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

2023-02-17 13:21吝美玲
教育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类目英语教材选择性

高 维 吝美玲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1〕当今时代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在此背景下,国家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对所属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国家主权和制度、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等的认可而产生的归属感〔2〕。我国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重视将其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3〕。

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国家认同教育至关重要。学科教学是学校落实相关政策的重要途径。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贯彻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4〕。

当前,我国一些研究者从文化的视野对英语教材进行了研究,涉及教材文化分析框架〔5〕、教材的文化话语〔6〕、教材的文化使命〔7〕、教材中的中国文化〔8〕以及相关的文化自信培育〔9〕、思政教育〔10〕等。仅有个别研究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了分析〔11〕。

纵观已有研究,从研究主题看,关于英语教材的国家认同教育专门研究很少,针对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研究更为少见;从研究方法看,很少有研究使用严谨的教材分析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规范的分析。因此,本研究运用建构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分析框架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拓展国家认同教育相关研究,并为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共七册,包括必修三册和选择性必修四册。七册书皆为2019年出版。

(二)研究方法

1. 分析框架

本研究运用教材分析框架〔12〕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分析框架

2. 内容分析的具体方法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分析。由于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所差异,将分别统计和分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

依据高中英语教材自身的内容结构及编排特点,必修教材每单元分为“Opening Page”“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Thinking”“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Listening and Talking”“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

“Video Time”“Workbook”九类模块(1)其中,“Opening Page”是单元初始时呈现的主题图,用图片形式引入单元主题,下方辅有简单的图片介绍和指导性问题,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Listening and Speaking”是以听为主、以说为辅的模块,运用与主题相关的实际语境为学生提供听力训练,并且让学生简单表达听力材料信息;“Reading and Thinking”是以阅读为主的模块,提供完整的阅读语篇,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英语语言,进一步正确地运用英语;“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发现和归纳语言结构;“Listening and Talking”是以说为主,以听为辅的模块,创设相关语境让学生对话,自主表达,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Reading for Writing”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模块,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其结构、感悟其语言,在此基础上自主完成写作任务;“Assessing Your Progress”主要检测学生对于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情况,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Video Time”是一个微电影,学生通过观看与主题相关的微视频,把所学知识和真实情境联系起来,既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Workbook”则是在学完整个单元之后的一个练习模块,目的在于通过词汇、语法、英汉互译等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单元分为“Opening Page”“Reading and Think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1)”“Using Language(2)”“Assessing Your Progress”“Video Time”“Workbook”八类模块(2)其中,“Reading and Think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注重对语言和语法的学习和掌握,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Using Language”部分注重对语法的分析和应用,“Using Language(1)”提供完整语篇,“Using Language(2)”则是对语篇的具体分析,重在理解和应用。。

对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具体统计规则如下:

第一,将必修教材九类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八类模块中的每一个模块作为最小统计单位。

第二,当某个模块含有某个国家认同(次)类目时,则将该(次)类目记为“1”次。

第三,当某个模块同时含有两个及以上国家认同(次)类目时,则将不同的(次)类目出现的频次分别记为“1”次。

第四,当某个模块出现两次及以上同一国家认同(次)类目时,该(次)类目仅记为“1”次。

第五,根据量化统计结果,结合教材中的背景信息,分析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类目及频次,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融入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整体情况

1. 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情况

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共有三册,每一册均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9个模块,共计135个模块。其中67个模块含有国家认同教育相关内容,占比49.63%(3)本文中的百分比,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其中,必修三占比较高,达57.78%。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及比例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共有四册,每一册均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8个模块,共计160个模块,其中71个模块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占比44.38%。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及比例

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各模块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情况,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九类模块均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其中“Wookbook”“Reading and Thinking”“Video Time”等模块含有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较多。

表4 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各模块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情况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教材各模块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八类模块均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其中“Wookbook”“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2)”等模块含有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较多。

表5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教材各模块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情况

2. 各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总体分布情况

高中英语教材中各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出现的频次共计285次。其中,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数量最多,身份认同和地理认同相关内容数量次之,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相关内容数量相对较少。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各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在各教材中的融入情况

