省水果面积较“十二五”末增加5.67 万hm2,其中,桃发展较快,总面积超8 万hm2,居全国第4 位;猕猴桃、蓝莓栽培面积翻两番;梨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在全国排第8 位;葡萄栽培面积超4万hm2,石榴、樱桃栽培面积也稳步增长,全省果树科技普及率90%以上。2022 年,全省水果每667m2平均产值超1 万元,水果产业发展直接带动200余万生产与经营者增加收入。

“围绕‘551’目标,未来几年安徽省要基本建立满足产业发展的果树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主要果树产业链。”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徐义流表示,要强化砀山酥梨、怀远石榴等传统特产果树优势,培育六安脆桃、怀宁蓝莓等一批新兴特产果树品牌,为安徽打造农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贡献“果树力量”。

广西:多举措端稳中国人的“果盘子”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据新华每日电讯(何伟等)有关消息,广西拥有发展水果产业的独特气候和地形区位条件,现有果树品种资源近300 种,被称为中国的“果盘子”。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水果产业提质升级、加大冷链物流建设、优化水果进口通关流程,确保“内外开花”,让“果盘子”端得更稳。

一是持续升级发展优质特色水果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目前全区已形成千亿级水果产业集群。2022 年,广西水果生产总值超1 700 亿元,水果总产量3 080 万t,已连续5 年稳居全国首位。在“中国杧果之乡”广西百色市,2022 年杧果种植面积9.13 万hm2,产量106 万t,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125 万t,当地真正将“小杧果”发展成了“大产业”。二是加强水果预冷技术的推广和冷链物流的布局建设,采后处理和储运技术等不断完善,有力支撑了广西特色水果保鲜增值和快速运转。一些对保鲜要求较高的水果,也能及时从田间地头尽快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三是充分运用电商销售等现代化营销体系。2023 年上半年,广西先后组织开展了“广西33 消费节”等系列“广西水果网上行”活动以及“桂字号特产全国巡展”“全国采购商广西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水果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攀升。四是强化水果进出口管理。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广西不但是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省份,还是东盟水果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今年上半年,广西进口东盟以水果为主的农产品88.1 亿元,同比增长53.9%,拉动同期广西自东盟进口增长率提升12.1 百分点。

山东:葡萄产业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主产区,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三,葡萄也是山东省继苹果、桃、梨之后的第四大果树,在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山东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基本形成了胶东半岛葡萄与葡萄酒优势区和鲁中南鲜食葡萄优势区的格局。目前全省鲜食葡萄栽培面积约2.67 万hm2,占全省水果总面积的6.3%,占全国葡萄总面积的5.4%,并形成了胶东半岛产区、胶莱平原产区、鲁中南产区、鲁西南—鲁西北平原产区等四大产区。胶东半岛产区的烟台以龙口、海阳、蓬莱、莱阳、栖霞为主要生产县(市),青岛以平度、莱西、胶州为主要生产县;胶莱平原产区主要集中在潍坊市的寿光、临朐、青州等地;鲁中南产区集中在临沂、淄博、泰安为主的泰沂山区;鲁西南—鲁西北平原产区集中在包括济宁、聊城、菏泽等黄河故道平原地区。

山东省鲜食葡萄第一大品种是“巨峰”,面积超过6 700 hm2;其次为“红地球”和“玫瑰香”,面积均为4 300 hm2左右;其他品种有 “泽香”“宝石无核”“藤稔”“克瑞森无核”“夏黑” 等;最近几年“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在山东迅速增加,但总量仍较少。

(赵玉山)

江西:井冈山市以果兴业蹚出农民致富新路

近年来,江西省井冈山市以“创新引领”“产业兴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工程。其中,黄桃和李成为该市多地发展“一村一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闪亮名片。早在2012 年,井冈山市就引入黄桃种植,2014 年起开始大范围推广;李还要更早,20 世纪90 年代初就开始引进小规模种植。数年来,在政府的一系列引领谋划、政策帮扶下,井冈山黄桃、李产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燎原之势”,已成为助力井冈山市乡村振兴的特色富民农业支柱产业。

目前,井冈山市黄桃种植面积约730 hm2,集中在茅坪、拿山、碧溪、龙市、葛田等地,2022年产量达300 万kg,2023 年预计突破450万kg;李种植面积超533 hm2,集中在睦村、葛田等地,2022 年产量75 万kg,2023 年产量有望翻倍。2023 年3 月,井冈山市印发《2023 年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实施办法》,其中,针对黄桃、李产业新建基地奖补,标准从过去的每公顷9 000~15 000 元提升至18 000~30 000 元。该办法还提出,要积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围绕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着力培育好“井冈黄桃”“井冈李”“井冈猕猴桃”等为代表的国家地理标志和江西省名牌等农产品品牌,促进井冈山地理标志等商标产权保护农产品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在品牌创建、品牌文化宣传、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电商等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给予政策支持,对农业企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知名品牌会展活动进行奖补。

(赵玉山)

甘肃:平凉市全力推动“静宁苹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静宁苹果” 是甘肃省平凉市著名品牌产品。近年来,平凉市坚持把推动“静宁苹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农富民和实施产业振兴的根本之举,让小苹果映红乡村振兴路,挑起“静宁苹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金扁担”。

