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车邻》主旨新解

2023-02-10 07:07苏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合肥230000
名作欣赏 2023年2期
关键词:礼乐知音秦国

⊙苏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合肥 230000]

《秦风》 是《诗经》中特色比较鲜明的国风之一,其有关军事活动的篇章较多,对于《秦风》首篇《车邻》的主旨,学者以往多是从《车邻》中所描写的礼乐车马角度解诗,认为该诗是赞美秦君能行周之礼乐,而这种说法受到了很多后世学者的质疑。现代学者高亨、蓝菊荪等人突破了传统经学的束缚,提出该诗为歌咏夫妇享乐生活的诗篇,但结合《车邻》所处的时代背景,仍然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一、历代学者对《车邻》的解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①

《车邻》分为三章,首章四句,其余两章为六句,关于《车邻》的主旨,《诗序》最早提出是赞美当时秦国的统治者秦仲能够实行周朝的礼乐车马制度,秦人初见而盛赞不已。《诗序》:“《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故美之也。”②至于将《车邻》定于秦仲时期的原因,则是因为秦仲时期是秦国由戎狄之俗向礼乐之邦的转折时期,郑玄《诗谱·秦谱》:“孝王为伯翳能知禽兽之言,子孙不绝,故封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翳之变风始。”③《车邻》中的车马、寺人、鼓瑟、鼓簧皆属于周人之礼,秦仲最早将这些制度引入秦地,以此推论《车邻》当是作于秦仲之时。秦仲是秦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周宣王时期,西戎反叛周王室,秦仲被宣王封为大夫,率军击败西戎,嬴秦部落的地位由附庸上升为大夫,成为维护周朝西部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史记·秦本纪》:“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④然后秦仲积极学习周朝的先进制度,促进了礼乐文明在西部边疆的传播,并且得到了中原各国的认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⑤宋代朱熹对“美秦仲”之说产生了怀疑,认为诗中的人物和历史背景并不明确,《车邻》中的“君子”不一定是指秦仲,也有可能是指其他秦国国君,但朱熹还是从诗中车马、寺人之礼的角度解诗,认为该诗是赞美秦君的诗篇。朱熹《诗集传》:“是时秦君始有车马、寺人之官,将见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国人创见而夸美之也。”⑥

对于《车邻》的第一章,《毛诗正义》:“言秦仲有车众多,其声邻邻然。有马众多,其中有白颠之马。”《郑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时秦仲又始有此臣。”⑦“寺人”是指服侍王公贵族的内臣,掌管王宫内部事务和处理贵族出巡之事,按照郑玄等人的解读,此时的秦仲在外出巡,诗人初见秦仲出巡的车队称赞其车马侍从规模的宏大,然后使“寺人”通告以求见秦仲。第二、三章属于叠咏体,两章字数相等,结构相似,阪是指山坡,隰是指湿地,《毛诗正义》认为这两章是诗人以山坡和湿地中的树木起兴,赞美秦仲君臣皆贤,上下各得其所,使得国家长治久安,《毛诗正义》:“言阪上有漆木,隰中有栗木,各得其宜,以兴秦仲之朝,上有贤君,下有贤臣,上下各得其宜。见此君子秦仲,其君臣闲暇无为,燕饮相乐,并坐而鼓瑟也。”⑧所以此时的秦仲应该已经回到朝堂,并且在室内召见群臣,只有这样君臣之间才能一起“并坐鼓瑟”。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最后一句分别是“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和“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亡,丧奔也。”⑨对于这两句诗的含义,以往学者的解释显得非常牵强,《毛诗正义》:“今得明君之朝,不仕而去,是其徒自使老。言将后宠禄,谓年岁晚莫,不堪仕进,在宠禄之后也”⑩,指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被秦仲和臣子这样的明君贤臣其乐融融的场面所打动,于是就想为秦仲这样的明君效力,可自己年事已高,不堪大用,只能默默离开。

