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透彻

2023-02-10 17:36刘淑玲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徽因论点解决问题

刘淑玲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复杂难解,令人烦恼;而有些问题引发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与探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问题意识,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当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和现象,问一句“为什么”,你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抓住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才能不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新发现,取得新进步。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问题意识”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道材料作文的话题指向明确——“问题意识”。要想使说理深刻、透彻,同学们在作文时要注意以下3点:

1.要学会层层说理。关于这道作文题,揭示本质就是回答“问题意识是什么”,挖掘原因就是回答“为什么要具有问题意识”,指明措施就是回答“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2.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进行多角度说理。

3.论据和论点要有机统一。要精准分析论据,揭示出论据(所举事例)和论点“问题意识”的必然联系。要实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可使用“由果溯因”法,即由结果(已解决的问题)导入因(如何解决的),使说理透彻。

原文在线

积极面对问题,寻求万里前程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复杂难解,令人烦恼,而有些问题却引发一系列研究与探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主动作为不可缺。(开篇由作文材料切入主题,但在抛出论点时,对论点的阐述不够深刻,缺乏独到见解。)

发现问题,积极应对。有时,人们容易将眼前之困境视若万丈迷津,因此消极沮丧,感到未来渺茫。然而,我们唯有以问题为路标,积极面对问题,方能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化解迷津。遇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积极面对问题,对于个人来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其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段首观点句相对分散,说理不集中。只做意义分析,论述积极解决问题对个人、民族、国家的意义,不能起到说理透彻的作用,还应揭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直面问题,寻求方法。“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在面对“生命残缺”的难题时,选择迎接挑战,不向命运屈服。也许,直面问题会很痛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漫长而又费力,但哪怕“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我们也不能逃避问题,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坠入深谷。(这一段应该挖掘“问题意识”产生的根源,承接第二段对问题本质的揭示,阐释为什么要有问题意识。分析原因要深入思想观念层面,进而延伸到经济、科学等层面进行深刻论述,说理才能透彻。)

解决问题,突破创新。问题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遇到问题,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解决具体问题,才不会困于问题的牢笼,才能突破创新。牛顿被苹果砸到,由“苹果为什么下落”的问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通过数次对古建筑的考察,破译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推进了中国建筑学的研究和发展。(叙例时,“牛顿万有引力”的事例老旧,缺少新鲜度;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事例没有很好地扣住“问题意识”,没有从“直面问题”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使得举例论证部分说理不透彻。)遇到问题时,要敢于踏出舒适圈,突破求新,才能解决问题。顺着问题的导向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便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这段若能拓展议论的宽度,联系社会现实,分析“问题意识”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指导意义,或预见“缺失问题意识”的不良结果,体现思考的深度,说理才会透彻。)

木心曾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多少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被问题阻挡,因而使自己囿于困境之中?就算眼前的问题如无底深渊,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问题,走向解决问题之路,积极应对,定会迎来鹏程万里。

升格建议

本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議论部分说理不够透彻。一篇议论文不能只靠分析意义来支撑论点,关键是要回答好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即揭示论点的本质,挖掘论点的根源,预见后果,给出措施。

2.说理方法单一。本文只运用了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证比较单薄。升格时,建议补充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强化突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还可以使用群例扩大论证的容量,使说理更加透彻。

3.论据部分说理不透彻,事例和论点之间缺少衔接。升格时,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事迹,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剖析两人取得成就的原因,使分析更加透彻。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现实,指明“解决问题”的措施,使说理全面客观,严密透彻。

化蝶之作

以问题为灯火,烛照万里路

刘凡祎

一百多年前,英国一家报社曾发问:“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作家切斯特顿回答:“先生们,在我。”是的,“世界出了问题”,因为在“我”,所以“我”想去改变,想取得进步。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作为不可缺少。人生是不断体验的过程,成功和失败,顺境和逆境,我们都会遇到。遇到问题,勇于面对,努力想办法,问题总会解决。反之,如果消极面对,不去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那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只有以问题为路标,积极应对求解,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

选择发现问题,主动应对,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永远向前的强大动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思想,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解决问题的意识,问题导向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正在于此。着眼于时代之问,让“问题意识”做引领发展的光束,提出新理念、新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助推民族和国家的不断发展。

选择分析问题,直面担当,需要有广博的人生智慧。为了解决中国古建筑破坏和遗失的问题,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走遍中国大西北,考察测绘了2700多处古建筑,推进了中国建筑学的研究和发展;“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这是史铁生面对生命之问做出的铿锵有力的回答。也许,直面问题会很痛苦,思考问题会很漫长,解决问题会很费力,但哪怕“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我们也不能逃避问题,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选择解决问题,直面担当,才能勇立潮头、堪当大任。

选择解决问题,寻求改变,需要有莫大的决心与勇气。囿于问题,躲在舒适圈内固然安逸;但勇敢踏出舒适圈,突破求解,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底色。“我将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这世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顺着问题导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便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潘建伟团队量子研究解决通信安全,高校增加农村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公平,异地医保便民利民……面对时代之问,忽视与逃避问题从来不是解决方法,唯有顺着绳索找到源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增进民生福祉。

木心曾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多少人在问题面前停下脚步,将自己困于问题的牢笼?即使所面临的问题如一座高山,只要我们敢于以问题为灯火,烛照解决之路,积极应对,便会踏遍万里征程。

【内蒙古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升格总结

升格后的作文题目很有文采,说理透彻、思辨性强。在行文脉络上,以三个分论点“选择发现问题,主动应对,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选择分析问题,直面担当,需要有广博的人生智慧”“选择解决问题,寻求改变,需要有莫大的决心和勇气”分别进行论证,且分论点之间形成层进式的结构,使论证严密,很好地阐释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论证过程中叙议结合,紧扣论点,论证全面深刻,说理透彻。

猜你喜欢
林徽因论点解决问题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