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我不是我 再我必是我

2023-02-13 20:41马陆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强国规律哲学

□ 文/马陆亭

建设教育强国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经常有人提及教育强国是“教育强”还是“强国家”?无疑,二者都是,但我的看法是教育强国重在“强国”。

这其实涉及到对教育功用的认识,也是一个教育哲学命题。说功用,的确存在着先教育强、再科技强、后国力强的历史现象;说哲学,在教育理论界长期存在着政治论和认识论的争论。

应该看到,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顺序转移的先“教育兴旺”再“科学中心”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我国的教育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后发追赶的进程。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格局加速调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不我待,并且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积聚起巨大的发展能量,一个辉煌的历史时刻将在这代人身上实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须支撑住时代的创新发展要求。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典型的政治论教育哲学观点,而我恰恰认为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协调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统一,进而指导教育发展实践。高等教育研究需要直面争议,在哲学层面弄清“我是谁”的命题,在工作层面保障教育前行的科学性。

教育是一类独特的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组织功能。教育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就如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教育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社会民生直至现在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阶段不同要求就不同,但都需要教育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国家昌盛、文明进步服务,需要教育达到“忘我”境界;而教育为了更好地履职自己的组织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达到自己的使命目标,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竭力做好“自我”。亦即,教育首先要我不是我,进而我必是我,既支撑社会发展又遵循自身规律,最终实现二者的统一。我们应该促进高等教育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教育强国建设要着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尽管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作为教育人还是要把支撑国家强盛的责任摆在首位。“教育强”和“强国家”的逻辑出发点是后者,有为才有位,这其中有着时代的责任感。高等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龙头,需要考虑如何带动整个教育体系契合经济社会的需要,以人才、科研、服务牵动科技创新,以开辟发展新赛道撬动产业结构调整,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学理支撑。

其次,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发展的根本靠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规律的发展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破坏性的。教育有教育规律、育人有育人规律、学术有学术规律、办学有办学规律,背后的支撑有生理、心理、智能、脑科学等自然科学依据,也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创造学等经过提炼的社会科学依据。当然,其中许多规律现在还不清楚,有许多事情本身也难以做到泾渭分明,这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逻辑的思维、人文的情怀去面对。

最后,是教育自身强盛。当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办学也符合规律,教育体系满足了高质量要求,教育本身自然也就强大了。这时候,即全面实现了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

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关键牵引作用,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力的汇聚点、是创新核心地位的主力军、是教育体系的带动者。高等学校需要思考自己的责任所在,胸怀“国之大者”干事创业。

猜你喜欢
强国规律哲学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菱的哲学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