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和探讨*

2023-02-10 14:59刘玉东李徽徽贺文欣邹维艳柴继侠孙美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胚胎学教研室组织学

刘玉东 李徽徽 贺文欣 邹维艳 柴继侠 孙美群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安徽省蚌埠市 233003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类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关于人体结构和形态学的基础课程。课程从细胞—组织和系统逐层递进地向学生揭示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启发医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也是医学生学好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诊断学等医学相关课程的奠基石[1-2]。针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不断促进课程教学进步是任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终生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本教研室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数字化切片资源库为实践基础,简述设计和实践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1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包含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课多运用多媒体讲授书本知识,而实验课多以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观看组织切片来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和内容生硬、繁杂,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多表现为被动接受,缺乏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厌学情绪,极大阻碍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期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当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迫切要求。然而,革新传统教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可以就传统教学开展改革探索。在线上网络教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各种教学彼此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3-4],也为我们探索《组织学与胚胎学》新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5]。综上所述,探索《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也能培养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3]。所以探索基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本文就本教研室基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进行探讨。

2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具备,学生就具备了持续发展的潜力,就能胜任社会多方位的挑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混合式教学正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培养,以期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本教研室以丰富传统线下课堂和发展新颖线上课堂入手,同时以开展师生互动、班级互动、年级互动和专业间互动为具体实践。使学生有问题时可以不定时和多渠道询问,及时得到多方面的解答,从而达到全方位和全天候育人的效果,春风化雨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在学校的支持和教研室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已经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平台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虚拟实验室[1-2]。而且教研室各位教师对平台的常用功能操作已经非常熟悉。那么,怎样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无缝对接线下与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是需要积极实践和探讨的现实问题。综上所述,本教研室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具有充足的可行性。

3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3.1 丰富传统线下课堂

3.1.1 增加启发式教学:讲解重点、难点时多提问题,由问题引起学生关注进而突出主题。教师需要明确“讲什么内容”“内容怎样讲”“为什么这样讲”三个问题。“讲什么内容”是确定重点和难点,明白这个问题,上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抓住了。“怎样讲内容”是要求分析教学对象的情况,抓住教学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个医学类专业讲解皮肤结构时,临床医学专业注重结构和分层特点,可与外科手术缝合、临床皮肤疾病等联系;而护理专业侧重表皮和真皮分界,用以引出皮上注射和皮下注射。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讲,更不能完全照着课件讲。“为什么这样教”是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联系实际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内容。

3.1.2 丰富趣味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引入一些热点话题,热门研究和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比一切无效的讲解更有吸引力。为此,教师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一些小专题穿插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例如胚胎发育章节,可以就优生优育和三孩政策做一个专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显著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要像磁铁般紧紧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全身心的专注投入。

3.1.3 插入讨论式教学:针对组织学的部分章节,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章节时,安排一些临床案例分析。《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基础课,安排在医学临床课之前,整个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们往往不知其重要性,更认为可以跳过医学基础课去学习医学临床知识。为此,可通过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理论联系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临床思维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也为后面的医学临床打下基础,一举两得。

3.1.4 引导自学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特别是《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学科,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抽象,仅仅运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老师很难将知识点讲细讲透,学生更是很难听懂吃透。只是一味填鸭式教育,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就尤其重要,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将重点和难点提炼出来,可为课前学生预习指明方向;也为课堂讲解内容把握时间;更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3.1.5 贯穿思政融入式教学:“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课堂不仅是教学更是育人这个主渠道,加强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思政要素。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医护工作者身先士卒于抗疫一线,充分说明医学教育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丰富医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发展新颖线上课堂

3.2.1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已建成的超星学习通《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线慕课,通过录制多媒体教学视频,将现实课堂的教学过程固定保存起来,然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随时可为学生解惑,也可运用钉钉和腾讯课堂等App开展课后辅导,延伸课堂讨论。为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环境的地方和任何时间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地拓展课堂。课堂上弄不懂想不通的问题,可以通过教研室的网络教学平台再学习和巩固,而且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的学习也更有方向。同时要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及时收获最新的知识。

3.2.2 采用虚拟实验室:关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必须是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切片观察。传统玻璃组织切片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经过长期保存容易褪色。且组织切片的观察方式必须借助显微镜,当学生离开实验室后就无法观察切片内容。为此,我们采用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搭建《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数字化切片库,运用数字切片扫描仪和扫描软件将经典组织结构的切片图像凝固起来。数字化切片可以对视野中任何部位进行观察,也可以就观察的角度任意旋转,而且图像清晰、结构典型、操作简单,为学生提供可随时随地学习的典型组织结构切片。在提高实验课的效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用结合。

3.2.3 开设学习论坛: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那么怎样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呢?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应受到外界压力和复杂管理的约束,更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此,我教研室基于学习通资源搭建班级论坛,论坛容易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既是师生交流、信息反馈的平台,也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本课门程经验、心得的场所。

3.2.4 网上练习和自测: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练习和自测平台,我教研室建设了在线题库,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题库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根据学习情况,学生可按章节随时进入试题库答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或者随机抽题生成试卷,进行模拟考试,为期末考试做个考前热身,从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

4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效果考查导向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重难点提问、章节测试、结构测试等,我们主要考查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组织结构辨识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1 理论知识理解能力 根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平台上提出问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提高。还可在平台上对各章节进行点对点检测,考查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解答,此举不仅能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

4.2 组织结构辨识能力 《组织学和胚胎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和辨识组织器官结构。传统教学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需找典型结构和细胞,再辅以绘图加深印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可把课上看到的图片线上共享,也可组织线上结构辨识比赛,不仅增加了组织观察时间,也避免学生思维定式,从多样化角度去理解和接受知识。

4.3 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筛选专题开展分组讨论,不拘线上和线下,讨论中组间和组内的交流体现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更加深记忆和理解,也避免了思维定式,拓展了想象力的发展空间。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竞争性的学习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法。

5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成绩评价制度注重学习过程,分析能力和实践素质的评价。成绩构成按照: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课堂考勤(5%)+课堂表现(5%)+线上作业(10%)+结构测试(10%)+线上测试(10%)+线上讨论(10%)。具体判断标准根据总得分定为五个档次,分别是优秀(≥9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其中,期末考试由任课教师按照大纲要求按比例设置考题。线上作业,线上测试和线上讨论根据学生完成学习通平台每一个章节的任务点,教师设置学习通平台过程性考核分数的比例,便于最后统计,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6 总结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总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相比呆板的书本讲解和枯燥的文字叙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我们改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实施中注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终生学习理念的引导,把教材与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沿紧密结合,书本知识与网络进展贯穿如一,注重培养其利用各种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钻研的高素质医学卓越人才。

猜你喜欢
胚胎学教研室组织学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趣闻
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活检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