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日语课程设计

2023-02-17 02:17萨如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萨如拉

摘 要:本文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三册的“ゴミの減量化”为例探讨了《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道德观。 在学习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75

0 引言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思想政治课、而是一个教育理念。所谓“课程思政”不是改变专业课原有的本来属性,而是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挖掘并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无声”的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1.1 大学日语课程现状

大学日语课程目前还停留在语言的学习,课程教学处于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另外大学日语学生需要参加全国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而且考试成绩与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生证有一定的关联。因此课堂教学以基础日语语言知识(日语发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为主,忽略了本国文化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

1.2 《大学日语》课程特点

《大学日语》是本科基础阶段开设的公共外语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日语发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同时培养学生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日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大学日语》课程覆盖面广泛包括哲学、经济、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地理概况以及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思政元素。

现在的年轻人生长在网络时代,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技术,如果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的话,会被网络中恶意的现象所迷糊甚至出现仰慕外国诋毁中国的情况。这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造成不利影响。因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因素、将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加以比较,探讨中日文化的异同、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学习异国文化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

2 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1 教材基本情况

《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三册是以中国高等院校零起点的日语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而编写的教材。本教材的编写依据《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同时还参照了《国际交流基金日语教育标准2010》。本教材不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以及進行语言探究。本教材的“正文”部分涉及小说、散文、演讲、议论文等各类体裁,凸显了日本文化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用会话”部分重视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本册的学生已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讲授中国故事以及传递中国声音的能力。因此“正文”部分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合适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2.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2020级大学日语本科学生,本班95%以上学生在高中三年中系统地学习了日语知识,有较好的日语语言基础。但本班学生来自于不同省份,日语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挑战。整体来看,本班学生的日语水平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测试N4级别。

2.3 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单词和重点句型的意义及用法。

在能力目标上,使学生积累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词汇、句型,针对“环境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垃圾的减量化问题”进一步思考、交流。同时提升其用日语交流的能力。

思政教育目标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教师追求的思想境界也是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最好的方法。本教学案例要抓住两个思政基点。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其次结合课文的内容给学生介绍2019年上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通过讲解上述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环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任课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并准确掌握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只有任课教师自己准确掌握了思政元素才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任课教师上课前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中应该先设计与课外阅读资料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边回顾阅读内容边思考。同时课文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小组讨论环节,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探讨、交流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

2.5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章节:第四课“ゴミの減量化”。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在日本重新审视环境问题,期初的大型建筑逐渐转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其中之一是垃圾减量化。并且为减量垃圾而个人做出的贡献以及行政方面的对策等问题。

知识点1:根据课前发放的资料“ゴミ分別はいかにして日本人の基本的「機能」になったのか”(选择人民网日语版)中找到(1)日本的垃圾分类有几种?(2)为什么在日本分类垃圾的基准是“最严格”的?(15分钟)

知识点1 内容较简单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资料中找到原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主要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然后教师给学生准备一段录音,听录音之前让学生观看PPT中的图片写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词汇,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中国的垃圾分类和日本的有什么不同?”

(2)“你会正确分类垃圾吗?”

(3)“2019年上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并进入本课程的第一个思政元素(15分钟)。

思政元素1:跨文化思辨能力 中国民生问题(5分钟)。

价值意义1:日本“处理垃圾”的严格要求,让我们明白了在日本,从政府的政策到国民生活的各方面反映了能源节约意识,中国人处理垃圾时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日两国文化的对比中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

价值意义2:2019年上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我国以上海为首个试点陆陆续续各个城市实行强制垃圾分类。这个条例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信心。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关于民生的日文翻译。

“民生を保障、改善するには、人民が最も関心を持ち、人民にとって最も身近で、最も現実的な利益問題をしっかりと捉え、可能なかぎり尽力し、力量に相応した事業を実施し、一つ一つ事業を処理し、一年また一年と打ち込んで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来源于人民网日文版公众号,2017-10-19)

知识点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这个词语你如何理解?为了建设美丽的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15分钟)

本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使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思政元素2:社会责任感、使命意识。(15分钟)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社区干部、志愿者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奉献精神。

价值意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论述的日文翻译。(5分钟)

“忘れなければ、目標は達成できる。中国共産党員の初心と使命は、中国人民の幸せを追求し、中華民族の復興を追求することにほかならない。)(来源于人民网日文版公众号,2017-10-19)

2.6 教学评价

据学生的课后反馈、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自然、生动。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日语专业知识的增加。比如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金句的日文版,学生学到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扩大了日语词汇量、提高了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授课中播放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使课文内容更加有趣,同时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2.7 教学反思

(1)提高教师的政治和历史文化素养。课程思政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课文知识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思想观和人生观。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指导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任课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创造性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备课、写教案、制作PPT的过程中发现了课文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来研究并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3)总结知识点。每单元课程内容结束后教师应该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点,充分挖掘本单元的育人元素,找到单元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切合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互动模式。通过有效地教学活动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下一次课的课程设计打好基础。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应该课前通过线上资源查找课文知识点,课中根据教师的讲解掌握课文的难点和疑点,课后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巩固所学的知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起到很好的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大学日语》课程设计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国家热点问题,促进“思政”与专业相长,达到育人的效果。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刚要》 (高教{2020} 3号)[Z].

[3]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315.

[4]杨阳.课程思政背景下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科技文汇,2021,(1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