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2-23 23:16梁召文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教材

梁召文

摘 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功能性作用,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格和道德思想,以及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的作用。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文化底蕴 综合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16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被制定和推行,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合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内容,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的重要教育方针。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知识储备量和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将影响未来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积极意义。

2.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功能性,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说,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交流与表达。站在人文性的角度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人文性和功能性上,产生更加立体和饱满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当下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3.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认识。教材之外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或者是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充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中,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基础内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挖掘传统文化内容上投入的精力不够。

2.教学方法单一和枯燥

高中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时间比较多,学生也乐于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师需要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少,但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训练教学。在这三个大的教学板块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以阅读教学为例,学生需要了解所阅读的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样的题材,文章中是如何描述一件物品或者是某一事件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还需要了解文章中某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同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

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结合传统文化,需要了解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板块和教学内容有哪些,进而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1.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高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将学习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的学习习惯。

以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为例,在高中部编版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涉及了解家乡的节日文化风俗,找到情感归宿,以及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等内容。家乡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必然与传统文化相关。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去探索传统文化知识。

在本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节日与文化”中,教师可以以端午节为例,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如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并且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诗词或者是人物故事,将其张贴在班级中。然后教师需要介绍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同理,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也是当下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因此,在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了解传统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文化活动,学生将对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使得传统节日文化可以被当代的年轻人所熟知。这样的节日文化氛围也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关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导向

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因为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经验。使得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关,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向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时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高中必修一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教材涉及对《乡土中国》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在单元导语中对该书的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文化和情感。乡土文化是维系人与家乡以及祖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该书时,需要向学生明确通过阅读需要掌握的内容,如要了解书中描绘的乡土情感是什么,让学生了解阅读重点。

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让学生产生与家乡和祖国荣辱与共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借助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教材无法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展示,且教材上展示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传统文化教学,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古诗词不仅可以进行朗诵,还可以以歌曲的形式进行演唱。如高中教材中的古诗词《离骚》《水调歌头》《琵琶行》《无题》等,其中的诗句或者是整首词都被编写成了歌曲。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在网络平台上搜集《水调歌头》的演唱视频等。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4.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仔细选取的,具有代表性。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各种传统文化内容,如文言文、古诗词、传统故事等,都是渗透在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在完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后,还要结合其他的目标来完成对这部分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必修一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收集了多首优秀的古诗词,如《琵琶行》《登高》《短歌行》《归园田居》等。这些古诗词蕴藏着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对于社会的各种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单元中各种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和形式,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赏析。从深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来看,学生需要通过翻译这些古诗词,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解读古诗词背后蕴藏的各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及文化底蕴。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探索这些古诗词。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结合注释,梳理该词中描绘的具体历史事件;通过解读关键的句子,来体会词人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不仅与创作者的生活背景挂钩,还涉及了词人之前的经历,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了解的内容会涉及历史事件。学生只有了解词中所描绘的“三国周郎赤壁”的相关历史事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与词人产生同理心。

该首词既传达出词人怀才不遇的情境,又传达出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因如此,诗词反而能够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和辩证讨论,实现对学生生活态度的导向作用。这样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是古诗词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对于古诗词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意的理解,还有对各种隐形的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索。

5.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教材之中,还应该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永恒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帮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學目标。

关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创办,教师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依托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古诗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古诗词的鉴赏活动。古诗词用词精简、优美,短短的两句便可以描绘出丰富的场景,传达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个字就将作者无尽的忧伤和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心情。

针对这样的古诗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自己设计一个主题,如豁达的人生观,胸怀大志的抱负,或者是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等。学生根据既定的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诗词来进行分析和赏析,可以从课本中选择合适的诗词,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课外的诗词。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性地对学习过的诗词进行复习。

这是基于古诗词的人文性举办的实践活动。基于古诗词功能性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设计“飞花令”的比赛活动,确定飞花令的关键词汇,设计好游戏规则,确定举办时间,邀请其他的语文教师作为专业评委,然后设计比赛的报名表,在学校里进行推广和宣传,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型活动将锻炼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组织活动的能力、设计比赛的创新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这样的有组织性、专业性的活动可以起到推广古诗词文化的作用。参赛的学生不仅需要积累足够的古诗词,还需要了解飞花令是什么,认识到飞花令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实践性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符合当下的教育理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把握机遇,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同时也实现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可以为学生长久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外在的手段来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还要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使得传统文化内容和语文教材的结合更加紧密。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要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需要,以强化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宁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经典教学策略研究》,《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年第7期。

[2] 于永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7期。

[3] 张东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6期。

[4] 臧彤《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以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田园情结为例》,《教育艺术》2017年第8期。

[5] 马冬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科普童话》2020年第15期。

[6] 许振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分析》,《高考》2019年第35期。

[7] 何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2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高中语文教材
踏青古诗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