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3-02-20 18:41李健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李健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提高信息科技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作者运用案例总结以及经验分析等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补充资源、组织活动、完善评价等手段优化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4-0041-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

并在课程理念以及课程目标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凸显了学科育人价值以及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育人方向。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内容,了解教育改革的趋势,积极探索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后续参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要点

为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笔者首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需关注的要点进行合理分析,确保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改革、创新工作中,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高质量开展。

(一)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总结,强调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凸显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学科素养与技能的提升[1]。

(二)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

“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在组织教学期间,教師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基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策略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又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参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三)关注课堂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挥评价助教、导学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分数定论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实际表现,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及时调整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心血,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发展。下文,笔者以闽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具体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总结,期望能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确保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信息科技学习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就需要深入分析班级学生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导入形式的桎梏,探索更有趣味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形式。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元素、新闻事件等线索展开,为学生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搭建生活与学科学习之间的桥梁[2]。

以“确定主题搭结构”为例,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明确本课重要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搭建演示文稿基本结构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创建、保存演示文稿的技巧,并能独立完成插入、删除、移动等操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内容创设情境。演示文稿是人们展示成果的好帮手。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演讲、教学培训、产品发布、工作汇报时,常常会选用演示文稿。教师可以边介绍边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演示文稿及演示文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演示文稿的内容及组成要素,让学生感受演示文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教师在导入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可以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演示文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同伴讨论,分析如何能使演示文稿展示的内容更突出,并引导学生用信息科技语言描述,提高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顺利引出本课主题“确定主题搭结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生活实际中演示文稿的使用导入,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确保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要性。

(二)设计问题,激活学生信息思维

问题是驱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力帮手。《课程标准》倡导真实性学习,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用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期间可以围绕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分析教材内容,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以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3]。

以“巧用形状突重点”为例,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本课掌握形状的插入与编辑,并能使用形状强调信息,对幻灯片进行美化。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福建土楼历史沿革”

的主题课件,指导学生浏览课件内容并思考:案例中都运用了哪些形状?这些形状有什么效果?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投入学习中,对形状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总结。接下来,教师在讲解“形状的插入”期间,还可结合旧知识设计问题,如“在幻灯片中插入形状的方法与在Word软件中插入形状编辑的方法相似,在Word软件中形状的插入与编辑应该如何操作?”,借助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还可以借助案例引导学生在利用形状控制点对形状进行调节时思考案例中呈现的形状是如何得到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深层拓展,能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顺利掌握本课的重点。同时,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尝试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问题驱动法,围绕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补充资源,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规范使用互联网,认识到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教材中关于信息社会责任的内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补充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防范病毒保安全”一课教学中,教师借助教材内容向学生分享了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简单地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使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得以增强。考虑到教材中提供的学习内容有限,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补充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对1998年“CIH”病毒以及2007年 1月初“熊猫烧香”计算机蠕虫病毒的相关报道,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表现及病毒对计算机数据的破坏。通过上述学习,学生应了解到,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某些软件运行不正常、显示器蓝屏、系统无法启动、自动打开一些网页等异常现象,极有可能是计算机系统感染了病毒,需要及时进行“消杀”。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印象,及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消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收集资料,以表格的方式整理计算机病毒的名称以及计算机感染该病毒后的主要症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策略,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做好铺垫。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课外资源为学生补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影响,能使学生从直观的层面感受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规规范使用互联网,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信息科技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上机操作,顺利解决相关问题。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下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操作技能[4]。

例如,在组织“创设导航集作品”一课教学期间,

教师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父母使用导航的方式,对导航的现实作用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对本次活动任务进行说明,提出:“导航能帮助大家准确地到达目的地,请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创设导航,并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将前段时间制作的演示文稿集合成演示作品。”基于教师提出的任务,各组成员需要先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本次活动的实践方向。在讨论中,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表示要想顺利完成任务,还需要给幻灯片设置超链接,用超链接创设导航,并确定幻灯片切换的效果样式和切换持续时间。学生在完成讨论后即可参与实践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展开实践操作。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各组成员分享实践成果,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围,使学生在表达、分享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作品,提升实操水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完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需要利用多元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指导学生反思,使学生在评价的指引下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为后续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学习做好准备[5]。

例如,在组织“添加影音显魅力”一课教学期间,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及视频的方法,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作品,成功在幻灯片中实现音频与视频的插入及播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合作能力、听课情况、问题回答情况等进行合理评价,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使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优化学习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通过多元评价可以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使评价更科学,教师还可以将每节课的评价内容整理成电子手册,以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依据评价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教学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确保教学适用于小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导入环节、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方面总结了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科技教学的优化策略,期望广大教师能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优化策略,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叶春霞.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J].青海教育,2022(12):54.

薛小敏.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数字素养培养策略[J].智力,2022(36):33-36.

金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关键问题及对策: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12):5-7.

王英燕.“互联网+”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2):128-130.

张同庆.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索[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9):40-42.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