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革命人的豪情壮志
——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背后的故事

2023-02-12 11:13
奋斗 2023年2期
关键词:交通员小凤李敏

■ 老 轩

195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宴上,一位84 岁的老人与毛泽东主席同桌。毛主席和他握手,并给他敬酒,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手杖,上面刻着“革命之父”4 个字。这位老人,就是参加国庆观礼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被东北抗联战士亲切地称为“抗联老父亲”的李升。

1936 年冬,李升曾把一个12 岁的女孩儿送到东北抗联部队,这个女孩儿就是后来东北抗联部队中年龄最小的女兵李小凤,也就是曾任过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当年这一老一小奔走在莽莽雪原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这段经历会被编入20 世纪50 年代初创作的一部大型歌剧《星星之火》之中,会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紧密联系在一起。

1947年,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位青年找到李敏,想要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情况。青年叫侣朋(原名余吕鹏),曾在延安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的工作,又随鲁迅艺术学院来到东北,后来成为著名的戏剧家。李敏同他谈了整整7天,详细地介绍了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也讲了自己参加革命和东北抗联的经历。

李敏原名李小凤,192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朝鲜族家庭,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和哥哥从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7 岁时加入儿童团,12岁时就成为一名东北抗联女战士。带着李敏在深山老林中寻找东北抗联部队的,就是《星星之火》中老李头儿的原型、抗联交通员李升。

李升1867 年出生于山东,28 岁时为生活所迫“闯关东”,52 岁时被骗到俄国修铁路,其间十月革命爆发,他深受影响,参加了护路队,跟着红军与白军和帝国主义干涉军作战。回国后,他又经历了十多年的颠沛流离和妻子、儿子被日寇杀害的苦难,后来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满洲省委驻松花江下游代表冯仲云。个人曲折多难的经历和冯仲云的教育,使李升提高了觉悟,认清了穷苦人的出路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1933年李升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经66 岁。由于他生活经验丰富、办事机警、年岁大易于掩护,所以组织安排他做交通员工作。他来往于东北抗联各军和各地抗日救国会的驻地,面对敌人严酷的封锁和盘查,多次在完成任务中化险为夷。

李升的足迹踏遍了大小兴安岭和松花江、牡丹江、鸭绿江沿岸的山区和平原。1939 年,已经72 岁的他还冒着严寒只身进入人迹罕见的长白山原始森林,行程一千余里,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密营,恢复了北满和南满两支东北抗联部队之间的联系。担任交通员期间,李升还多次承担护送干部的任务,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杨靖宇、冯仲云、李兆麟、赵一曼等人都曾由李升护送过。

李敏回忆起自己初次见到李升和李升护送她到东北抗联部队的情景:由于随抗日宣传队演出时被敌人冲散,李敏在板场子屯徐妈妈家里隐蔽。一天,“有一个叫花子似的人背着背包,直奔我们家而来”。他“个子很高,头上戴的皮帽子上全是霜雪,脚上的大靰鞡鞋冻得一踩地就咔咔作响,看得出此人走了很远的路”。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抗联交通员李升,要带她去找东北抗联部队。

深山老林里杂木横生、大雪没膝,行走十分吃力,李升当时虽已年届七十,但却步履轻快,胜似年轻人。露天宿营在寒气袭人的小兴安岭,李升几乎整夜不合眼,往篝火里加柴,还把自己身上的皮袄盖在李敏的身上。经过几天艰苦的行程,他们终于到了东北抗联密营。李敏看到战士们见到李升,“蜂拥而上,有的给李升打扫身上的雪,有的给他端来开水”。司务长告诉李敏,战士们十分尊敬李升,一直称他为“抗联老父亲”。

完成任务后,李升要走了,他叮嘱李敏:“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做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看!”李敏把在宣传队演出时组织上发给她的一条红围脖儿给李升围上,说了一句:“李爷爷,把我的围脖围上吧,你一路可要保重啊!”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李敏永远也忘不了当时的场景:“李升爷爷走了,他披着火红的朝霞,迈着坚实的大步出发了,他脚上大大的靰鞡鞋,在身后留下了两行深深的脚印,他登上了山冈,脖子上的红色围脖随风飞舞,最后变成一个小红点消失在了远山中……”

2017 年,沈阳音乐学院重新排演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星星之火》

侣朋采访李敏后,时任鲁艺学院音乐部副部长的李劫夫等人也深入到白山黑水之间,寻访东北抗联英雄的足迹。劫夫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坚决打他不留情》等。1948 年,劫夫和侣朋走进深山老林,切身体会到当年东北抗联所处的艰苦环境,他们走访了很多当年的东北抗联老战士,深深为他们的英勇斗争事迹所感动。其中给劫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升的勇敢、机智、乐观和坚强。而当年70 岁的李升送12 岁的李小凤到东北抗联部队的故事,也给劫夫留下了深刻印象。

