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问题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3-02-22 15:13邵玉萍
山西青年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阶段育人

邵玉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立信分院,江苏 无锡 214153

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代人要走的“长征路”,但高职学生生源复杂,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产生的问题行为多种多样,背后的原因隐藏得更深,影响其有生力量的发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可实施性的教育对策,引导其发挥潜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德育问题,也是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育人长效机制。以“三全育人”为指针,分析高职学生问题行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引导其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走好属于他们的“长征路”。

一、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的招生条件相比普通高中较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是被中招“刷掉”的“差学生”。虽然此言论以偏概全,但在一定意义上表明高职学生更加需要强有力的德育教育,而分析、总结他们问题行为的现状特征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5所分院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学生为分析对象进行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经数据分析,总结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如下:

第一,高职学生普遍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较差。高职院校升学压力小,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理解不清晰,甚至有些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有的同学学习无目标。部分学生存在经常性的迟到、早退和旷课。由于目标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存在玩手机情况。更有极少数同学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重修。

第二,部分高职学生对专业课认识不到位,忽视专业课学习。部分学生的专业课选择是由家长决定的,即使是自己主动选择,但对专业课发展认识不清,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对专业课的学习抱有消极心态,出现厌学逃学现象。部分学生侧重社会活动,认为适应社会更重要,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安身立命的专业能力无法支撑今后的工作。

第三,高职学生性格、情绪问题普遍存在,处理各种关系能力薄弱。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冷漠、孤僻的性格和自卑、敏感、焦虑的情绪影响下不能良好地处理学习与交友、娱乐、休息、兼职等关系。甚至有些学生把专业学习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谈情说爱和玩电脑游戏上,以此逃避现实生活。

第四,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少理性思维,容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1]当各种关系发生矛盾或冲突时,高职学生普遍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诉诸暴力、酗酒闹事。情绪无法纾解时,学生会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甚至会出现自残等具有伤害自身的暴力行为。

二、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要了解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必须关注其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由此产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问题行为的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2]。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要被表扬,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特殊性。此时他们的所有行为的目的是被称赞,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进一步恶化为如果没人惩罚就干坏事。因此,高职学生为了被称赞而产生问题行为种类较多,如无故旷课、考试作弊、打架闹事、小偷小摸之类的不良行为。处于此阶段的学生问题行为不良程度较轻,但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引导其改变不良行为,以免问题行为从“干好事”进一步恶化到“干坏事”。

问题行为的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高职学生如果做了好事并没有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他们便会转向第二阶段——引起关注。此时的学生,会抛弃以追求表彰为目的的所有行为,目标转向追求与众不同。为了与众不同,高职学生会做各种行为以引起教师、家长的关注。“恶作剧”是积极的学生通常会出现的问题行为,如用上课捣乱来博取教师的关注;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学习能力低下、厌学、怠学等一些行为表现,这种扮演无能是消极学生企求关注而产生的问题行为。此阶段的问题行为是第一阶段要求被称赞的目的达不到而上升的,在此阶段学生的问题行为还在可控范围,在教师、家长的外部干预下可以被有效地改正。

问题行为的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这一阶段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总结为反复挑战规则,屡教不改,不服从任何人,并以此方式展现自己的特权地位。积极的学生通过“反抗”行为来表达诉求,包括不尊重师长、同学,破坏公物、酗酒闹事等破坏规则的行为。消极的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为“不顺从”,不听从教师、家长的劝告甚至是斥责,屡次犯错,并且不改正。这时的学生有合理的需求,但选择的却是以权利争斗这种错误的方式。只要德育工作者和家长协力合作,共同进行正确的引导,本质上是可以改变此阶段的问题行为的。

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是“复仇”。如果前三个阶段都无法实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这个目的,学生就会转而寻求“憎恶”。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以达到自己无法被满足也让对方后悔的极端的心理,即所谓的“既然你不爱我,那就恨我吧”。但实质上学生还是想得到更多关注,这是一种“爱的复仇”。如果德育工作者或者家长只看到此阶段学生问题行为的破坏性,不了解其背后隐藏的“爱”的目的就严厉制止,那么所有的教育对策都是无效的。