(二)高中英语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具体情况

高中英语教材中各次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频次及所占比例情况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在各次类目中,国民意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人文景观相关内容较多。下面对各次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表7 高中英语教材中各次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频次和比例

1. 重视国民意识,树立身份认同

教材中身份认同相关内容共有66处。其中公民身份相关内容有12处,主要体现了不同领域和职业的公民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如教材中讲到两位乡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教书育人的故事(选择性必修一P64(4)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64页,简写为“ 选择性必修一P64”。下同。)。在讲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时,教材提到“中国需要更多有才能、有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强且具有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拥有强烈文化意识的年轻人”(选择性必修二P20),鼓励和引导青年人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国民意识相关内容有54处,在15个次类目中数量最多。具有代表性内容的是国宝大熊猫和中国国旗。如教材中提到了世界自然基金组织的图标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图片(必修二P71(5)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第71页,简写为“ 必修二P71”。下同。)。教材中还提到了长城、故宫、天安门等典型的中国意象。此外,教材中呈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照片(选择性必修一P1)、中国女排(必修一P37)以及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事迹(必修三P38)。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厚植爱国情怀。

2. 凸显政治主体,增强政治认同

教材中政治认同相关内容共有13处,相对较少。其中,政治主体相关内容有8处,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等内容。如教材中一道汉译英练习题中提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员应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选择性必修四P89)。又如教材在“Opening Page”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They provide a breeding ground for life, connect the world and promote development.”(选择性必修四P25)以此来引入海上勘探这一单元的学习。

政治规范相关内容有2处。如教材中呈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水污染防治的系列法案《水十条》决议(选择性必修三P32)。

政治过程与程序相关内容有2处。教材中提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必修三P17)以及一项通过政府议程的水污染治理方案(选择性必修三P34)。

政治意识形态相关内容有1处。教材提到了马克思主义(选择性必修四P53),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促进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3.展现多彩文化,厚植文化认同

教材中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有111处,所占比例最高。其中,物质文化相关内容有35处,主要涉及饮食文化、日用品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科技文化。

一是饮食文化,教材呈现了元宵、月饼、粽子、腊八粥、老北京灌肠、山东煎饼卷大葱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并且阐述了其背后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如在“Assessing Your Progress”这一模块中介绍了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必修三P11),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又如苗族万人长桌宴出现在了主题图中(选择性必修二P25),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再如教材中介绍了在美国餐馆中的一种中国薄脆饼,内有预测命运的小纸条,外国人叫它“占卜饼”(必修三P26)。这展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饮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日用品文化,教材中出现了筷子、丝绸、青铜器、瓷器、玉雕等。作为日用品,它们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兼具审美价值。如教材中提到郑和下西洋时把中国的丝绸、香料和瓷器等带往世界各国(选择性必修四P26),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三是建筑文化,教材中出现了轩辕镜和龙头鱼身的螭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配饰,教材还配有相关图片(必修二P7),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建筑之美,进一步培养其文化认同。

四是科技文化,主要指当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内的新成果。如教材中提到的神州系列载人航天飞船、东风导弹以及蛟龙号、科学号深海探测器(必修三P41)。又如教材中呈现了我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选择性必修一P71)。这些中国当代科技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而促进其国家认同。

精神文化相关内容有41处,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民族精神及传统美德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思想文化精华。教材中呈现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的著名言论,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修三P72)等。相关古诗词有北朝民歌《木兰辞》、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相关经典名著有《论语》《史记》《齐民要术》《西游记》《红楼梦》《狂人日记》等。这些思想文化精华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从古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选择性必修三P83)到现代出国学成千辛万苦归来建设祖国的钱学森(选择性必修二P6),从为祖国地球物理学事业发展贡献毕生的“时代楷模”黄大年(选择性必修一P4)到兢兢业业守着千亩稻田让人民远离饥饿的袁隆平(选择性必修一P49、P52),从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佳绩的铁娘子郎平(必修一P37)到无数主动请缨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的故事都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只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是传统美德,主要体现在团结、友爱、互助等。这既表现在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互助精神,也体现在帮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建设(选择性必修四P37)。教材中还呈现了著名的乡村音乐歌曲“China of Love”,以一个外国人的口吻讲述了中国人帮助外国友人但不求回报的故事(必修三P19),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行为文化相关内容有34处,主要体现在传统习俗、书法绘画、戏剧音乐、传统体育等方面。