二、“美秦君”说分析

《毛诗正义》对《车邻》的解读有一些问题,如果按照这种解释第一章是诗人在室外见到秦仲的车队然后求见秦仲,第二、三章秦仲出现之时其本人已经回到室内并且和群臣一起君臣相乐,两章之间没有任何铺垫和转折,这似乎是将诗人与诗中的“君子”隔开了,诗人只是一个旁观者,始终未能亲自见到秦仲,可诗中却又特地说明“未见君子”和“既见君子”,并且与这两句相接的下一句就分别是“并坐鼓瑟”和“并坐鼓簧”,如果这只是秦仲和其他臣子在一起鼓瑟、鼓簧,诗人又为何做出这样的描写,并且强调自己想为秦仲效力可却已是耄耋之年而不得不离开,这显然带着幽怨的情绪,而不是赞美,所以后来的学者对这种解释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两句诗的本义是诗人劝说诗中的“君子”要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宋代严粲《诗缉》 :“今者若不为乐,则自此以往,其将老矣。言贵生前得意,否则虚老岁月耳。”⑪明代万时华《诗经偶笺》 :“而此诗慷慨悲凉真有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意。独其壮烈处,神气矫露,尽属末世君臣鼓舞之象。”⑫

但是把这种含义代入君臣之间显然有点不太合适,《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⑬孔子强调治理国家时,君王和臣子要各司其职,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如果臣子和君王一起“并坐鼓瑟”“并坐鼓簧”,臣子还劝导君王要及时行乐显然是不符合当时君臣之礼的。况且臣子向君王进谏,一般都是劝谏君王要勤俭节约、勤于政事,不会有哪个臣子劝君王要贪图享乐的,《尚书·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⑭,周公辅佐成王时就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要体会下层民众的艰难困苦,并以文王不敢沉迷出游打猎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为例来劝谏成王要励精图治。《无逸》和《车邻》都提到了“君子”一词,“君子”本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统称,因此《车邻》中的“君子”不一定就是指国君,《车邻》的作者和诗中的“君子”之间可能并不是君臣关系,或可说超越了单纯的君臣关系。

三、“夫妇享乐”说分析

因《诗经》的很多篇章中称对方为“君子”的多为妇人,清代郝敬《毛诗原解》:“凡诗思念称君子者,如皆以为妇人,则男子尽无思,而‘君子’独妇得称其夫乎?亦固矣。”⑮《车邻》中的“未见君子”“既见君子”也是《诗经》中其他情诗的常用诗句,如《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类似“阪有漆,隰有栗”这样的句式常用来隐喻男女之情,如《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所以很多现代学者提出《车邻》是歌咏夫妇享乐生活的诗篇。高亨《诗经今注》:“这是贵族夫人所作的诗,咏唱他们夫妇的享乐生活。”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妇人喜见其征夫回还时欢乐之词”,并解释说该诗的作者是一位贵族女子,其丈夫应该是一位将领,也就是诗中的“君子”,当她的丈夫出征归来时,念夫心切的她着急地去与丈夫相见,第一章就是记述她遇见丈夫的车队可未能得见丈夫,第二和第三章写他们夫妻二人终于重逢,于是鼓瑟鼓簧,享受这短暂的欢快时光。

“夫妇享乐说”也是有瑕疵的,如果《车邻》是咏唱夫妇之间的享乐生活的诗歌,妇人对自己的丈夫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显然不符合周代的夫妇之礼和价值判断。《尚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时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毁乱朝纲。《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更是痛斥周幽王听任宠妃褒姒的谗言,使得朝政混乱、国家衰亡。《车邻》 中“君子”很明显是贵族身份,对于这些历史事实必然是非常了解的,如果自己的妻子劝自己要及时享乐,不仅可能会引起功业有成的丈夫的反感,也会让《诗经》的整理者认为《车邻》配不上《秦风》首篇的地位。而且秦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宗周之地,就有周幽王的惨痛教训,周幽王宠幸褒姒间接导致自己身死国灭,太子宜臼被拥立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以秦襄公出兵救周有功,封秦国为诸侯,并且允诺只要秦国能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宗周之地。秦国有商纣王和周幽王这样的前车之鉴,必然会严防妇人干政,避免国君贪图享乐而荒废政事,对于这种倡导享乐的诗歌也会加以排斥。