历时3 个月的精心打磨,歌剧《星星之火》诞生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颂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第一部大型歌剧。《星星之火》取自毛主席的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以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背景,歌颂了一支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前赴后继、坚信星火必定燎原的伟大气魄。歌剧中的人物都以抗联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未改。歌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东北抗联交通员老李头儿和抗联女兵李小凤。剧中包含《火啊火》《穿越秘密的青松林》《我是个穷苦的小姑娘》《永不忘东北抗联》等唱段,核心唱段则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由老李头儿和小凤姑娘在第二幕中演唱。这幕剧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李升护送李小凤到抗联部队的情景:日本兵抓住小凤的父亲后,母亲让她上山去找游击队。爬雪山时,小凤掉到冰窟窿里,被东北抗联交通员老李头儿救了上来。小凤想参加革命,老李头儿在得知她的名字后对她说:“参加革命就不能叫龙了凤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李青阳吧。”他向小凤解释“青阳”的含义,说革命人就像迎着太阳生长的松树一样苍翠长青。这时音乐响起,两人唱起: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顶

为了表现老李头儿的乐观、积极和机警,歌曲采用了当时革命歌曲中很少采用的四分之三节拍,旋律舒展优美,大多数歌词都是一个音符唱一个字,整首歌靠着音符跳动出来,欢快而昂扬。歌词只有6 句,旋律又容易记,既好听又好唱。

哈尔滨歌剧院1958 年排演的《星星之火》中的老李头儿和小凤

1950 年12 月,《星星之火》在哈尔滨首演,再到沈阳和大连演出。到1953 年,一共演出了几百场,场场爆满,引起了很大轰动,成了令人难忘的革命经典。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李敏未再见到李升。直到十多年后东北解放,他们才在哈尔滨冯仲云家中重逢。李敏在她的回忆录《风雪征程》中,记述了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她和冯仲云夫人薛雯到李升住的房间,“好像在梦里。李升爷爷老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他双手拄着一根拐杖坐在炕沿上。我拼命抑制住奔涌而出的泪水,走到他的面前。这时,薛雯问他,‘李老,你看看这是谁?’李爷爷抬起头看了看我,多么熟悉的目光啊,就像当年在板场子屯时看我的眼神一模一样。看了半天后他说,‘小凤,你是小凤?你还活着啊?’我再也忍不住了,趴在李爷爷的膝盖上哭了起来。李爷爷摸着我的头也哭了,‘小凤啊,你活着,我差点没死啊,死了就见不到你了……’”

原来,李升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遭受酷刑,但他没有讲出一点东北抗联的秘密,只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最后被判处10 年徒刑,直到1945 年日寇投降才走出监狱。考虑到李升年事已高,组织上把他安置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并安排东北抗联战士照顾他的生活,让他安度晚年。李升不顾年迈体弱,经常向青少年讲述抗联故事,鼓励他们继承先烈遗志。

李敏和李升重逢后,只要一休息,就跑去看望他,给他买点儿好吃的,一同回忆过去的岁月。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紧张的工作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李敏和李升都没有看到《星星之火》这部歌剧。

1962年,李升病逝,享年95岁。

到了晚年,李敏更加喜爱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对它的理解也更为深沉。她组织起由东北抗联战士子女组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每次演出都会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演唱饱含深情,艺术水准也很不错,人们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被感动得流下热泪。

《星星之火歌选》封面

每当听到和唱起这首歌,李敏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升送她到东北抗联部队的情景,也常常回忆起昔日的年轻战友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的足迹踏遍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致力于寻找东北抗联遗址、遗迹。

双鸭山市集贤县是李敏参加革命的起点。她先后9 次回到集贤,在她的指导下,集贤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找到了东北抗联六军一师被服厂、密营、后方医院、十一军兵工厂、被服厂、军政干校等22 处东北抗联遗址,并挖掘出了200多件东北抗联文物。

李敏抓住一切机会,在各种场合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她整理的《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集》和《东北抗联歌集(手抄本)》已分别由东北烈士纪念馆和卢沟桥纪念馆收藏。她前后历时30多年完成的《风雪征程》回忆录,不仅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更成为东北抗联的珍贵历史资料。特别是她以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提出了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由八年改为十四年并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议被采纳,了却了她最重要的一桩心愿。

2018 年7 月,李敏为伊春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题写了“东北抗联精神永存”8 个大字,一周后与世长辞,享年94 岁。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旋律久久回响……李升和李敏的一生,是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最好诠释。

猜你喜欢
交通员小凤李敏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替演
向往自由的“产妇鱼”
向往自由的『产妇鱼』
我的中共地下交通员经历
张碧晨 演绎新一代GIRL POWER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我的抗日交通员经历
陈乔恩她不是女王
野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