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大塬上母亲的那一碗搅团

2023-02-23 14:45罗凯华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庆阳食材母亲

罗凯华

庆阳,自古就有“陇东粮仓”之称。在这广袤无垠的董志塬上,分布着世界上最厚重的黄土层。宁县,作为庆阳市千年的名县古郡,位于甘肃省最东端,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地带,古为豳州之地。这里属内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一块宝地。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端,毗邻陕西省,所以庆阳的饮食习惯、语言文化和陕西比较接近。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宁县的美食也独具魅力。这里的饮食文化,既有游牧民族的粗犷豪放,更有农耕文化的精致细腻。祖祖辈辈生活在子午岭脚下的庆阳人喜欢吃臊子面、羊肉泡馍、狗舌头馍、饸饹面、肉夹馍等。但我母亲最擅长的美食还是打搅团。

攪团,是秦陇一带人最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更是西北庄户人家特有的花样饭食。每到秋冬农闲季节,母亲总是在麦地里搜寻一些麦辣辣菜。窑洞的厨房,烟雾缭绕,母亲蹲在灶下,往炉膛里喂着金黄的麦秸,将水烧滚。接着,她左手抓着玉米面,向锅中慢慢撒下,右手拿一根擀面杖,在锅里用力朝一个方向均匀搅动。搅几下后,她盖上锅盖,焐一阵,起来再搅。母亲边搅,边焐,边加面浆。待到三焐七十二搅后,她用擀面杖挑起,如果看到搅团能挂线了,就知道这搅团打好了。

一样搅团,母亲能给我们提供多种吃法,而“水围城”的吃法,至今让我回味无穷。那些年,我总是帮母亲剥几瓣鲜蒜,坐在厨窑门口,把蒜放进蒜窝里捣碎。母亲把蒜泥挖到小瓷缸子里,用热油刺啦炝一下,加入适量的盐、醋、酱油,再放上一些鲜嫩嫩的麦辣辣菜以及油泼辣椒,一碗碗红艳飘香的吃搅团的“水水儿”便做成了。母亲趁热将一勺勺搅团舀入碗中,提醒我们吃的时候不能搅动,要不然,聚不住热气,那股香味便会受惊,继而散掉。只有用筷子从一边一点点夹着吃,唇齿留香间,用舌苔慢慢地感受它的酸辣、鲜香、烫嘴,才能吃出别样的滋味来。现在想来,我才体会到当时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怕秋冬季节,过凉的搅团,会让我们生病。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做的“搅团鱼鱼”,让人吃了很是舒服。母亲总说,粮食是有灵性的。她将锅里噗噗冒着气泡的热搅团,用漏鱼的筛子筛到凉水瓦盆里,轻轻用手一豁,那些“搅团鱼鱼”就换一种方式活了过来,像蝌蚪一样在水里蹦跳着,游动着,嬉戏着。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会用漏勺把“搅团鱼鱼”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舀到各自的碗里,再浇一点儿酸醋“水水儿”,撒点儿芫荽,再放上点儿鲜嫩嫩的麦辣辣菜。这碗色、香、味俱全的“搅团鱼鱼”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

在庆阳的庄户人眼里,吃搅团讲究的是一个“凉”字。每到二三月份,母亲把出锅的热搅团舀到洒了凉水的杜梨木案板上,摊成饼状晾凉,凉搅团吃起来方便。庄户人管搅团叫“哄上坡”,因为不顶饿,消化快,吃完不一会儿便饿了。在吃凉搅团的时候,用铲锅刀将其切成条块,再用酸醋“水水儿”一浇,撒上新鲜的韭菜和绿油油的苜蓿,母亲制作的凉搅团吃起来既有凉粉的滑爽,又有面皮、面条的筋道,自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在喉头。

寒冬腊月,母亲总是在做好搅团之后,将土豆、麦辣辣菜、萝卜缨子、肉丁等食材爆炒好,加入清水滚开,倒入切成小块的搅团,用急火烧开,让这些食材在滚烫的沸汤中翻滚着,把各自的香味都挥发出来,再盛入碗。每每想起那一口烫嘴的烩搅团下去,闭上眼,汗就从脸颊上冒出来,五脏六腑便都舒展开来。这时候,母亲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如今,黄土大塬上的北风依旧呼呼地吹着。子午岭下的桃花依旧在一年一度的春风里盛开。居住在黄土高坡上的庆阳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母亲的那片玉米地还在,只是天人永隔,我们母子无法再见一面,而母亲的那一碗红艳飘香的搅团,成了我永远的乡愁。

猜你喜欢
庆阳食材母亲
巧用食材铺“地锦”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有ID的放心食材
给母亲的信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