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2023-02-16 01:23陈俊康唐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济带省份长江

陈俊康 唐栋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双轮驱动,是统筹城乡关系、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城镇化在土地、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现存问题加深了城乡隔阂,致使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城市病”“乡村空心化”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为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新型工农关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人口和城市的重要发展轴,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实例,同时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

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城镇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以人口增长为主的传统粗放型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城镇化发展的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研究集中于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粮食安全、资源环境以及乡村建设等层面[1-4]。农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学者多从理论上来阐述乡村振兴的内涵[5],思考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6],探究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7],分析乡村发展的驱动因素[8],尝试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途径。为深入探索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相关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熵权法、莫兰指数以及空间马尔科夫链等[9-11]测度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调程度,并发现政府农业支持、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则不利于两系统的协调发展[9,10,12]。

已有文献对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针对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城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两系统耦合协同的驱动因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

本文围绕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构建指标体系,其中在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测度方面,本文参考蔡绍洪等[9]和廖文梅等[13]的研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从5个层面来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发展指标体系参考王滨[14]的方法,基于5大发展理念构建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在样本选择方面,选取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相关指标选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用插值法补齐少数缺失值。

本文对所用指标采取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并采用熵权法计算出乡村振兴体系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及相关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振兴体系指标构建及权重分布

2.2 研究方法

2.2.1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参考王淑佳等[15]的方法对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改进和修正,选取耦合度指数(C)和耦合协调度指数(D)模型分别为:

(1)

T=α1U1+α2U2

(2)

(3)

式中,U1、U2分别代表系统1和系统2,即乡村振兴指数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α1、α2为权重。

进一步参考蔡绍洪[9]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相对发展度模型考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同乡村振兴指数的相对发展程度,并依据耦合协调度指数和相对发展指数的标准对两系统的协调程度进行划分,具体见表3。

表2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布

表3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类型

2.2.2 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分析——空间莫兰指数

本文选取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不同省份耦合协调度的空间依赖性。莫兰指数分为全局和局部2类,具体计算方式:

(4)

(5)

式中,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取值范围在-1~1,若该指数大于0,则数据存在空间正相关,反之则数据存在空间负相关。

2.2.3 耦合影响因子探测——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可有效探测数据的空间分异性,并基于变量之间空间分布的相似性测算变量的驱动因子及其贡献度[16],其表达式:

(6)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趋势分析

利用熵权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1—2019年乡村振兴指数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选取2001年、2010年和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2类指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乡村振兴指数计算结果

表5 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由表4可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乡村振兴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仍处于各省份领先水平,其余省份发展水平相当。由表5可知,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迅速,其余各省份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近趋一致。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

3.2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长江经济带2001—2019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指数,最终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结果显示,2001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大部分处于拮抗状态,上海市与浙江省二者处于磨合状态,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发展水平。201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普遍有所上升,除贵州和云南两省外,其余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均上升至新水平。2019年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江苏、浙江以及湖南呈现协调状态,其他地区虽仍处于磨合状态但协调度均有所上升,但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发展水平相比,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偏低。

表6 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和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3.3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根据式(4)计算2001—2019年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并选取2001年、2010年和2019结果列表,见表7,由7可知,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所有指数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长江经济带内11个省份两系统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集聚特征。

表7 2001—2019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与乡村振兴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本文计算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局部莫兰指数,并利用ArcGIS绘制出局部莫兰指数图。由图1可知,江苏、浙江和上海始终属于高-高集聚(H-H)类型,安徽和湖南长期处于低-高集聚(L-H)类型,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属于低-低集聚(L-L)类型。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

图1 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类型

4 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驱动因子分析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在考虑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本文以2019年耦合协调度数据为因变量,选取10种驱动因子(X1~X10)进行驱动因子测算。驱动因子选取结果及其衡量方式如表8所示,所选数据源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最终计算得出单因子探测,见表9,交互探测结果,见表10。

表8 地理探测器驱动因子选取及衡量

表9 2019年地理探测器结果

4.2 单因子探测结果

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均大于0.8,可见上述要素是推动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

产业结构可有效作用于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17],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完备充足的工业设施和服务,在保证非农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城乡协调共进。

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的必要条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有助于加快地区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高质量的劳动力集聚有助于推动地区创新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影响区域城镇化水平[18]。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19],进而大幅提升农业和工业的生产率,进一步作用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3 多因子交互项探测结果

交互探测结果显示,各驱动因子交互驱动力均大于单个因子的驱动力,区域间各因子的共同作用可进一步有效解释长江经济带两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区域差异。

表10 2019年地理探测器交互项分析

科技创新同农业发展的交互项贡献度为0.9999,此结果说明,将科技创新同农业发展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乡村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动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的交互项贡献度同样为0.9999,说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加快发展科技、绿色、品牌和高质量农业,可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城乡双轮驱动,推动城乡有机融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从时间维度来看,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乡村振兴指数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区域内二者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拮抗阶段逐渐上升至磨合阶段,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两系统已达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维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两极化与集聚化特征明显;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从单因子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二者耦合协调度受地区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影响较大,多因子交互结果显示,农业发展同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度较高。

5.2 政策建议

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以乡村衰落为代价,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城镇化的促进,两系统应在创新驱动下实现同步协调发展。需充分发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乡村同步发展的同时加快城乡要素流通,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依据本地区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构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建立地区间资源互通、利益共享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内各省份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应重点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积极推动农业发展和创新相结合,进而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协调共进。

猜你喜欢
经济带省份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