一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已建成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汭河流域两个优质果品生产片带,庄浪县万泉镇(苹果)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市优质苹果面积稳定在10 万hm2,年产苹果210 万t 以上,产地平均销售价格连续17 年领跑全国,产值突破110 亿元,带动70 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二是区域布局持续优化。立足“静宁苹果”产业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新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中连片栽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聚力提升葫芦河、水洛河流域及泾川南塬、灵台北塬4 个苹果生产带,建设苹果特色产业集群和现代苹果产业园。目前,平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通过验收,静宁县、庄浪县列入国家2023 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甘肃省苹果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庄浪县获批创建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公用品牌作用凸显。制定“静宁苹果”精品品牌培育方案,实施精品品牌培育行动,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8 张国家级名片,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有价值十强等称号,品牌价值达161.3 亿元;“静宁苹果”进入首批中国100 个地理标志受欧盟保护名单,入选国家2022 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搭乘“雪龙”号出征南极;“静宁苹果”“灵台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入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品牌市场知名度和销售半径日益扩大,已成为甘肃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四是果品产后处理能力提升。围绕“静宁苹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平凉市始终把培育壮大链主企业作为拉动“静宁苹果”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关键主体”和“核心力量”,积极配合“争”、支持企业“引”、扶持企业“补”、鼓励企业“改”,已培育德美、常津、贡禾等国家级龙头企业3 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5 家,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关联企业289 家,年果品仓储能力116 万t,果品加工能力19.2 万t;建设分拣、清洗、包装等生产线23 条,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基地,培育保鲜贮藏、冷链物流企业180 多家。

(王秋萍)

山东:费县建设高效梨标准示范园

为了推动梨产业转型升级,山东省费县从2020 年开始启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梨标准园建设,在探沂镇龙凤山果业园区和东蒙镇乐华田园综合体内新建两个现代梨集约栽培模式示范园,总面积43.33 hm2,主栽品种为“苏脆一号”“新梨七号”“皇冠”“秋月” 和“玉露香梨”等优良品种。这两处高效梨标准园的建设,改变了费县梨产业传统生产模式,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及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全县梨果品质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标准园采用纺锤形立架栽培模式,建设高标准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喷灌系统、智能化施肥管理。这些智能化的设施技术不仅让管理更加精细,还减少了人工操作和管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结合园区实际,合理配置了果园专业机械,确保项目园区高标准、机械化管理。此外,全园推广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果园系统实现环境条件监测、土壤墒情采集以及生产过程监控;采用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梨树生长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梨树的健康生长和丰产优质;大力推广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

示范园苗木成活率高达95%以上,定植后第2 年树体就能成形,第4 年每公顷产量就达11 250 kg,第5 年每公顷产量达37 500 kg,优质果率92%以上。与传统梨园相比,园区配套的苗木栽植、立架设立、无纺布覆盖等措施结合物联网管理方法,可以使每公顷增收3 万元以上。园区采用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等环保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园区内建造了果品贮藏库,保证了果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延长了果品保鲜期,提高了果品附加值。如今,费县新建项目园区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已达95%以上,梨果品质显著提升,并实现了优质优价,为费县发展现代果品产业树立了样板,使费县这个“中国优质梨基地县”“国家梨产业体系示范县”声誉更大、品牌更强。

(王秋萍)

甘肃:庆城县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区位、悠久的栽培历史以及多年的政策扶持,使庆城县成为国家苹果重点生产县、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全国优质苹果最佳核心生产区、全国红富士苹果主产区及“瑞阳”“瑞雪”等新优苹果品种先行示范区,入选2021 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白马铺和赤城等2 个镇入选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庆城县坚持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产业链条逐步健全,三产融合更加深入。2022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22 万t,鲜果商品率达到85%、优果率达到67%,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4.7 亿元,贮藏能力达到15 万t,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8 万t,加工能力达到6 万t,商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3%,产区农民人均苹果产业收入达到3 500 元,占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29%,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庆城县抢抓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机遇,确定以苹果为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明确九大工程和30 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规划建成以“一轴两区三园”为布局的“半圆形”延伸开放式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轴”指以庆城镇、白马铺镇、驿马镇和桐川镇为轴线;“两区”指密植高效区和提质增效区;“三园”指科技研发园、现代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及农资配套工业园),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苹果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建立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专家小组为一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出台《庆城县苹果产业扶持意见》《关于庆城县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支持园区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2 年底,全县已完成资金投入4.55 亿元,重点完成了六大工程、17 项重点工作,实施老旧果园提质增效改造1 330 hm2,建设苹果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点8 个、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点7 个、病虫害监测点2 个、苹果安全质量检测点3 个;扶持组建果业技术服务队7 个,规范提升合作社15 个,扶持家庭农场10 个,引进“果”字号企业2 家,培育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 个;新增果库34 座、库容2万t,新增果品加工能力6 万t,申请认证“三品一标”品牌4 个、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面积3 500 hm2,入选“甘味”品牌3 个。

(赵玉山)

湖北:认定第一批秭归脐橙种植系统传承人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向长海)2023 年2月,湖北省秭归县认定了第一批秭归脐橙种植系统传承人28 名。

2 363 年前,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秭归诞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是战国时期屈原《橘颂》咏物言志诗的开篇语。2 000 多年来,秭归人民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橘颂》文化,尤其是1949 年以来,全县涌现了一大批柑桔文化的传承者和柑桔农艺的传承人,为秭归成为我国首个“中国脐橙之乡”“全国柑桔产业30 强县”“一年四季有鲜橙”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加快落实秭归脐橙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1+N”举措,全面推动秭归脐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县柑桔协会建议,县农业农村局审核,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授予茅坪镇山里红柑桔种植家庭农场的高强、秭归县兴友水果种植家庭农场的贺兴龙和屈原镇龙马溪村桔农王功厚等28 名同志为第一批秭归脐橙种植系统传承人。县委农办希望这批传承人再接再厉,挖掘、总结秭归柑桔种植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柑桔农技农艺与文化,带领年轻人投入到秭归柑桔种植农艺与文化传承中去,奋力把秭归脐橙打造成“世界级地标品牌,世界级文化载体”。