一是传统习俗,教材中提到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如教材详细介绍了春节,配有一家人在除夕吃年夜饭举杯迎新年的图片(必修三P6),还介绍了贴对联、挂灯笼、守岁等传统风俗。

二是书法绘画,教材中多次提到了“Chinese calligraphy”,即中国书法和汉字书写体系,也出现了相关的书法作品,如中国人民在春节贴的“福”字(必修一P69),中国现代书法(必修一P73)等;在教材“Video Time”模块还提到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在北京学习中国书法的故事(选择性必修二P24)。教材中提及的绘画作品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近代齐白石的《虾》等。

三是戏剧音乐,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京剧。如在“Video Time”中呈现了穿着戏服、浓妆艳抹唱戏的旦角,以及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国粹京剧在演员水袖的一起一落间,在婉转悠扬的腔调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给予学生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选择性必修一P12)。除了戏剧表演之外,教材中还呈现了琵琶、古筝、笛子、芦笙等传统乐器,其中芦笙是侗族的乐器(必修三P31)。

四是传统体育。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以及系列的射箭、摔跤、赛马等活动(必修三P8)。

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制度文化相关内容仅有1处。其是关于监管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河长制(选择性必修三P32)。

4. 强化历史记忆,培育历史认同

历史认同相关内容有31处。其中历史事件相关内容有5处,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必修三P17)、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选择性必修三P28)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促进其国家认同。

历史人物相关内容有26处。在政治人物方面,呈现了秦始皇、乾隆皇帝、范仲淹等;在文化人物方面,呈现了孔子、孟子、鲁迅等。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

5. 领略祖国景观,强化地理认同

教材中地理认同相关内容有64处。其中,自然风光相关内容有23处,呈现了黄河、西湖、青海湖、黄果树瀑布、天山、九寨沟、喀斯特地貌、张掖丹霞地貌、西藏风景图等。如教材中用“fairyland”一词来形容西藏,意为仙境(必修二P69)。除了这些自然风光,还提到了藏羚羊、华南虎、白鳍豚以及东北虎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人文景观相关内容有37处,涉及长城、故宫、天安门、秦兵马俑以及孔府孔林、鸟巢、王府井大街等。这些内容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观的认同,促进其文化自信。

领土意识相关内容有4处,涉及新疆、香港等。这体现了教材注重引导学生树立领土主权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研究结论

(一)教材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贯彻了立德树人要求

高中英语必修教材135个模块中有67个模块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所占比例为49.63%;选择性必修教材160个模块中有71个模块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所占比例为44.38%。总体来看,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模块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总模块数的46.78%。高中英语教材中各类目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共出现了285次。可见,高中英语教材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贯彻了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政策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教材内容覆盖了国家认同的五大类目,尤为重视文化认同

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覆盖了国家认同的五大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地理认同)及其15个次类目。从数量来看,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最多,所占比例为38.95%;第二层次为身份认同和地理认同,所占比例分别为23.16%、22.46%;第三层次为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相关内容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10.88%、4.56%。总体来看,高中英语教材尤为重视文化认同,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在次类目方面,国民意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人文景观相关内容较多,说明教材特别重视通过体现积极的国民意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以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

(三)注重各模块协同渗透,从知情行全面培养学生国家认同

高中英语教材各模块的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穿插在各模块中,在必修教材的九类模块和选择性必修的八类模块中均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其中,“Workbook” “Video Time”“Reading and Think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等模块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数量都达到较高水平。教材不仅在不同模块均渗透了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同时还重视情境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素养。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解、内化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层面的国家认同素养发展。

(四)重视在国际理解视野下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和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高中英语教材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国际理解和国家认同教育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行为规范,并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中,领会我国正确的政治道路、灿烂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认识到我国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增强其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厚植国家认同,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类目英语教材选择性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