除此之外,无论是秦仲还是后世的几位秦君,西戎对秦国的威胁一直都存在,《诗序》中提到的秦仲就是在与西戎的交战中战死的,《史记·秦本纪》:“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秦仲死后,秦庄公继续讨伐西戎,《不其簋铭文》云:“唯九月初吉戊申,白(伯)氏曰,‘不其,驭方猃狁广伐西俞,王命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禽(擒)’。”⑯据李学勤先生考证,秦庄公名“其”,“不”和“丕”在金文中为同一字,“丕”在金文中的字义是“大”,庄公为秦仲长子,“不其”意为“长子其”,就是后来的秦庄公,所以铭文一般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秦庄公协助周军统帅伯氏征伐猃狁获胜后,在回朝向宣王献俘时受到宣王嘉奖和赏赐的事迹。西周灭亡后,秦庄公之子秦襄公在名义上获得了周平王封赏的宗周之地,但该地实际上遍布戎狄部落,秦国要想继续生存并获得这些土地,就必须和戎狄长期作战,襄公后来也是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的。从历史背景上看,当时的秦国正处于生死存亡之时,本就不是贪图享乐的时候,因此《车邻》不会是歌咏夫妇享乐生活的诗篇,诗歌的主人公之间也不是夫妻关系。

四、《车邻》主旨探析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⑰孔子评价《诗经》三百篇思想纯正,没有什么邪恶的地方,《车邻》中劝导别人及时行乐反而是一种正面的态度,由此可见这种行乐观与贪图安逸、追求个人享受有着很大的不同,结合《车邻》的诗意分析,这首诗更像是一对互为知音的挚友在一起鼓瑟鼓簧、享受当下的诗篇。《车邻》中的“瑟”和“簧”是《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两种乐器,这两种乐器主要出现在两个场合,一种是男女之间求爱的场合,如《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另一种是在重大的宴会上,如《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所以《车邻》的主人公之间应该是宾主和宾客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这两种乐器都是由乐师或者乐队演奏,由二人在一起“并坐鼓瑟”和“并坐鼓簧”在《诗经》中极为少见,这说明诗人和诗中的“君子”都精通音律,关系非同一般。

典故“高山流水”记载了一段关于知音的故事,钟子期和俞伯牙是一对知音,每当伯牙弹琴时,子期总能从伯牙的琴音中听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不已,于是他摔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而关于“知音”的记载在《诗经》中也有原型,《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车邻》的作者能与“君子”一起纵情声乐,想必就是一对知音,但二人相聚的机会不常有,所以才会发出“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和“今者不乐,逝者其亡”的感叹,强调时光如白驹过隙,今天的机会难得,必须享受当下。这种风格颇似后来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感叹时光飞逝,要及时行乐的豪放洒脱,而且在《将进酒》中李白也是和好友“岑夫子,丹丘生”在一起饮酒赋诗的,更加说明了和知音相处的时光往往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因此《车邻》的作者为了珍惜当下能和知音也就是诗中的“君子”一起共处的机会,就必须及时行乐,但这种行乐只是暂时的,是和知音在一起的,所以反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车邻》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对知音好友在久别重逢后在一起奏乐赋诗,感叹人生易老,劝慰对方享受眼前的短暂时光,其主旨就是赞美这样的一份知音情谊。

总之,《车邻》能被选做《秦风》的首篇,有着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赞美秦人能够学习周朝先进的礼乐文化制度,“乐”作为君子六艺之一,是当时每个贵族子弟都必须要具备的技能,《车邻》的作者和诗中的“君子”能在一起鼓瑟鼓簧,说明秦人已经熟知周礼,对礼乐有着很深厚的理解,这一点其实与《诗序》认为《车邻》是赞美秦仲有车马礼乐之好是不矛盾的;其次是赞美诗歌主人公之间的高尚友谊,这也是《车邻》主旨的核心所在,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觅,《车邻》中能有这样一份知音情谊是值得所有人称赞的。而且秦人刚刚从部落发展成国家,就对礼乐有如此深厚的理解,出现了这样一对知音,尤其突出了秦人善于学习先进制度、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面,秦国能够从一个落后的部落最终发展成为统一天下的帝国,其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优点是重要原因。

① ②③⑮ 祝秀权:《诗经正义》,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第982页,第983页,第983页,第996页。

④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78页,第2543页。

⑤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099页。

⑥ 〔宋〕朱熹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13页。

⑦⑧⑨⑩ 〔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567—568页。

⑪ 〔宋〕严粲撰、李辉点校:《诗缉》,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320页。

⑫ 〔明〕万时华:《诗经偶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页。

⑬⑰〔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04页。

⑭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34页。

⑯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年,第51页。

猜你喜欢
礼乐知音秦国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知音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瞒天过海
山水知音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