湖北: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向长海)8 月4 日,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暨全国果业知名品牌展销会上,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7.2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23 年8 月4 日,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上海举办了“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暨全国果业知名品牌展销会”,发布了《2022 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报告和果品企业自主品牌价值报告》和《2022 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报告和果品企业自主品牌声誉报告》。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2022 年 “秭归脐橙”品牌价值达37.26 亿元,“秭归夏橙”品牌价值达8.01 亿元,“秭归桃叶橙” 品牌价值达0.26亿元,“峡橙三秀” 品牌总价值达到45.53 亿元。其中,“秭归脐橙”品牌价值是2012 年首次评估时的5.49 亿元的6.79 倍,比2021 年的31.36 亿元增长了18.81%;“秭归夏橙”品牌价值是2017年首次评估时1.03 亿元的7.78 倍;在“品牌强度五力”中,“秭归脐橙”品牌带动力位列第二、品牌发展力位列第五,“秭归桃叶橙” 品牌资源力位列第八。

据悉,秭归脐橙现有种植面积约2.67万hm2,社会产量100 万t,综合产值近200 亿元。秭归县人民政府把每年的4 月7 日设立为“秭归脐橙品牌日”,正在申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努力把秭归脐橙打造成“世界级地标品牌,世界级文化载体”。

重庆:巫山脆李品牌价值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重庆市巫山县是“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中国脆李之乡”,脆李产业发展历史长,有基础优势。2023 年,巫山全县23 个乡镇巫山脆李种植规模达2 万hm2,挂果面积0.93 万hm2,预计产量13.5 万t,综合产值将突破18 亿元。

巫山县低山河谷年有效积温在重庆市排位靠前,日照时数全市第一,这成就了巫山脆李甜脆的口感;起伏的山地地貌让巫山脆李的货架期可达60 余天,约为其他李类的2 倍,这些使得巫山脆李种植“天时地利”。然而,要种好脆李,“靠天吃饭”远远不够。为此,巫山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立了巫山脆李研发中心,并建立了县级专家团队、乡镇技术骨干、村级技术队伍、种植能手和果农“五层”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脆李科学管护水平。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巫山脆李越发“枝繁叶茂”,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据中国品牌促进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27.1 亿元,连续4 年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王秋萍)

广西:永福罗汉果产业综合产值上百亿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据人民网(张龙井等)有关消息,2023 年,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1.01 万hm2,预计产果超18 亿个,主产区农民可人均增收1.6 万元以上,预计2023 年罗汉果一产产值超20 亿元;同时,二产体量不断壮大,全世界70%的罗汉果都集中在永福县加工销售,二产产值近50 亿元;三产同步发展,投资15 亿元打造的AAA 景区——苏桥罗汉果小镇,辐射带动罗汉果文化旅游、乡村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三产产值可达15亿多元。以上合计,2023 年永福县罗汉果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可达100 亿元。

1995 年3 月,永福县获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1 年,“永福罗汉果” 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授予名牌产品称号;2004 年,“永福罗汉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 年,永福县获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2022 年,“永福罗汉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2023 年,广西永福罗汉果栽培系统入选国家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示名单。近年来,永福县充分利用罗汉果的传统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罗汉果的种植和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罗汉果的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罗汉果的深度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罗汉果的经济价值,也打开了永福县的经济发展之路。全县现有罗汉果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66家,已研发出的120 多种加工产品热销国内外,其中,罗汉果茶、罗汉果饮料、罗汉果提取物“甜苷”出口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26 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昭通“小苹果”变身“大产业”

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海拔高、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的品质优势,具有成熟早、甜度高、香味浓、口感脆等特点,颇受消费者青睐,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近年来,昭通市把苹果产业列为全市高原特色产业之一,2022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5.66 万hm2,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迈上新台阶,达到110 亿元,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当红产业”。在“苹果产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下,全市30余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昭阳区洒渔镇是昭通苹果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销售集散中心。2022 年,洒渔镇苹果种植面积达0.87 万hm2,覆盖果农1.7 万户、5.8 万人,占全镇人口总的87%,2022 年该镇苹果产量40 万t,综合产值25亿元。苹果产业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物流、网套纸箱生产等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并吸引了果汁、脆片、果酒等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洒渔,2 000 余名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

昭阳区永丰镇是全市现代苹果产业的标杆和示范,其中,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基地种植规模达0.67 万hm2,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示范园,优选全球118 个苹果品种进行示范种植。2022 年基地挂果面积0.47万hm2,实现产量3 万t、产值3.5 亿元,带动周边村社2.58 万户农户增收。同时,基地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苹果产业冷链物流园“昭阳红冷链物流园”,仅分选车间就吸纳当地群众300 多人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近3 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目前苹果种植面积已达800 hm2,全村有苹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23 家,2022 年苹果产量达1.05 万t,产值达1.26 亿元。该村依托百亩苹果示范样板园,开展苹果新技术综合研究展示,每667 m2苹果平均产量达3 000 kg,优质果率达80%以上。

(赵玉山)

云南:施甸金杧果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本刊讯(林祖斌、范如意,特约通讯员柏 斌)时下正是杧果上市的季节。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酒房乡里强村杧果种植园,满山坡的杧果树被成熟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在果园来回穿梭的果农,熟练地忙着采收、搬运、装车,脸上无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杧果中的“大胖子”,“金煌杧”纤维特少,皮薄肉厚、肉质细滑、香甜多汁,是时下最热销的品种之一。除了“金煌杧”,目前还有“象牙”“鹰嘴”“圣德龙”“小奥”“贵妃”和“台农”等10 多个品种销路也比较稳定。据了解,当地杧果除了鲜果销售外,有部分还被送往果干制作间,人工去除坏果、软果、劣果,经过洗净、剥皮、切片、烘干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制作成口感软糯、色泽金黄澄亮的杧果干,每500 g 市场售价可达40 元。

