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创新
——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2023-02-10 00:42
公共治理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全过程北京市民众

李 锋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一、引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创新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中加入了“人民”二字。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1]。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民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内在于日常的政治实践和基层治理之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基层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现代化,而现代化必然要求民主的原则和精神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应用。因此,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与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内在一致性,成功的基层治理创新应该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理念和具体要求,而真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应该能够解决具体和现实的治理问题,民主与治理应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不仅在于科学的民主理念和体系的制度支撑,更在于能够促进基层的治理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天然地包含着问题导向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要素,同时,基层治理的真正创新也必然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视域下审视基层治理创新,并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案例,具体展示成功的基层治理创新如何将民主作为治理工具,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如何使得民主具有可治理性,由此揭示中国将“民主治理”与“治理民主”相统一的过程,更好地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基层治理创新的丰富内涵。

二、案例介绍: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

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北京市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社会流动性大,且承担了大量政治活动保障和服务中央部门的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基层治理难题。为了解决民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北京市在2019年开始尝试接诉即办改革,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源于基层实践,并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发展,从2017年至今,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北京市平谷区为治理困扰基层多年的盗采金矿问题,2017 年开始尝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试点,将执法权下放至乡镇,以解决跨部门的复杂事项。在第二阶段,从2019年开始,北京市决定继续深化改革,将“乡镇吹哨”进一步升级为“群众吹哨”,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系统,推动“吹哨报到”转向“接诉即办”,更及时地发现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直接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问题,并通过考核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来评价地方政府处理问题的水平。2020 年1 月1 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开始施行,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治理成功经验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为街道赋权。第三阶段从2021 年开始,北京市继续利用12345热线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分析,将群众提及的高频事项作为“每月一题”重点解决事项,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和路径。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极大地改善了首都北京的治理生态,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过去,有许多学者将北京市接诉即办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从党建引领[3]、治理实验[4]、城市精细化治理[5]、政务热线驱动社会治理创新[6]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丰硕的成果。然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治理过程和治理机制,而很少将北京市接诉即办的案例放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视野之下,对于该案例的民主理念和民主属性关注不足,对该案例所体现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式民主的研究不够。本研究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过程为案例,分析基层治理创新中蕴含的民主要素,以及为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理效能。

三、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民主实践——民主作为治理工具

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参与,并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民主立法的方式固定下来,保障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持续深入推进。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技术和治理工具,为基层治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侧重于全链条、全主体、全时空和全过程,涵盖了多维治理主体、多元价值理念,体现出治理型民主的特点。

(一)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其重要特征就在于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民主的核心价值。通过民主的方式促使民众参与公共权力、行使公民权利是现代治理模式的本质与核心。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对人民主权的不断落实,治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无论是政府治理层面还是社会治理层面,都不能忽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1]通过基层治理创新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属性,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共权力的来源是人民权利,人民群众具有主体地位。党和国家不仅应该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确保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还应该注重保障人民群众在公共权力运行中的监督、管理、反馈等参与权利。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治理所依托的公共权力同样来源于人民群众,也应该在权力运行中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聚焦市民的基础性需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根据统计,2019年受理登记群众诉求696万件,2020年1103万件,2021年1335万件,2022年7592.4万件,解决了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停车难、食品安全等诸多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人民群众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情况的监督者,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得到了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发源于平谷区一个乡镇的基层实践,经人民群众检验后上升为全北京市的改革,在全市推广中又通过更广泛市民群体的检验和建议,从“部门吹哨”变为“群众吹哨”,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工作方法。尤其是在2021年开展的“每月一题”中,北京市依托12345热线民生大数据,从民众诉求的海量数据中提炼、梳理出27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高频问题,每月攻坚一个或几个,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发现问题,再制定相应政策解决相应的治理难题,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找准了治理改革的正确方向[9]。因此,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首都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是坚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属性和价值。

