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2023-02-23 19:06李艳艳
关键词:初中语文融合传统

李艳艳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示文化特色,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自强、自立的品格。初中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13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但在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导致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没有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意义。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保存和弘扬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是每一位汉语教师的责任。新时代,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方式,教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逻辑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初中生的求知需求,在每堂语文课中创造独特的学习体验。这种方法将帮助学生理解“大语文”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历史人物或英雄作为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通过将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实用和有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完成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过多的家庭作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但随着传统文化的融入,师生有了更多讨论和辩论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初中生的“三观”形成,引导学生向着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树立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信心。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能够教育和启发学生,通过将有趣的历史故事融入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教学范围。这种做法提高了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成长。

(三)有利于降低外国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和技术进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外国文化,这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学科具有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创造一个宽松有效的传统文化探索环境,学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的认识,这种做法也有助于缓解对外国文化的过度崇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旨在解决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顺应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实践。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采用被动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影响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介绍传统文化时,关注点往往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启蒙价值。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初中语文教育模式的固化,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索和融合传统文化方面往往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尽管一些教师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但在实践中却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多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原因

1.认識程度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许多教师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优先教授应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高分。因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往往被忽视或很少重视,课堂教学重心往往围绕基础知识展开,留给传统文化的空间很少。

2.渗透方法单一

虽然有些教师尝试在教材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但方法往往单调、缺乏吸引力。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解释,而没有考虑创新和互动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

3.渗透效果不强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将传统文化成功融入教学所需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因此,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可能缺乏清晰度和相关性,且与教科书所涵盖的内容不一致。这种脱节会阻碍学生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能力的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理解而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碎片化融合,营造学习情境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面临时间有限、课程固定等挑战。但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采取整合教学的方式,创造一个丰富且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价值,将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个过程遇到了时间限制和课程固定等挑战。教育者可以采取碎片化的整合方法,将传统文化知识分解为专题片段。通过将这些知识点与汉语言文学联系起来,特别是通过日常阅读任务、复述传统故事、晨读时间背诵古诗词,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认识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环境。教师在课前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对古文字的理解,为学习奠定积极的基调。教师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交流会,有利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学习优秀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正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经典。通过了解古人的智慧,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自主阅读欲望。学生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节,通过书法比赛、经典歌曲表演、民俗风情保存等平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阅读经典时要平衡好时间和质量,注重数量和深度。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节庆活动是帮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又一有效途径,书法比赛、经典歌曲表演、民俗风情保存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德育。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类链接、纳入晨读任务、开展古代人物讨论、组织文化交流会、提倡自主阅读经典、鼓励参加校园文化节活动等创新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

(二)集中化融合,贴近生活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是一个需要方法的过程,贴近生活这种方法旨在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创造一个更有意义、更有吸引力的学习过程。通过采用集中整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关键主题或话题,作为接触传统文化的门户。这些主题可以来自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哲学概念。目标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了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例如,可以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这可能涉及分析社区中流行的谚语、成语或民间习俗。通过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学生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传统文化的相关性和意义就变得更加明显。

此外,教师可以整合多媒体资源,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了解。这可以包括展示传统艺术形式、仪式或历史遗址的视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参观书法工作坊、传统音乐表演,甚至是对历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他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教师可以分配专门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想法、见解和问题,增强沟通技巧,并促进与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系。

(三)持续化融合,建立长效机制

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教师必须采取有远见的方法,不要仅仅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教学,要确保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必须秉持融合的理念,建立传承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

首先,教师要打造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通过钉钉或微信群等数字平台,教师可以分享日常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集体签到。通过坚持不懈地参与这些阅读活动,学生将逐渐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好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建立班级共享邮箱可以进一步方便学生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便捷地下载和学习这些资料,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知识上传到班级邮箱内的指定模块,可以让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加彻底和全面。

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是相关教学的重要工作。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的引领作用,架起古人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定期组织儒家思想、传统美德、民俗风情、历史名胜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讲座,增强学生的审美敏感度,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这些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教师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师认可和表彰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为同龄人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学生取得进步。此外,当学生表现出疲倦或抗拒的迹象时,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面临的障碍。教师制定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的班规,可以提醒学生不忘初心、奋发向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语文教师采取持续融合的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师要确保传统文化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能力。通过持续努力,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真正的热爱,会成为传统文化保护者和传播者。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既具备语言能力,又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有深刻的理解。

(四)游戲化融合,提升学习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游戏化策略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穿上古装并扮演各种角色,将课堂变成充满传统文化的生动舞台。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周参加国旗下的演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开演讲能力。开展“探寻家乡传统文化”等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当地名人、方言、特产的故事,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社交技能。教育工作者必须拓展课外学习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融合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齐聚一堂的“传统文化学习沙龙”等活动,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树立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做出贡献。从本质上讲,教师将中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支撑。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独特见解的平台。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融合不仅开创了教育的新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初中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融合的火炬手,其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结合。教师要探索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学周刊》2023年第20期。

[2] 魏永喜《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学周刊》2023年第19期。

[3] 杏燕燕《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作用与方法探讨》,《学周刊》2023年第19期。

[4] 黄艳《如何破除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认知逆差”——以〈经典常谈〉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5] 杨思慧《浅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年第6期。

[6] 陈扬昕《“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名师在线》2023年第15期。

[7] 陈伟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第二课堂》2023年第5期。

[8] 韩丽珠《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渗透路径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融合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