一个小小杧果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近年来,里强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按照“党建+基地+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发展杧果产业。2023 年全村六分之一左右的农户种植杧果,其中,种植最多的农户杧果面积达4.40 hm2,而全村杧果种植面积超213 hm2,其中,挂果面积约67 hm2,鲜果主要销往潞江坝、昆明和广东等地,因为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预计2023年产量在300 t 以上,产值超过240 万元。

“这几年农户通过种植杧果,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我们将继续开展技术培训,督促农户做好果园管理,同时积极对接市场,让杧果长势更好、口感更佳,卖出更好的价格。”里强村党总支书记张军说。下一步,该村将以市场为导向,在调结构、打品牌、挖潜力上下足功夫,继续推进“杧果+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力争在助农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努力绘制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山东:威海主推“威海金”苹果丰富市场

山东省威海市在全国苹果品种中主推的色调是以黄色为主,2013 年率先从日本引进“维纳斯黄金”,经过不断的培育,该品种在威海扩繁成功,果实风味独特,有浓郁清新的芳香味,商品性状好,深受市场欢迎,连续多年获得威海市苹果擂台赛特等奖,已成为中国的“威海金”,在整个苹果市场上表现得风光无限,好吃也好看,丰产也好管,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为了促进“威海金”苹果稳产、高产,威海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为苹果标准化栽培增产做科技保障,走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果业发展新路子,构建起了包括苗木繁育和栽培管理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制定和发布的山东省与威海市地方或团体标准数量达到37 项,为“威海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威海金”苹果种植面积不仅在威海稳步增加,是当地“富士”以外种植最多的苹果品种,还走出威海,在鲁西南、江苏、甘肃和云南等国内其他苹果主产区种植。“威海金”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威海苹果的“出圈”。这些金灿灿的苹果带动了更多果农走上致富快车道,成为推动威海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黄金果”“致富果”。

(王秋萍)

江苏:无锡惠山科技创新助推桃产业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着眼阳山水蜜桃“种植—销售—深加工”全产业链,开启“数字兴农”新实践,打造智慧农业、文旅融合新形式,用科技创新助力“桃经济”提速发展。

一是桃品种优质化。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无锡水蜜桃品种圃,推进“太湖三白”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芯片”。无锡水蜜桃品种圃依托“院地企”运营模式,深耕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年培育桃苗10 万余株,产值约200 万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水蜜桃种质资源圃。二是种植标准化。实施基础设施提标行动,投资6.39 亿元打造千亩水蜜桃基地、43.33 hm2叶菜基地等6 个水蜜桃(叶菜)产业高标准种植区;制定并推行水蜜桃省级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4 项,建立全过程生产标准化体系。三是装备机械化。抢抓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契机,引进微耕机、果园升降平台等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水蜜桃“Y”形栽培、叶菜全程机械化等种植新模式,加速“机器换人”进程。水蜜桃“Y”形栽培模式每667 m2产量约2 500 kg,较传统主干形增产20%~40%。阳山水蜜桃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获农业农村部推介。四是管理数字化。搭载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配备土壤墒情监测站、虫情监测站等物联网设备,涵盖灌溉管理、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等六大功能,为桃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精准化、可视化管理。阳山水蜜桃一产产值9 亿元,平均每公顷收入约37.5 万元。五是物流冷链化。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现水果等生鲜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投资10.5 亿元建成嘉煜美库食品冷链基地,年销售额7.5 亿元,形成区域性冷链供应链中心,获评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示范。推进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建设,统一授权电商平台157家,携手邮政EMS、顺丰等物流巨头,电商年销售额约3 亿元。六是农旅结合化。投资10 亿元建成全长近40 km 的锡西产业振兴风光带,勾勒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建成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吸引国家地理营地、海洋生物博物馆等项目落户,集聚隐居桃源、既见桑梓等酒店和民宿150 余家,旺季单间住宿金额超1 500元/天,农旅观光年收入约5 亿元。

(王秋萍)

陕西:体系专家来陕南调研指导柑桔产业

本刊讯7 月31 日至8 月1 日,应陕南柑桔综合试验站邀请,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教授和江西省南昌柑桔综合试验站站长王雨亭博士相约来到陕南柑桔主产区城固县进行柑桔产业调研指导。

两位体系专家在陕南柑桔综合试验站站长敖义俊及其团队成员的陪同下,先后调研了城固县斗山柑桔综合试验基地、寺岭柑桔种质资源基地、刘家营柑桔生产片区和老庄镇杨理义山地老果园改造试验示范园等地,对陕南柑桔产业发展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为主的定位和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建议,陕南柑桔生产要提高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以柑桔轻简化生产示范引导技术落实;通过柑桔老果园改造的试验示范,以小冠形树形标准化改造与主干形树形培养为抓手和突破,建设标准化的示范园,做给果农看;通过创新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培训,指导果农干,逐步引导果农进行果园改造,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加柑桔生产收入,促进陕南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期间,刘永忠教授还就《柑桔轻简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室内专题培训讲授,城固县果业系统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参会,并就陕南柑桔高品质栽培技术与体系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邓家锐)

甘肃:天水三县(区)获批国家苹果产业集群创建项目

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 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的通知》,其中,天水市的秦州区、秦安县和甘谷县等3 个县(区)获批甘肃省苹果产业集群创建项目。