(二)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参与内容的全面性,即各类型的主体都能够作为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实现了以“过程性”民主对“一次性”民主的超越、“协作式”民主对“对抗式”民主的超越,整合了民主参与、民主协商与民主监督[7]。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注重来源于社会的民意对国家治理的深层次影响,即国家制度和政治过程必须表达社会民众的意愿。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要求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构筑充分、高效的意见反馈机制[10],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呈现出民意征集、民主协商、民主表决、民主监督等关键的结构性要素[11],不断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输入到政治系统,并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来进行制度性回应[12]。从既有政务热线或者其他网络平台的民众参与来说,民众的话语表达方式[13]、诉求层级的差异[14]甚至是选择“条”或者“块”[15]都可能影响回应与否和回应质量的高低,这就导致民众存在策略性表达和政府存在选择性回应的现象,不利于推动更多民众的参与。但是,北京市通过12345服务热线,强调必须全部响应民众的诉求,并通过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进行考核。北京市还通过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注重“向下赋权”与“条块结合”,整合辖区资源,给予基层更多调集资源解决问题的权力,推动政府“响应”并真正“解决”民众诉求,由此进一步鼓励更多人民群众的参与。

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和独特特征,已经成为治理体系的重要资源和工具,能够提升公共政策效能、技术创新效能、场域创新效能[16]。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在不同层级的党政部门间强调党建协调委员会,在事关民众利益的事情上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通过党建方式强化社会协同和多元主体参与,避免了政府“强势惯性”和群众“弱参与”的主体困境,真正发挥党、政、群多元主体的合力[17],通过打造“小院议事厅”等搭建常态化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不仅覆盖更多数量的民众,还覆盖多种类型的治理主体,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注重调动各方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鼓励多元参与,政府得以更好地听取民意、吸纳民智、汇聚民力,也能够更好地整合各部门,建立新型的多元共治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形成民主程序上的闭环,尤其是注重选举程序后的民主监督[18]。尽管上级政府拥有更高的权威和权力,但是基层政府有更强的信息优势。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实现了通畅的信息发现机制,使得上级政府可以获悉全量的社会诉求信息,实现了信息下达机制;使得上级的政策执行目标可以迅速分解至基层政府,实现了信息上传机制;使得基层政府的回应状况能及时传达上级政府,实现了压力感知机制,实现“下级知道上级知情”,以确保政策执行和政府回应的激励[19]。通过“接诉”内容和“即办”过程,社会民意对各级党政部门的监督更加直接,有助于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的基层治理现代化[20]。而且,北京市纪委监委成立了专门监督检查室负责接诉即办专项监督工作,综合运用蹲点调研、抽查暗访等方式,对群众诉求办理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现象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了人民群众“全过程”的民主监督。

(三)坚持民主立法

治理的现代化必然意味着治理的法治化,治理的法治化意味着一方面用现代法治观念替代传统观念,把法治思维、理念和结构凝聚到现代治理结构之内,另一方面意味着要将治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更好地提高治理效能[21]。民主是一种国家政治形式,其中立法是践行民主这种国家形式的重要途径。人民作为主权者,通过选举民主的方式产生代议制机构,并通过立法机关主导法律制定反映人民意见,这是民主原则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贯彻到立法决策、立法规划、立法评估、立法的公众参与等诸多环节,有助于反映广泛的、大量的、多类型的民众诉求,有助于提升法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感[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四条明确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抓住民主立法的关键,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具体地、现实地反映在民众的立法意见中,为实现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法律保障,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立法的优势,使得立法过程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注重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注重将民众的意见吸收到相关立法之中,尤其注重通过党委领导立法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遵循。例如,《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许多基层案例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法规,《北京市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规定》从许多区县的做法中提取思路,规范和保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规依法履职,更好地理顺了条块关系。在以往的地方政府创新中,许多好的做法由于支持改革与创新的领导更替难以为继,导致很多创新变成特定时空情境下的昙花一现,不利于坚持基层治理创新常态化和制度化,也不利于基层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和扩散[23]。《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本身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与发展的智慧结晶,在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启动“万名代表下基层”行动,积极发挥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广泛征求市、区、乡镇三级超过一万名人大代表的建议;另一方面,在网站上设置民意征求栏目,通过多种形式征求了六万多名基层民众的建议。此外,《12345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等其他相关法规的制定也都及时听取民众意见,整个接诉即办改革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立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治理性——民主的治理绩效

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但是民主的实际效果则各有差异。有些国家的民主过于强调所谓“完备”的形式,在异质性的社会无法形成社会共识,导致社会撕裂、国家失败和治理失效[24]。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民主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仅在于其理念上的科学性,还在于它能够适应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环境,能够切实提高治理绩效,是真正可靠的、真实的、管用的民主。通过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案例,我们可以透视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实践如何通过党的领导与“五大民主”相结合实现民主的可治理性,实现民主价值和治理效能之间的有效统一。

