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探究

2023-02-12 05:53李英鸽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思政院校

李英鸽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给予了中华儿女高度的文化自信。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发展,中国正是凭借这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的结合,才支持这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实现伟大复兴,因此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授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技术人才教育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所以要注重他们思想方面的培养,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现在的思想教育中,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会优秀文化的精髓,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了数不尽的英雄儿女。他们有的以生命捍卫祖国领土安全,有的终生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有的不畏强权与霸者斗争到底。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爱国情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发展至今已经历数千年,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雄壮故事,他们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唱响了走向富强的冲锋曲。爱国不是一句空话,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凝练而来的特殊情怀,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的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才能在一次一次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跨过千难万险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中,能够让学生对优秀文化进行学习,文化背后的故事能够给与学生以震撼,逐渐形成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1]。

(二)培养学生的仁者襟怀

中华民族在交往中向来对和谐仁爱非常注重,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孔孟之道、佛家、儒家等多种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和谐仁爱均十分重视,突出了我国人民胸怀天下的胸襟。杜甫是唐代的诗圣,写下了无数被后代传颂的经典诗句。其中“三吏”“三别”描述了人民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的灾难,充分体现了杜甫对受灾人民的同情之心。而且在自己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时候,仍能为他人着想,心怀天下,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千古名句。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同时也对后人起到了震撼作用。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到和谐仁爱之心,过往的仁者之言、智者之事必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对学生能够起到净化心灵和提升境界的作用[2]。

(三)培养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职教和普通教育共同组建,因此职教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然而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职教的地位总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甚至连职教学生自己也无法认清自己的真实地位,缺乏自信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各个阶级的人都是比较尊重的,比如《周礼考工记》充分体现了对工匠工作的认可[3],表达了对工匠的敬佩之情。而且,中国古代具有独特的科技文明,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出现,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历史。比如木工之神鲁班,在历史上是一名优秀的工匠,更是一名杰出的机械专家,他发明的诸多农耕用具、兵器等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国工匠的培养,尤其在航空航天,兵器制造等领域,其发展离不开高级技工的技术支持。国家之所以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为了能让一部分人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培养,逐渐成长为可堪大用的国之重器。让高职学生了解古代优秀的工匠能够让学生提高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意识到行行出状元,建立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

中华民族的人生态度以刚健有为为主,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为国家、人民做一些事清,一代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奋斗正是刚健有为理想信念的充分体现[4]。人生在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必须具备坚强不懈,勇于攀登的精神,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做到死而后已。孟子提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真大丈夫行为对后人一直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多在这样的文化中接受洗礼、熏陶,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方式

说到培养学生灵性的审美,这就关系到了道家思想所注重的精神生活。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本真、自我和自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深远的影响[5]。古代很多名人都崇尚道家思想,往往能做到淡泊名利,不拘小节,他们追求的是自由是豁达。古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东坡,他在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方面可谓是一个时代的典范。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将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带入学生的学习当中,让他们体会自由、本真的生活情趣,在生活中做到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对目前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伪娘文化”等不正之风做到坚决抵制,形成正确的审美方式。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学重视不足

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内容是技术教学,因此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思政教学,尽管技术教学能满足学生专业本领的培养,但是忽略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高职学生往往存在学习主动性差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往往不是很浓郁。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思政教学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一方面思政教育不是学生最想学习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他们会觉得学习思政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没有帮助[6]。另一方面是整体学习环境比较差,即便有部分同学愿意学习思政课程,也很难学习到精髓。在种种原因的驱使下,高职院校也逐渐对思政教学不再重视,通常以完成基本任务为目标,而不关心是否对高职学生真正做到了思政教育。但是古往今来思政教育都是教育的基础,古人云先成人后成才,就是体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计划时务必增加思政教育的占比,让学生和教师都重视起来,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对文化没有辨别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这就难免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影响。由于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强,因此很难分辨文化的优劣,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引导,形成歪曲的价值观。思政教学一方面能够向学生普及优秀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国内文化和国外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对不良文化进行辨别,做到不受其影响。

(三)融入优秀文化的措施单一

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决非一朝一夕可以讲清楚学明白的。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中看似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实际并没有做到课堂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对爱国精神的传递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理解,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枯燥的讲解形成了单一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此模式不利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以填鸭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地形成一种非常不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消磨殆尽。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增加实践活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省力,要多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优秀文化融入进去,让教学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思政教学中只在课上向学生播放一些爱国视频,很难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优秀文化,即使体会了也是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体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红色景点,组织文化活动,组建文化社团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现在教学器具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建立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水平。比如在课堂使用大屏进行投影,让学生在课上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获取知识。课后可以通过app等网络手段建立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获取相关咨询和信息。建立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学习积极性。网络平台能够更好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通过设置打卡时间、作业模式等,均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

(三)教学内容结合时事发展

在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传授传统文化,还应该适当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传统文化和时事政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习俗,但是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以及后人对他的尊敬。在教学中结合现实,能够让学生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新的体会。譬如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士兵,在守边护边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当代年轻人还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吗”此类刺骨的问题,向世人展现了中华男儿的男子气概。

(四)利用网络资源改善教学模式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只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融入很难达到效果。由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除了课上的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问卷调查等工作,获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和信息,在节省课堂资源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对一些授课质量较高的教师可以对其课堂内容进行录制,并上传到网络中进行保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随时温习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采用网络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五)突出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往往离不开当代的社会背景,因此,如何在当代背景下突出传统文化是思政课教学需要注重的问题。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思政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思政教育课中应当对内容进行适当扩充,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课程内容,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