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3-02-23 20:30邢文希
关键词:中华教材素养

邢文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地理学科的地位逐渐凸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能让课堂更为生动,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程中展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资源分布进行解析,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由此针对教学环节提出相关策略和保障措施,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40

中华民族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价值。现阶段,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在国与国的竞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弘扬。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本研究对丰富地理课堂,充实教育资源,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情况

1.分布数量情况解析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共计四册,分别为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本文研究便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来看,其分布相对平均,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与其他学年相比更多一些。究其原因,与教材的内容有密切的相关性。七年级上下册的内容多数偏向于世界地理的内容,而八年级尤其是下册更偏向于中国地理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衔接性更强。

2.呈现方式解析

从相关研究中可知,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多数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从这一呈现方式上能够看出,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具有密切相关性。在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比重相对较大,尤其是在阅读材料中会出现历史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将地理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

3.呈现内容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相对广泛,既有民俗文化,还有历史传说。除此之外,在表现形式上,古代优秀文化的作品也成为地理学科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在历史典籍中包括地理知识,同时还传递了传统审美的内容,对各地区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物质文化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够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相连。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因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衔接问题。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史料对地理知识进行介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教学。但在八年级的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内容更加突出,所以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上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拓展,让教育资源获得合理的利用。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较弱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进行灌输,并未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教师还面临学生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关注焦点放在了对知识的讲解上,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熟记而不是理解,其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分数。这一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育观念有所冲突,违背了新课改的本意。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分数仅仅是教学成果的展现,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地理理念和价值观,这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并具备将其融入课程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主动将教材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由此使得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教师对教学素材的运用灵活度不足

初中地理教材蕴藏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因部分教师能力有限,传统文化修养欠缺,导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差,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融入过程中难以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课堂的整体氛围相对沉闷,教学质量始终停步不前。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理念与意识,但因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整个教学流程相对枯燥,对学生学习的体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将其融入各个学科的价值。但部分学校仍然将传统文化作为课外兴趣主题进行开展,虽然学生也从中掌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科之间的距离逐渐加深,融合度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学科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存在着融合的部分,因此学校需要对其加以重视,教师需要针对本学科的内容,将其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教学背景下能夠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尤其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多数学校将其当作副科,教学上不够重视,仅仅以分数作为教学成果的展现,因此,对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导致教师对该方面的学科研究相对较弱,甚至部分教师完全不具备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课堂的能力,导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极为严重。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1.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最开始的部分,也是其关键的环节,教师在该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多。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与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导入环节的重要部分。从具体的教学课程实施来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导入环节。

首先是通过古诗导入创设悬念。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其中蕴藏了大量关于地理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导入环节时,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引用《沁园春·雪》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北方地区的景色,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于北方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提出疑问“你们认识的北方是地理意义上的北方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其次是结合目标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时,教师需要注意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情境创设内容,在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后,将其融入地理情境当中。依旧以《北方地区》为例,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查阅与北方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可以将北方过年时的民俗文化作为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吃饺子是北方过年时重要的饮食风俗,而这与其农业有密切的相关性。教师在为学生创设一种过年情境后,将其引入北方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容,由此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紧密相连。

2.在新课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导入环节后开始正式授课,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確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且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迁移的能力。从具体策略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教材资源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融入了许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比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而这些日常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也可参照自己所在区域的民俗文化,确保学生能够对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对自己所在区域的民俗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

其次是科学选择素材。除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以外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利用,教师需要注意将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只有密切相关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显得过于生硬,绝不能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而牵强附会,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具贴合性和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度的把控,如果所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过多,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学进度会放缓,也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第三是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再次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比如,在开展与建筑相关的地理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内容,教师便可以将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挖掘在传统文化中关于建筑文化的内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在课外活动环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教学活动除了课堂内还包括课堂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从具体策略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对课前任务进行分配。在正式学习之前,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掌握,能够对教师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因此课前活动极为必要。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分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准备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准备的信息重复,还能避免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所耗费的精力过多。

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在教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其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教师还需要通过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能够借由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城市发展历史展览馆,其中展览的内容相对丰富,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让学生对本地区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保障措施

1.提升教师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

想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地理学科既包括了对地球表面自然的研究,还包括了对人文要素的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人文修养,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典籍,参与教科研培训活动,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由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学校加大传统文化宣传力度

首先,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教师传统文化培训活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让教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活动的方法,增强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其次,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学校可以在走廊宣传栏等地方张贴宣传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比如,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活动当中,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丰富了自身的地理知识,还增强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三,扩充学校图书资源,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初中学校的图书资源多数与学科相关,同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资源较少,因此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拓展传统文化资源,确保师生在查阅相关素材时能够有更为便捷的渠道。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且在知识学习上,家庭教育也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家长需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为学生选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书籍,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为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奠定知识基础。

除此之外,在社会教育方面,需要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公共文化设施,并从多角度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与地理知识加以结合。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其中。在导入环节、讲授新课环节以及课后环节,均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而在保障措施方面,从教师角度,需要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从学校角度,需要举办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在学校的图书馆、走廊展现传统文化知识,由此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有军《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举措研究》,《科普童话·新课堂》2021年第10期。

[2] 李玉杰、陈迎春《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学周刊》2022年第3期。

[3] 艾启英、张燚《初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4] 梁维益《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长》2021年第4期。

[5] 王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文学少年》2021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中华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