(一)党建引领多样化民众诉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是多元化利益诉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容易造成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一旦民主制度缺乏有效的权威机制,就会导致无法协调的利益冲突,出现西方式的“否决政治”,导致人们形式上有权但无法做出任何有意义的公共决策。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同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基层的民主实践中把握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利用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来整合分化的利益诉求,实现民主权利。

首先,北京市委坚持对接诉即办改革的整体领导。在北京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中,民众诉求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复杂性,涉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横跨多个区域、部门乃至央地之间,导致街道等属地难以协调,也无法指挥属地上高级别的中央部门甚至军队部门。即便不涉及中央部门,由于科层制和部门分工的存在,导致政府协作极为困难,尤其是上级的“条”与下级的“块”之间非常难以形成协调[25]。在碎片化的政府体系和严格的条块分割下,面对“摊子多、事项杂”的首都治理难题,北京市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才能够实现有效整合[26]。北京市委深改委专门增设了“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规定,“本市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接诉即办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接诉即办工作。”

其次,北京市接诉即办建立了“一把手”负责机制。民主权利的实践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权威机制的整合,在复杂性社会中,政府面临着多重治理事项,一旦缺乏注意力分配机制的保障,就会导致民众利益诉求得不到重视,政府回应力降低[27]。北京市委在接诉即办中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市委书记每月主持召开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各区委书记定期召开街乡党(工)委书记点评会,通过各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的压力逐层纵向传导,然后依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制进行层级间横向压力传导,压实责任,快速地进行部门联动、解决群众诉求。在这个层面,北京市接诉即办具有鲜明的“一把手工程”特点,也依靠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统领本层级工作[28],确保了基层民众声音向治理方向的转换,在党组织权威机制的加成下促进了治理效能的提升。《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明确了对领导干部的履职要求和问责措施,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在一把手机制的影响下,各地区党委书记也加大了对接诉即办事项的重视程度,例如,怀柔区将每月23 日设立为“处级干部回访日”,街乡和区职能部门党政“一把手”走进区12345 指挥调度中心,亲自拨打回访电话,极大地提高了基层职能部门解决诉求的速度和效率。

最后,党建引领实现了讲政治与为民服务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组织通过提升社区组织力,能够提升制度信任、制度规范和制度网络,能够激活民众的主观能动性[29]。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基层党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功能,能够坚持政治引领团结凝聚群众。但政治组织“讲政治”也并非就政治而讲政治,而是要将为民服务与讲政治相结合。在接诉即办工作中,许多地区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等机制,将与民众诉求相关的跨部门机构整合起来,通过履行职能为民服务来更好地讲政治。例如,煤渣胡同正是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的方式和三甲医院、燕莎大厦等多类别主体进行协调,以此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此外,通过深化“双报到”制度将基层党员的“讲政治”具体化为社区服务工作。例如,顺义区创新探索“居民点单、支部列单、党员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按照专业特长及志愿服务意愿对报到党员建立分类管理台账,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由此提升了民众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信任程度,有助于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整合作用和引领作用。党建引领下能够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其中党组织保障的“政治”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30]。

(二)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

从民主的根源和本质来说,民主需要回答“谁应该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属于政府结构与国家形式的问题。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必须保障特定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权利能够平等实现。换言之,民主必须能够保障集体利益,而并非仅仅保障个体的抽象的政治权利。而西方的自由主义更多地强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边界,即“群己权界”问题,认为个人享有免于国家干预的权利[31],过分关注个体公民权利的保障而忽视集体利益,过分关注公共权力的来源而忽视公共权力的行使,造成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运行失衡。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认公共利益来源于个人利益,但认为公共利益独立于个人利益,并优先于个人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保障了公民个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保障了公共权力的整体利益,实现了“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公民参与的全过程性,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各项公共事务与公共决策。传统的政府在行使权力中更加习惯于关注政府运作,主要通过提高政府组织内部运行效率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下,政府通过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政治运行,可以将公民参与作为政府治理的起点:一方面通过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府对具体诉求进行回应,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构筑更加良性的政民关系,塑造更好的政府形象,降低政府进一步治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在公共决策前充分讨论可以减少政策执行中的梗阻,更有助于提高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满意度。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建立起从公民诉求到政府政策回应的良性渠道,还有助于建立起“公民意见—政策连接”,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32]。