问题行为的第五个阶段是“证明无能”。当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关注,进而无法确定自己在班级、家庭中的位置时,他们会对人生绝望,从此自我厌恶。同时,为了躲避教师、家长的指导,拒绝教师、家长的帮助,想尽办法证明自己一无是处。此阶段的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非常严重,包括抑郁、自残等心理疾病和暴力倾向,这是问题行为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仅仅依靠德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帮助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此时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帮助。

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这五个阶段是逐步上升的,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大部分问题行为的目的是权力争斗,也就是问题行为的第三阶段。在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家庭或者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没有发挥好,学生可能就会走向极端。同时,通过对学生问题行为目的的分析可知,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要创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平台。[3]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的,提升道德素养

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是帮助学生自立。应从学生需求出发,明确育人导向。[4]关键是要厘清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的教育是把思想观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理解思想观念之后才会在现实中应用起来,即是传授—接收—理解—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保持学习到新东西的乐趣,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明确教育的目的的基础上提升教师道德素养,这也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教师的义务。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牢牢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课堂实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了解时事要闻,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真正的思想引领者;其次,“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分析高职学生的认知、心理、思想情况,努力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前提必须是对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详细掌握,学习优秀教育家的教学经验等,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爱心。高职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向为对“爱”的索求,而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爱心的入口是“尊重”,而尊重的第一步是理解学生兴趣。当学生处于问题行为的第一阶段“称赞的要求”时,学生即使没有做“好事”也要去关注,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日常表现,理解学生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这将有效阻止学生问题行为进入下个阶段。

(二)探寻教育办法,亲子共同进步

家长教育学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尊重还是第一位的。首先,家长要扭转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用爱和细心来关注学生进入高职教育带来的心理、学习需求的变化,同时把握好其中的“度”。其次,强化教育责任感,做一个“学习型家长”。只有家长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才有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办法、更新教育理念的动力。亲子共同进步需要家长先迈开第一步,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相关知识,参与到教师教育活动中来,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进步发展。最后,要探寻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对高职学生的问题行为要以引导为主,改变一味地约束和管教做法,与学生沟通时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认识共同的负面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共同成长。对处于问题行为的第二阶段“引起关注”的学生,只有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明白,其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行为。

(三)重视家校协作,提升教育合力

当学生进入到问题行为的第三阶段“权利争斗”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需要建立家校协作机制,提升教育合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将一事无成。”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方式与学校加强沟通、保持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可能同步和一致,发挥出1+1>2的作用,共同引导学生的问题行为。家校协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提升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地发展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健康。首先,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同步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其次,搭建合作平台,利用好展板、墙报、校园广播、各类微信、QQ家长委员会群;最后,学校建设工作职责制,进行规范管理。针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的反抗、不顺从等问题行为,教师和家长要步调一致,协同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进行冷静处理。

(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构筑心理健康防线

当学生进入到第四阶段“复仇”和第五阶段“证明无能”时,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不再那么明显,这时就需要寻求社会的帮助,包括求助于更专业的心理专家。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内外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或类似的机构,由专业人员来做这项工作。术业有专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主题方案,组织多种方式的咨询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心理调节方法。但仍有家长误以为,请求心理咨询师介入学生行为问题是一种自认孩子有病的丢人行为,从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学生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行为。家长要明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高职学生问题行为的五阶段是学生向外界求“爱”的五种程度的表现行为,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都必须齐心协力给予帮助和支持。只有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鼎力支持,才能共同筑起一道稳固的心理健康防线,协同守住学生的心理健康底线。

四、结论

高职学生的问题行为阻碍其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高端人才。探索有效的教育对策,使其发挥潜能、贡献力量是当前学校、家庭、社会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三全育人”理念给分析、解决高职学生问题行为提供理念支撑。本文对高职学生的问题行为从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权力争斗、复仇、证明无能这五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学生问题行为的不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教育目的,提升道德素养,探寻教育办法,亲子共同进步,重视家校协作,提升教育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构筑心理健康防线等具有可实施性的教育对策,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达到教育使人自立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阶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