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和甘肃省重要的优质苹果主产区之一,所产元帅系“花牛苹果”可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相媲美,连续5 年荣登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百强榜,2022 年品牌价值达49.13 亿元。目前天水市苹果栽培面积8.17万hm2,2022 年产量222 万t、产值67 亿元,苹果产业收入占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秦州、秦安和甘谷三县(区)2022年苹果栽培面积合计4.96 万hm2,产量合计134.7 万t,产值合计40 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0.71%、60.68%和59.70%,苹果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生产、加工、流通主体齐全,发展潜力较大。国家苹果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天水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发挥天水市苹果产业优势,有效解决当前全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良种苗木繁育、果园提质增效、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全面提升天水苹果产业竞争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引领带动陇东南区域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赵玉山)

湖北:秭归脐橙再上中央电视台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向长海)8 月12 日晚20 时,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镜头聚焦中华屈氏第一村——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再次分享秭归脐橙的“橙功之路”。

据悉,这是继《典籍里的中国·楚辞》《源味新田·美食中国》《端牢中国饭碗》和《开讲啦》等节目后秭归脐橙再次登上央视舞台,同央视主持人一道,与全国观众分享秭归脐橙、秭归脐橙产业的艰辛之路,秭归脐橙各元素再次与全球观众“重逢”。节目组带领全国观众一起走进橙香四溢的万古寺村,全景展示了屈乡儿女继承和发扬屈原求索精神,在山水间的故里不断“橙”风破浪前行,三次高接换种革命(第一次高接“罗脐”、第二次高接“纽荷尔”、第三次高接“伦晚”脐橙),运用无人机、轨道运输等现代科技,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展现了万古寺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风貌。

广西:平南龙眼产销对接活动签约近28 亿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8 月8 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中国(平南)富硒石硖龙眼节”在广西平南县开幕,本次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平南石硖龙眼示范区、龙眼品牌展示、产业链招商推介、龙眼采销签约、项目投资签约、“桂字号” 农业品牌直播带货以及特色农产品大集等,旨在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广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活动现场采购龙眼签约2 760 万元,平南县现代农业产业链投资项目签约27.9 亿元。

据悉,广西是中国龙眼主要原产地,已有2 100 多年的栽培历史,现为全国第二大龙眼主产区。2022 年,广西龙眼果园面积8.86 万hm2,产量62 万t,绿色标准化生产率达80%。而平南县是“中国石硖龙眼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石硖”龙眼生产基地和全国唯一的中国“石硖”龙眼母本园,平南“石硖”龙眼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该县现种植有“石硖”龙眼1.33 万hm2,2023 年产量可达18 万t。

陕西:德邦快递助力眉县猕猴桃销售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秦岭的北麓,是国内公认的猕猴桃原产地和最佳优生区,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等多项殊荣,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达161.37 亿元。近年来,眉县立足当地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将猕猴桃产业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互联网+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借助电商渠道,眉县猕猴桃产业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2022 年全县实现电商销售额24.98亿元。

猕猴桃作为一种特色时令水果,保鲜期较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以及挤压等因素的影响,时效是猕猴桃运输的关键。眉县在猕猴桃营销上通过“快递进村”,把德邦物流网点等铺设到村里,并推出覆盖全国的产地直发线路,40 多条直飞航线覆盖全国31 个省(区、市);针对新疆等偏远地区,德邦快递推出四条直发线路,实现从采摘到目的地的直达,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赵玉山)

海南:三亚引进紫色释迦试种成功

经过2 年多的精心培育,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0.66 hm2紫色释迦(番荔枝)开始挂果,标志着紫色释迦在三亚试种成功,三亚“新奇特优”热带优异果品再添新成员。

释迦被誉为“热带果王”,果实以清甜而深受消费者喜欢。紫色释迦,有淡淡的玫瑰香味,所以又称为“玫瑰释迦”,是一种极为稀缺的品种,一般要种植3 年左右才能挂果,且一株树一年只能结果8~15 颗,更显珍贵。成熟后的紫色释迦,肉质柔软嫩滑,黏稠松软似蛋糕,就像淡淡的奶香味和冰激凌口感美妙结合,果肉柔嫩绵糯,甜而不腻。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那受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21 年引进示范推广紫色释迦,建立紫色释迦种植示范基地。经过两年多的种苗培育、种植和管理,2023 年紫色释迦成功挂果。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让三亚成为热带水果的天堂。为此,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正在逐步引进世界同纬度地区“新奇特优”热带优异果蔬品种,充分利用南繁育种成果,持续提升成果转化率,促进三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健康发展。

上海:金元宝火龙果在金山上市

(赵玉山)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袁亚祥)眼下,沪郊金山区首次试种成功的黄皮火龙果已经开始上市。这个基地位于金山区吕巷镇的上海绿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2 m 多高的支架上,黄色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椭圆、饱满,乍看像一个个金元宝,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十分诱人。图吉利的居民都喜欢上了这样的“金元宝”,家里面除了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的火龙果,再来一款黄皮白肉的火龙果,这也算是火龙果的天堂了。

据上海绿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燕介绍,这种黄色的火龙果名为“无刺黄龙”,从以色列引进。与普通的红皮火龙果相比,“无刺黄龙”火龙果的果肉更细腻、口感更软糯,而且最大的特点是果肉甜中带酸,维生素C 含量丰富,让不少消费者颇为喜爱。黄皮火龙果虽好吃,却较难栽种。夏燕表示,“无刺黄龙”不仅需要人工授粉,还要改良土壤,使用有机肥为其补充营养。这款火龙果的采收期可从8 月持续至12 月。因为市场上较为稀少,目前预订火暴,市场售价达70 元/kg,是其他火龙果品种所不能比的。

