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2023-02-18 22:01钱磊
关键词:美术传统艺术

钱磊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美术课堂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精心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情怀。为了顺应时代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这些年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的多样性,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努力。初中美术作为培育学生审美思维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成为当前美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47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国家对教育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为了实现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除了要求保证学生的知识教育,对学生的美育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美术作为优秀民俗文化的载体,能够直观地展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近距离赏析我国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民俗风情,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得以发扬,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展现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而且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包容性特点。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日益深入的现代社会,我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得到全面的传承与发扬,才能更好地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鲜活力,让传统文化能够保持深远的影响力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展现方式,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需要优秀的文化底蕴作为灵感来源。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将现代美术思维与传统审美思维有效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展示时代特色,让全世界都能感受中国的文化内涵,帮助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传承,更好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影响力。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的设置是学校进行美育工作的必要举措,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感知美术带来的艺术魅力,进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则进一步将美术的文化魅力扩大。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在表情达意、渲染氛围、进行宣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在美术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能够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线条美、色彩美、形态美的同时,感受其蕴含的文化,进而学会赏析美术中的文化美。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术元素,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美术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美术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智慧及哲理。有些美术作品反映了劳动者的坚毅与坚强;有些记载了人民群众在苦难中锐意进取、破浪前行的勇士精神;有些承载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歌颂。这些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都可以作为德育素材,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我国的美术文化历史悠久,各大博物馆中都有着不同时代的传统美术艺术作品,展现了我国古代繁荣的民俗文化和超高的艺术造诣。当前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美术教学在文化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小。在初中教育阶段,学校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从多角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优秀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和民族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美术文化艺术精髓。

1.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信息时代打破了文化的空间地域限制,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世界文化得以交流发展。教师在教学美术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时代科技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并获取艺术创作灵感。

我国古代出现了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如美术课本上展示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和编钟等,代表着商周时期精湛的工艺制造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思维,给我们的祖国留下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在进行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到“后母戊鼎”的更多資料,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青铜礼器的高超制造工艺,从这件作品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审美思维,包括整个鼎的精美纹饰、饕餮图腾,还有四足双耳的对称美学,展示着商周时期的等级特性,让人更加了解不同朝代的特色文化,以及当时劳动人民掌握的精湛的铸造工艺。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展示我国古代神秘的祭祀礼制和等级森严的文化制度,学生对古代统治的没落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会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中的生活化元素

传统美术中的《清明上河图》是民俗文化的代表作,其中刻画的人物和景物都栩栩如生,全面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昌盛和民俗风情,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片祥和的情景。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风俗特色,时代的差异性让我们的民俗风情更显千姿百态,从生活中发现美,就是美术创作的第一步。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考借鉴这类名画的绘画方向,联系生活实际,用画笔描绘出最真实的情景。教师同时也要传达给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道理,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管是到其他城市旅游,还是走向世界各国,在感受异国他乡的别样风情的时候,都要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3.注重技艺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主权

近年来,某国频繁“窃取”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民俗技艺进行申遗。我国民众开始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国家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进行申遗,以防被其他国家“窃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初中美术课本中,也展示了一些我国的非遗艺术,比如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等,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种艺术,有常见的“双喜”“福”字,还有一些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动物剪纸、立体剪纸等,展现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手工艺人超高的艺术造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剪纸,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动手完成剪纸作业,传递剪纸艺术中的艺术审美和民间对剪纸赋予的美好愿望,并呼吁学生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更多民间艺术被窃取。

4.鉴赏名家画作,提升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民间艺术等元素,打造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课堂。中国画简称“国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主要借助毛笔、水墨以及相关的国画颜料,还有特质的宣纸进行绘画,在绘画工具上非常讲究,划分得也非常详细。在国画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国画中将书画融为一体,还涉及诗词文化。画面的布局、结构、画风、笔法等,体现出作品的精美度和层次感,将自然风光、秀美山川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体现出国画的“步步有景,人随景移”的立体感。在开展传统国画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水墨艺术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之情,在美术课堂上尽情挥洒笔墨,真实体验水墨之情。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可以引人一些国内著名优秀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们共同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带给学生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众所周知,中国的国画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从古至今传承千年。我国有众多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张大千、齐白石都是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通过欣赏优秀的名家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画中之意,有的画作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现实状态;有的体现作者的情感;有的表现当时的风土人情、人间冷暖等,这些画作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让学生学习了不同风格的绘画手法及技巧,懂得感悟人生的道理,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学科素养。

例如,在初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准备我国的经典画作《清明上河图》,带领学生共同欣赏艺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启发,通过作品中的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不断挖掘更多作品背后的信息,积极探索历史的真相。在美术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传承中华文化,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5.引入民间艺术,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传承,经历时间的沉淀和洗礼,从传统文化中能够发现美术的方方面面,如书法、绘画、建筑、泥塑、剪纸、纹饰等。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民间艺术,浓郁的民间气息体现出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民俗习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够反映出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生活习惯等。这些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散发着民间艺术的魅力,成为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信念。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备美术造型方式、艺术审美特征,以鲜活灵动的画面出现在课堂之中,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实,及其流露出的情感、文化的韵味等。

6.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接触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同时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丰富饱满。教师需要在课上引入传统文化,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及内涵,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思想认知、兴趣爱好等来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汉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书画合一、诗画结合,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加强对特色教材的开发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等形式对中学美术特色教材进行探索,按照可读性标准,深入发掘,开发地方教材,将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与艺术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具体的特色文化教材开发过程中,教材内容要做到有趣味,使学生喜闻乐见,吸引学生研读。

例如,笔者在开发书法校本教材时,以春联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学习书法的兴趣转化成持久的艺术情感。课堂书法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在书写中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将古代的历史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担负起时代重任。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能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创设全新的教学理念,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美术课堂,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加强学生對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美术教师要重视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将书法、中国画、剪纸、古建筑等教学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审美思维,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我美育修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对文化传承的认知不够,阻碍了学生的美育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学校必须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为祖国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光俊《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8期。

[2] 杜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4期。

[3] 鲁振芳《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10期。

[4] 陈建兵《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10期。

[5] 卢智平《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