从优化公共权力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并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从公民的意见反馈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获取公共权力在政治体系末梢的运行状况。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通过向街乡镇赋权,使其在遇到跨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能够“吹哨”促使相应主管部门加以协调和解决,以问题解决为动力驱动组织机构改革、权责关系理顺和业务流程重塑,重塑科层“条块”关系,促进回应民意的治理体系变革[25],形成权责统一、科学配置、体制完善、运行高效的政治权力结构。例如,北京市大兴区通过打造“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这一平台型组织,聚合政府内部多方主体的信息、资源和行为的协同,提升了大兴政府回应民众的能力和水平[34]。

(三)科技支撑民众诉求处理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科技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塑了政府治理结构、优化了政府职能、革新了政府治理理念,以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35]。有学者提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后的智能时代,人类民主也将进入全过程民主的时代,具有智能社会和全过程民主条件的中国也率先使得全过程民主成为现实[36]。科技支撑进一步降低了民众参与的成本,更有助于准确把握和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大数据、网络技术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从数据资源的占有来说,政府占据着质量最高、数量最大的数据资源,通过打造“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可以推动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协同,将数据治理的思维贯彻在实体政府治理活动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全要素[6]。对于民众数据的重视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视;而真正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必定会注重利用多种科技手段来更科学全面地把握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建立健全大数据科学辅助决策,优化公共权力运行[37]。具体到城市应急治理中,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政府从海量的民众诉求入手,提升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信息共享,做好隐患排除、事前预警、事中监控,提升整体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基本的安全感[38]。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驱动下,政府将政务服务热线获取的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有助于建构“便捷性业务办理”“智慧化数据治理”“智能化运营管理”的闭环体系,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和城市治理创新,提升治理的智慧化和精准化[39]。

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高度重视科技在保障民众权利和提高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北京市热线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在既有电话回复的基础上拓展网络12345,并整合人民网政府留言板、新华网平台等多个入口,推动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从接诉服务平台向民生大数据平台、城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从一个单纯回复民众电话的话务平台向一个覆盖全渠道、全口径的线上线下治理平台转换。面对大量激增的话务呼入需求,北京市通过增设智能虚拟在线坐席,提供网络诉求实时在线智能问答服务,尤其针对高频的诉求进行智能回应,大大满足了民众的咨询类需求。从2019年至今,北京市接诉即办积累了大量的民众诉求数据,通过科技方式预测可能出现的治理难题,保障了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的有机结合。例如,北京市朝阳区通过智慧化平台,在纷繁复杂的诉求中提炼出民众诉求涉及的相应诉求主体,并由此迅速把握特定时间内被群众反映的集中性事项,便于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解决,也方便主要领导把握辖区内治理现状,预防分散性诉求转化为集体事件。

五、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的统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对于民主参与和高效治理的需求日益突出,社会民众对治理民主化和民主可治理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涨。但是,在现实政治实践中,许多国家忽视了民主实现的条件,将特定形式的民主形态视为“样板”,但治理绩效极低,导致“民主赤字”“民主失色”,或者为了追求治理效能而忽视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治理与民主之间的张力日益加剧。中国的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实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过程,是以系统有效的整体性治理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40]。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通过价值引领、吸纳整合等机制,有效地将人民主体性与民主的治理属性相结合[41],很好地实现了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的统一。

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案例,本研究揭示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如何将民主作为治理工具,而民主理念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治理体系和科技支撑成为可治理的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审视中国的治理创新实践,我们可以将民主作为审视“基层治理创新”的工具和标准。基层治理创新只有能够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依靠基层群众,促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基层治理成果,才属于真正的基层治理创新。与此同时,民主的价值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之中,转换为切实的治理效能,才是真正有效的民主形式,才能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更进一步,民主价值与治理绩效之间应该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要通过好的民主实现良政善治,通过治理更好地落实民主价值,实现民主与治理之间的耦合与互构,并由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丰富属于中国实践的中国民主故事和民主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全过程北京市民众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