夏燕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山人,对果业怀有深深的感情,乐于钻研,刻苦攻关,市面上有什么新品种都想尝试一下,因此就有了现在的这个“金元宝”。目前绿田蔬果基地共引进了8 个火龙果品种,包括红皮红心、黄皮白心,明年还将引进红皮双色、红水晶等品种。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夏热冬温,湿润多雨,土壤偏碱性,并不太适宜火龙果生长。为了让“娇气”的火龙果能在上海“安家落户”,夏燕花足心思查阅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农科院专家,通过更换土壤、测土配方、多层薄膜覆盖以及利用日光灯补光等多种方法,最终成功模拟出了适宜火龙果生长的热带气候。为了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基地采用生态种植,全部施用有机肥,不打农药,并采用自然成熟模式,确保了火龙果的高品质和原生态,糖度(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能达到20%左右。

上海:地产黄桃遭遇“丰产不丰收”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袁亚祥)8 月,在全国各地黄桃丰产陆续转运沪上销售之时,沪郊黄桃也开始陆续成熟上市。沪郊各地标准化黄桃种植示范基地内,处处绿意盎然,树树累累桃果,果香四溢。然而,由于恰逢“翠冠梨”、李、杏和葡萄等夏季水果集中上市和外地黄桃大举入沪,今年的沪郊黄桃销售并不占优势,以至果农丰产不丰收。

位于奉贤的南上海特色农产品黄桃交易市场内,日前这里汇聚了来自黄桃之乡的种植大户,整个果摊几乎全部摆满了黄桃,黄灿灿的桃实个个硕大,煞是惹人喜爱,但不知是因为农忙还是知名度不高,市场内的顾客寥寥。笔者来此探访吸引了很多热情的桃农,他们以为来了大客户,都非常卖力地推荐各自的桃果,价格从每斤5~8 元不等,并硬要笔者尝尝自家黄桃的美味。据了解,今年绝大多数桃农在自家的果园里可谓是做足了功课,再加之风调雨顺,桃果普遍丰收。据奉贤区青村镇一位顾姓老农介绍,今年沪郊桃果的最大特点是外观漂亮、个头大、甜度高,但销售比往年差。前三年,因为疫情,他根本用不着到市场零售,只要在家里把黄桃装箱,订购单位就会上门用车拉走,而今年到现在,这样的客户一个都没有。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同摆摊的众多农户一样,每天一大早来到市场上摆摊零售,盼望能遇上一个大客户。

奉贤黄桃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在全国也享有盛誉。面对丰产带来的压力,南上海特色农产品黄桃交易市场负责人坦言,他们对目前的销售困境虽有预计,但未曾想到会是如此的潇条。黄桃上市周期短,建议产区政府完善“农游对接”“农社对接”“农超对接”机制,让奉贤黄桃真正进市场、进市区和进家庭,尽力解决农民“卖桃难”,让久居市区的上海市民能享受到郊区黄桃的美味。

其实,今年沪郊的奉贤以及金山、松江、崇明等地的黄桃均面临着“丰产未必丰收” 的尴尬,这是整个农产品市场日趋丰富的必然结果。7 月以来,同样丰收的翠冠梨也因为销路不畅,让果农愁眉不展,甚至有果农喊出只要给钱就卖的悲观口号。如何破除农产品销售瓶颈,业内专家表示,除生产上做好品种规划与布局,实现早、中、晚“错时上市”,避免扎堆上市之外,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建立足够多的冷库作为 “蓄水池”,均衡上市果品数量,延长果品上市期。

新疆:今年红枣产量预计减少四成

受前期不利天气的影响,占全国总产量近五成的新疆红枣2023 年产量预计将大幅下降。受减产预期提振,枣价强势上涨。5 月以来,新季红枣期货合约价格持续上行,主力合约2401 最高涨至14 090 元/t,涨幅接近18%。

我国红枣生产集中度较高,新疆红枣产量约占全国的50%,而新疆红枣90%种植在南疆地区,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喀什、巴州以及和田等地。2023 年4 月至5 月上旬,南疆气温异常偏低,多个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部分枣园出现了低温冻害,不利于树体生长、发芽开花等,着果比往年推迟了7~10 天。而7 月是红枣生理落果期,南疆产区连续高温天气加上干热风,加重了红枣落花落果。这些极端天气对新季红枣产量以及果品质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各方现场调研情况来看,南疆各地红枣着果情况差异较大,初步评估今年当地红枣产量远低于正常年份,减产幅度接近40%。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新季红枣产量减产已成共识。未来不管新季红枣产量减产幅度有多大,2023/2024年度红枣供应量同比都会出现下降,最大的可能是今年红枣产量接近2021/2022 年度这一历史产量低点。同时,由于下游红枣加工和冷库产能扩张,收购季可能会出现抢收行情,进而推高红枣原料收购价,提高新季红枣仓单成本。虽然8 月南疆高温天气有所缓和,市场对产量下降预期减弱,但由于减产预期仍存,红枣期货价格回落幅度受限。作为季产年销作物,国内新季红枣趋紧格局将使红枣价格重心不断上移。

(王秋萍)

上海:沪郊水果产量稳中有升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袁亚祥)3 年疫情并没有阻挡住沪郊果业的发展步伐。日前笔者从上海农林部门获悉,今年上海风调雨顺,沪郊水果喜获丰收,晶莹剔透的马陆葡萄、甜蜜多汁的南汇水蜜桃、脆爽甘甜的松江水晶梨、金黄香甜的奉贤黄桃和庄行蜜梨,专属于上海市民的这份甜蜜如约而来,各种水果成熟期比去年提早了一周左右。

