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导向的读写相融策略

2023-02-10 11:17余美珍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支架

余美珍

[摘要]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写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寻读写相融的有效路径,从定位读写目标、构建读写模式、搭设微写支架、展示读写成果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扎实开展读写活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读写相融;语文要素;微写;支架

一、整合要素,明确读写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重视整体性设计,将语文要素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地安排在整个学段教材中,体现了有序性、关联性、整体性。教材中的这些语文要素分两条线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纵向线是各年级教材之间语文要素的递进发展,横向线是教材内单元与单元之间及一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之间语文要素的关联。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整体教学意识,以语文要素引领各部分教学设计,精准定位学习目标,使读与写相一致。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笔者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准确设置了不同内容的读写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铺设板块,构建读写课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使“读”和“写”和谐相融,做到以读引写、读写互促呢?我们尝试进行分板块教学,构建有效的读写课堂模式。

板块一:梳理课文明思路。学习课文前,应先让学生明晰单元语文要素,以语文要素引领课文学习;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梳理,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来呈现课文的内容脉络。板块二:聚焦文段找方法。教学时,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关注一处或几处文段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框架结构等要素,按照“情境品读→观察比较→发现交流→总结呈现”的流程,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为后面的练笔打下铺垫。板块三:学以致用练一练。在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创设一个写话情境,进行随堂微写训练,可在学文中或学文后进行,可仿写、扩写、续写、改写、想象写。板块四:习作打磨展一展。在课堂上呈现部分学生的微习作,组织学生互相点评,围绕点评进行“二次微写”,展示部分学生的初稿、复稿,让他们体会习作打磨的成果。板块五:课堂延伸赏佳作。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由课文延伸到同类的名家经典作品或优秀习作,让他们在欣赏佳作中,巩固读写相融的学习成果,为完成单元习作进行阅读积累。

三、搭建桥梁,助力读写相融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因此,教师应致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文字的桥梁,让学生在读写情境中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搭“发现”之桥。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学文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奥妙。如学习四年级下册课文《猫》时,教师启发学生:作者是通过哪句话概括出猫多重特点的?在介绍猫的特点时,你发现了哪些相矛盾的词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相矛盾的特点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品读探究,有了新的发现。例如,文中用总述句先概括猫的总特点;各段落围绕总特点介绍了多个相矛盾的分特点;文中还用具体事例来表现每一个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写作妙招的基础上再开展微写训练,读写相融就水到渠成了。

搭“评价”之桥。组织学生制订写话星级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习作技巧。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学完课文《军神》后,教师请学生写一段表现人物情绪的话,出示星级评价标准。一颗星:观察人物情绪表现,有动作描写。两颗星:细致观察人物情绪表现,有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三颗星:语言生动,事例典型,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细致而形象的描述,有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接着,按照“解读标准→初试身手→对照点评→二次微写→呈现成果”的步骤把评价和微写训练融合进行,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来细致形象地描写人物的情绪,在评价中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以“微”促“整”,延伸读写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坚持开展微写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提炼、迁移模仿、表达交流的语文能力,也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打下良好基础。

确立“微”目标。微写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指向整篇的完整习作。因此,在开展微写训练时要避免出现两个“不一致”:一是避免读写不一致,即微写训练与文本表达方向要相一致,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二是避免与单元习作要素不一致,即微写训练能有效促成学生完成单元习作,使微写训练成为单元习作前的组合练习。

丰富“微”形式。随文微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文中的小练笔、填补文段、批注、微诗歌,也可以是学文后的微日记、微体会、读书笔记等。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孩子的微写兴趣,鼓励孩子坚持写,不求篇幅长,讲究有内容、写清楚、有真情实感即可。

展示“微”成果。一是课堂展示。在阅读教学课设立“炫炫我的微习作”环节,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相机开展交流与评价活动。二是课外展示。如每月挑选优秀微写作品上墙,请被评为“语文之星”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读写经验等。三是积极发表。在班级微信群、班级网页发表微习作作品,组织学生把优秀习作向报刊投稿。四是打印成作品集传阅。要抓住一切时机展示微写作的进步,让学生充分体会微写作的收获和成就感。

总之,以新课标为指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读写相融”的具体路径,引导學生在读写课堂中积极体验阅读、观察、表达、评价等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思维能力,发展欣赏、模仿、表达等多种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微写作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49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育娟.眼手合一,读写一体——以《猫》为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语文新读写,2021(06).

[2]方保梅.借助多维支架 提升表达素养——以《那个星期天》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2(17).

[3]袁春燕.小学生习作“读者意识”培养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

版),2020(09).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三维多孔电磁复合支架构建与理化表征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