梨和桃继续唱主角,产量增加一至三成。上海虽不是水果主产区,但在设施的加持下,水果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22 年底,上海经济果林总面积为1.18 万hm2。其中,桃3 433 hm2,葡萄2 180 hm2,梨1 887 hm2,柑桔3 440 hm2,其他果树847 hm2。据上海林业部门预测,今年上海地产水果“四大金刚”的产量预计为:桃4.86万t,梨3.2 万t,葡萄3.78 万t,柑桔6.18 万t,总产量超过18 万t(不含西甜瓜),比2022 年增产约5%。其中,梨产量预计较去年提高30%左右,桃提高10%左右,葡萄和柑桔与去年持平。目前,深受市民喜爱的葡萄品种“夏黑”“京蜜”“巨峰”“日光红”已上市,网红品种“阳光玫瑰”“妮娜皇后”“浪漫红颜”即将登场。通过不断创新改良技术、科学种养,上海地产葡萄品种丰富,销售期可从每年的6 月初延续到10 月。梨是消暑上品,7 月初,早熟品种“早生新水“已经上市,历年畅销的“翠冠” 梨也将在8 月初进入采摘旺季,可销售至8 月底;而上海最晚熟的崇明水蜜梨则会在9 月中旬上市,持续供应到10 月底,实现了上海人地产梨吃半年的梦想。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本土水蜜桃品种“大团蜜露”“湖景蜜露”“新凤蜜露”7 月底结束销售;奉贤黄桃“锦”字系列(“锦香”“锦园”“锦绣”“锦花”等)在8 月份大量上市,销售期预计持续到8 月底至9 月初;带“酒窝”的金山蟠桃正当季,销售期预计持续到8 月上旬。有着上海葡萄晴雨表之称的马陆葡萄由于受到利好的“晴天多、日照足、昼夜温差大”影响,应季的几个葡萄品种品质比往年都好。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涛表示,“阳光玫瑰” 上市比往年早了近10天,而传统葡萄品种“巨峰”今年果皮紫得发黑,品相极佳。

沪郊水果品种品质品牌共同进步。据上海市林业总站提供的消息,2002 年以来,沪郊各涉农区政府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业果品交易市场、组建特色果品研究所等方式,使得上海林果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近几年上海先后引进林果品种400 多个,推广良种40 多个。其中,葡萄的生产品种超过30 个,桃的生产品种超过20个,梨的生产品种超过10 个。按照果品生产特点和区域化布局,上海相继建立了葡萄、桃、柑桔、梨、小水果、蟠桃和蓝莓等7 家市级专业果树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机构,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育、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攻关工作。同时,上海市林业部门选聘了47 位果品生产乡土专家,定期组织开展田间课堂,“做给果农看”,解决了果树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今,嘉定马陆葡萄、浦东南汇水蜜桃、松江仓桥水晶梨、崇明柑桔已成为沪郊水果几大“拳头”产品;金山蟠桃、奉贤黄桃、青浦枇杷以及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特色果品在上海市民中也有较为广泛的知名度。品种不断增加,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放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注册的果品品牌已超过100 个,其中,葡萄有“马陆”“传伦”“管家”“施泉”等,水蜜桃有“桃咏”,蟠桃有“皇母”,黄桃有“斯尔腾”,梨有“仓桥”“奉叶”,柑桔有“前卫”“前小桔”等,南汇水蜜桃、仓桥水晶梨、金山蟠桃、马陆葡萄、奉贤黄桃更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着标准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很多品牌的桃、葡萄、柑桔、梨开始出现了论个卖、论串卖的情况,并在全国果品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从2011 年起,上海市就启动了“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创建工作,引领发展大都市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目前上海全市已有106 家“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分布在各个郊区,栽培桃、梨、葡萄、柑桔、蓝莓和猕猴桃等多种水果。今年,上海农林部门举办了“乡土有约”活动,为公众首次发布22 条郊区“林果游览路线”,覆盖本市9 个郊区,每条路线中都集合有开放休闲林地和信得过果园,线路平均长度约5 km,适合市民自驾前往。往年发布的游览路线以采摘为主,今年则首次尝试结合开放休闲林地,让大家既可以游玩又能采摘。与此同时,从7 月15 日起,“上海信得过果园”微信商城小程序升级版上线,目前已入驻果园38家,果品涵盖葡萄、梨、水蜜桃、黄桃等。另外,最受市民欢迎的沪郊名品水果进公园活动也已正式拉开序幕。

云南:施甸葡萄迎来大丰收

本刊讯(林祖斌,特约通讯员柏 斌)今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的葡萄迎来了大丰收,道路两边的葡萄园郁郁葱葱,各类葡萄挂满枝头,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一串串晶莹剔透,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走进葡萄采摘园,沁人心脾的果香扑面而来,农户们井然有序地忙着采摘新鲜葡萄,欢声笑语洋溢在田间地头。目前“红提”“阳光玫瑰”和“蓝宝石”等多个品种已大量上市,其余品种也正陆续成熟,整个采摘期可持续至10 月份。

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地处施甸县坝区中部,海拔1 400 m 左右,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近年来,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葡萄、甜柿、水稻制种、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多次组织村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护水平,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为农户拓宽销路,实现增收。

“我家今年种植的葡萄,味道和产量都不错,和去年一样,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产量在30 t 左右,都是外地老板来收购。”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种植户蒋永说。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大棚避雨栽培及纱网裙围技术,有效预防了葡萄裂果、落果及病虫害的侵入,保证了葡萄的品质和口感。社区目前共种植葡萄20 hm2,有10 多个品种,包括 “克伦生”“红提”“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因为气候适宜、光照好,葡萄产量高、口感好,远销保山、昆明等地,预计今年产值将达700万元。

云南:昆明果市货丰价廉

本刊讯(林祖斌,特约通讯员柏 斌)进入7 月以来,昆明水果市场以滇产为主的水果批量上市,货丰价廉的市场行情有力地促进了果品销售。

在昆明金马正昌果品批发市场,进进出出的货车井然有序,果商们批发销售的各种水果琳琅满目。50 元一件的水晶葡萄(10 kg)和100元一件的蓝莓(4 kg),以其物美价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零售商的青睐。一位销售“鹰嘴杧”(产自云南保山)的批发商说,他一天能批出100 多件,但由于上市量大,因此批发价格由去年的4.80 元/kg 降至目前的3.80 元/kg。时下正是高温季节,市场上清凉解渴的西瓜颇为走俏。“黑美人” 的批发商段先生告诉笔者,昨天他以2元/kg 的价格销售了5 000 kg;而批发哈密瓜的果商则表示,虽然以4 元/kg 的价格批发出3 000 kg,但几乎无利可图,因为市场货量大,价格比上周下降了1 元/kg。

上海:浦东海关助力南汇水蜜桃出口重启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袁亚祥)日前,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的上海洪久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洪久农业”)的桃园基地里,50 箱红润饱满的水蜜桃被运往机场,开始它们的新加坡之旅,这些水蜜桃很快就将出现在当地第三大生鲜超市——昇松超市,来到新加坡消费者的面前。该批水蜜桃也是疫情后上海本地水果出口的首次试水。

2016 年7 月26 日,第一批上海浦东的南汇水蜜桃以跨境电商的形式从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进入香港市场销售,让香港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又大又红的新鲜南汇水蜜桃。继南汇水蜜桃成功出口香港后,今年又一次增加了出口地,而作为上海本土农企,洪久农业于2020 年在浦东海关帮助下完成出境水果果园和包装厂注册登记与行政许可,一举打破多年的水果出口荒——实现上海地区首批黄桃出口,并在新加坡市场崭露头角。2021 年,浦东海关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承办了上海首个“南汇水蜜桃出口启动仪式”,再次打入新加坡市场,为上海本地农产品在海外市场争得一席之地。2022 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出口计划被迫中止。

“南汇水蜜桃”的优良品质在海外积累了良好口碑。今年7 月初,当地贸易商再次找到洪久农业寻求合作,但此时企业的出境果园及包装厂注册登记与许可资质已过了有效期,可桃园即将进入成熟期,公司负责人蒋卫兵焦急地向浦东海关寻求帮助。了解企业困难后,浦东海关迅速回应,根据企业需求,指定专人进行“一对一”精准化指导。一方面,主动帮助企业尽快落实注册登记许可事项申报,进行软硬件设施完善和日常工作自查。另一方面,及时将企业诉求向上海海关动植检处反馈。经过商议,针对水蜜桃成熟周期短、出口订单急的情况,上海海关最终采取“远程视频”考核模式,从原先20 个工作日压缩至3 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考核及审批,大幅简化流程,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据悉,这也是上海海关首次应用“远程视频”模式对出境果园及包装厂开展注册登记考核。

“感谢海关的指导和帮助,今年我们公司的水蜜桃又可以出口了!”收到“准予许可”的短信通知时,蒋卫兵十分激动。之后,为保障当季南汇水蜜桃的顺利出口,浦东海关量身定制监管方案,做好安全把关,加强挂果期桃园病虫害防控监测和包装场所的防疫管理,维护果园生物安全;落实企业督导,覆盖采收、挑拣、装箱、入库环节的操作和个人防护,强化全流程质量把控,避免不良物品和污染物带入。浦东海关驻金桥办事处查检九科科长聂敏介绍,在出口查验环节,浦东海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依托出口鲜活易腐农产品绿色查检通道,实施“随报随检、优先送样”,及时发现病果、虫果、烂果及包装中可能夹带的有害生物,确保了产品高效安全通关。

据了解,浦东地区除了有著名的南汇8424西瓜、三林崩瓜之外,还集聚了南汇水蜜桃、黄桃等一批本土特色果品,这几年出口海外深受人们的认可和喜爱,为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海关的助力下,上海本土特色农产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为上海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拓宽新通道。洪久农业桃园负责人徐云青说,在该批水蜜桃出口后,后续计划还有5 批水蜜桃先后出口新加坡。未来,公司还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把南汇8424 西瓜、甜瓜等更多特色农产品出口到新加坡市场。

新疆:第十七届哈密瓜节在哈密市举办

7 月20 日,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开幕,行业核心单位和全国哈密瓜十大主产区代表等约300 人共聚哈密,共谋产业大计,为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次大会以“聚势赋能,共享共赢”为主题。当天,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密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举行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哈密瓜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筹备工作启动仪式。

哈密瓜是哈密市宝贵的无形资产,自2022年7 月以来,哈密市委、市政府着力谋划全国哈密瓜特色鲜果全产业链平台,充分发挥和放大“哈密瓜IP”这一无形资产价值,从新消费形态和市场趋势中识变应变,促进哈密瓜一二三产在哈密市的落地融合。本次大会是哈密市委市政府为谋划建设哈密瓜鲜果全产业链平台而举办的首次全行业交流活动,也是全国首个以赋能全行业为出发点的行业会议,更是哈密面向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

据悉,本届哈密瓜节持续至8 月30 日,是自1993 年8 月哈密市举办首届哈密瓜节以来活动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形式最丰富、民众参与最广的一次盛会。

(王秋萍)

猜你喜欢
苹果
快乐苹果镇
0分也能拿第一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梨与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苹果丰收啦
洗苹果
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